当前位置:中环文档网>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8篇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8篇

时间:2023-06-10 19:00:06 疫情防控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

  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

  (第三版)

  一、依据和适用范围

  为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落实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主体责任,预防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从业人员受到新冠病毒感染,防止新冠病毒通过冷链物流渠道传播,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印发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45号)、《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55号)等部署要求,结合《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冷链物流渠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交运明电〔2020〕241号)等有关工作安排,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物流的公路、水路运输企业、港口码头、货运场站等经营单位(以下统称冷链物流企业)对进口冷链食品装卸、运输等环节中新冠病毒污染的防控。

  本指南以预防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从业人员受新冠病毒感染为主,突出装卸、运输等重点环节防控,注重加强冷链食品包装的消毒。

  冷链物流企业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疫情防控规范和技

  —2—

  术指南要求,按照本指南要求做好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工作,执行当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项工作部署。

  二、装卸、运输过程防控要求

  (一)装卸作业人员防控要求。

  安排已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人员作业,港口内、外贸作业人员要固定岗位,避免交叉作业;工作期间从严做好个人防护,搬运货物前应当穿戴工作衣帽,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手套等,有条件的可穿戴防护面罩、防疫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用具,避免货物表面频繁接触体表。如果搬运过程中发生口罩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国际航行船舶经海关检疫,并取得检验检疫证明材料后,船公司或船舶代理出具船员健康承诺,方可安全稳妥地开展港口装卸作业。特别是装卸来自于有疫情发生地区的进口冷链食品时,码头搬运工人等作业人员在搬运货物过程中要全程规范戴好口罩,避免货物紧贴面部、手触摸口鼻,防止接触到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冷冻水产品等。装卸作业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告示牌、警戒线等隔离措施,原则上禁止船员进入码头作业区域;需要船岸配合时,应当要求船员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采取轮流作业或增加作业间隔等措施,尽量避免码头人员与船员发生直接接触;对确需上岸作业的船员,应进行体温监测。

  (二)运输人员防控要求。

  运输进口冷链食品的作业人员及随行人员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擅自开箱,不得随意打开冷链食品包装直接接触冷链食品。车辆进

  —3—

  出时,驾驶员及随行人员应当避免与门卫值班员、工作人员的非必要接触。

  (三)货物源头防控管理。

  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物流包装内如需加装支撑物或衬垫,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加强对货物装卸搬运等操作管理,不能使货物直接接触地面,不得随意打开冷链食品包装。应当保障在运输过程中冷链食品的温度始终处于允许波动范围内。同时,应做好各交接货环节的时间、温度等信息记录并留存。

  (四)货物信息登记。

  货主或货代应主动向承运单位提供相关进口冷链食品海关通关单证,冷链物流企业如实登记装运货物信息、车船信息、司乘人员(船员)信息、装卸货信息及收货人信息等,不得承运无法提供进货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按职责开展对进口冷链食品采集相关样本及冷链货物运输车辆的核酸检测工作。港口企业、货运场站等经营单位要如实登记进出港口场站的冷链食品公路、水路运输车辆信息及驾驶员信息。进口商或货主如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运输、仓储等服务,在货物交付第三方物流公司时,应当主动将相关食品安全和防疫需要的检测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本地肉类屠宰、加工、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冷链食品的相关质量管理和操作规范,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配合进行冷藏货物新冠病毒检疫的港口作业人员及场站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全程正确穿戴防护服、护目镜、口罩、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

  —4—

  (五)运输工具的防控管理。

  应当确保车辆、船舶厢体内部清洁、无毒、无害、无异味、无污染,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具体清洁消毒措施见“三、装卸、运输过程消毒要求”。

  (六)中转转运设施的防控管理。

  中转转运装卸货区宜配备封闭式月台,并配有与冷藏运输车辆、船舶对接的密封装置。加强入库检验,除查验冷链食品的外观、数量外,还应当查验冷链食品的中心温度。加强库内存放管理,冷链食品堆码应当按规定置于托盘或货架上。冷链食品应当按照特性分库或分库位码放,对温湿度要求差异大、容易交叉污染的冷链食品不应混放。应当定期检测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库内温度和湿度应当满足冷链食品的中转转运要求并保持稳定。定期对中转转运设施内部环境、货架、作业工具等进行清洁消毒,具体清洁消毒措施见“三、装卸、运输过程消毒要求”。

  三、装卸、运输过程消毒要求

  (一)人员。

  冷链食品配送过程中,运输作业人员及随行人员应当保持个人手部卫生,车内应当配备酒精类洗手液、手消毒剂和消毒纸巾,以确保在无清洁水洗手的条件下,对手进行定期消毒。

  (二)物体表面。

  运输作业人员在向企业员工传输、递交配送文件前应当洗手或消毒,为避免清洗返还物,文件最好置于一次性容器和包装材料中。对于重复使用的容器,应当进行定期、适宜的卫生清洁和消毒。

  —5—

  人手频繁接触的方向盘、车门把手、移动设备等最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均要定期消毒。

  (三)运输工具。

  为避免冷链食品被污染,运输作业人员需确保运输车辆、船舶、冷藏集装箱等运输工具及容器的清洁和定期消毒。货物混载时,应尽可能将食品与可能造成污染的其他货物分开。从事冷链物流运输的运输工具及容器运载一批货物之前和之后,均要对运输作业人员可能接触的部位进行彻底消毒;承运单位负责组织或委托有资质的消毒单位,对装运前后的进口冷链食品车辆船舶等装载运输工具和装载过进口冷链食品的集装箱内壁组织实施消毒。

  (四)工作环境。

  加强工作环境清洁消毒,配合相关单位做好用过的防护用品、生活垃圾等的收集、处置和无害化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集中收集处置,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统一收集并进行规范消毒处理。作业区域垃圾盛装容器应定期清洁、消毒。接送员工的车辆应每次进行清洁消毒。

  四、从业人员安全防护要求

  涉及冷链食品装卸、运输的冷链物流企业应当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及时调整和更新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增加新冠病毒防控的管理措施。

  (一)上岗员工健康登记。

  冷链物流企业应做好员工(含一线管理人员、新进人员、临时参加工作人员及保洁员等后勤服务人员)14日内行程及健康状况

  —6—

  登记,建立上岗员工健康卡,掌握员工流动及健康情况。鼓励新员工上岗前自愿接受核酸检测。

  (二)员工日常健康监测。

  冷链物流企业应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各港口码头、货运场站的作业场所及工作区域入口需配备体温检测设备;建立全体员工健康状况台账,实行每日健康监测零报告制度,设置作业区域入口测温点,落实登记、测温、消毒、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实行“绿码”上岗制;可定期组织冷链物流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三)高风险岗位人员封闭管理。

  从事港口码头、口岸等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货物的装卸、搬运、保洁等高风险岗位人员要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高风险岗位人员要相对固定、登记造册,按照当地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实行闭环或者封闭管理;采取一定工作周期的轮班制,工作期间集中住宿、封闭管理,从严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场所与居住地之间对点转运,避免工作期间与家庭成员和社区普通人群接触;并按规定每隔1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余一线工作人员可每周检测2次,每次间隔2天以上。高风险岗位人员离岗前,开展1次核酸检测,离岗后,前7天开展居家健康监测,第2天和第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四)外来人员登记与管理。

  尽可能减少外来人员进入生产经营区域,确需进入的,需询问所在单位、健康状况、接触疫情发生地区人员等情况,通过登记、—7—

  测温等措施并按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等),方可进入。车辆进出时,门卫值班员、工作人员和驾驶员应当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五)从业人员防护。

  1.健康上岗。上岗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并向冷链物流经营者报告健康状况信息,主动接受体温检测,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立即主动报告,并及时就医。

  2.做好个人防护。冷链物流企业要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消毒用品和装备,按照最新版《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针对患病海员紧急救助处置指南》《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道路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及场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等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引航员、船代、船检、港口等登轮人员、港口其他作业人员以及驾驶员、装卸工、船员等冷链物流一线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感染风险。冷链物流企业要督促指导作业人员工作期间正确佩戴口罩、手套和着工作服上岗。工作服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洗,必要时消毒。直接接触进口冷藏集装箱或者冷藏货物的物流一线工作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至少应上下岗前各测量一次体温。其中,道路冷链物流企业应按照最新版《道路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及场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有关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县的规定执行。

  冷链物流企业、港航企业、引航机构等单位要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对本单位直接接触冷藏货物、冷藏集装箱拆箱作业

  —8—

  人员、与国际航行船舶上船员近距离接触的引航员、船代等登轮人员及其他高风险岗位人员进行正确穿脱防护服专业培训,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关键防护措施到位。

  3.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不随地吐痰,擤鼻涕时注意卫生。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

  4.加强手卫生。在处理货品时,或双手触碰过货架、扶手等公用物体时,要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六)健康异常报告程序。

  冷链物流企业应当建立员工健康异常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员工以及共同生活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应当及时上报冷链物流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相关负责人要督促员工按要求接受核酸检测和诊疗,并采用逐级上报或直报的方式报告企业主要负责人。冷链物流企业一旦发现员工出现上述健康异常症状,无论其呈现出的健康状况如何,均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及与其密切接触的员工迅速隔离在工作场所之外。新冠肺炎传播风险高的地区,建议根据当地主管部门防控规定,要求健康员工进行“零”报告。

  (七)从业人员返岗程序。

  根据作业区域上岗人员登记、健康档案及员工健康异常报告情况,及时追踪健康异常、身体不适员工的检测、诊疗和康复情况,在其康复后科学评定是否符合返岗条件。对经检测排除新冠病毒

  —9—

  感染的员工,身体康复后可正常返岗。对感染新冠病毒(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员工及其密切接触者,严格执行当地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和卫生健康部门的有关诊疗、隔离、健康监测等要求,确保完全达到上岗工作条件后方可返岗。

  (八)加强防控知识宣传。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引导从业人员掌握新冠肺炎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五、应急处置要求

  冷链物流企业应当制定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方案,以备及时处置和报告疫情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

  (一)出现健康状况异常人员的应急处置。

  冷链食品物流工作相关区域一旦发现病例或疑似新冠肺炎的异常状况人员,必须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点消毒等工作,并对该人员作业和出现的区域及其加工的冷链食品进行采样和核酸检测。如有空调通风系统,则同时对其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根据疫情严重程度,暂时关闭工作区域,待疫情得到控制后再恢复生产。

  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切断传播途径、隔离密切接触者等措施,同时按规定处置污染物。

  (二)发现样品核酸检测阳性的应急处置。

  一旦接到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样品的通知,冷链物流企

  —1业应当迅速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按当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及时对相关物品、环境和人员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相关物品处理时避免运输过程溢洒或泄露。参与相关物品清运工作的人员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对于核酸检测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应当在当地联防联控领导机构指导下,结合采样比例、本地区和食品产地疫情范围等综合研判风险等级,由省级联防联控机制最终认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六、物流运输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

  冷链食品装卸、运输等物流运输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及使用方法见附表。

  —11附表

  冷链食品物流运输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

  —13—

篇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2020年10月发布版)

  目录1.依据和适用范围......................................................................32.生产加工过程清洁消毒..........................................................43.运输和配送过程清洁消毒....................................................73.1人员.................................................................................73.2物体表面.........................................................................73.3交通工具.........................................................................84.销售经营过程清洁消毒........................................................85.餐饮加工过程清洁消毒........................................................86.生产经营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9附表............................................................................................10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11.依据和适用范围为规范指导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工作,防止食品、食品包装材料被新冠病毒污染,参照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肉类加工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16号)、《关于加强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工作的紧急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20号)、《农贸(集贸)市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23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29号),以及相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冠肺炎与食品安全:对食品企业指导》(2020年4月)等文件,制定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采用冷冻、冷藏等方式加工,产品从出厂到销售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冷链食品,用于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正常运营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在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过程中对来自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区冷链食品的消毒。食品生产经营相关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执行当地主管部门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是应用本指南的前提。

  2.生产加工过程清洁消毒冷链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当根据食品原料和产品特性、生产加工工艺特点,针对加工人员、生产环境及相关设备和设施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并定期对消毒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2.1食品生产加工人员进入作业区域的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应确认身体健康,个人防护满足相关要求,定时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2.2原料及半成品外包装2.2.1对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进入企业或者入库前,应当对其外包装进行严格、有效消毒。2.2.2用于搬运冷链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工器具(如转运箱、勺子、钳子等),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洗和消毒。2.2.3对来自国外疫区经检测受到新冠病毒污染的食品原料、半成品,应当按照《关于加强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工作的紧急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20号)中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食品处置指南处理。2.3生产加工设备及环境

  2.3.1设备及器具。生产加工前、加工后使用的器具应当分开放置并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污染。对生产加工后(或生产加工过程必要时)的所有设备和器具应当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并确保选用的清洁消毒程序和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新冠病毒。2.3.2环境。加大对冷链食品原料加工处理各环节生产车间环境、即食和熟食食品各生产环节车间环境、储存冷库等高风险区域的消毒频次,生产加工过程、生产完毕后需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特别应当加强对生产加工过程中人接触的各种操作台面、接触面/点(如门把手、开关、器具把手、电话、厕所等)、人流密集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频次。2.3.3对于各种肉类、水产品、蛋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由于易在接触物体表面形成污垢不易清除,且其生产加工环境通常温度低、湿度大,为提高消毒效果,最大限度减少消毒剂的使用量,缩短消毒剂与物体表面的作用时间,所有肉类、水产品、蛋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及脂肪的食品所接触的容器具、设备或环境物体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洁之后方可消毒。2.3.3.1清洗剂的选择常用食品加工设备及环境用清洗剂包括碱性溶液、盐溶液(例如磷酸盐、碳酸盐、硅酸盐)、酸(例如柠檬酸、磷酸)溶液及合成洗涤剂(例如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碱洗

  涤剂)等。其中碱性溶液是肉类、水产品、蛋制品加工环境最常用的清洁溶液。目前肉类加工企业最常用的清洁剂是1.5%的氢氧化钠溶液,该溶液可使脂肪皂化并水解蛋白沉积物。此外,各种合成洗涤剂也可有效去除肉类沉积物、脂肪和污垢,使用时应当在适当的温度下使其与待清洗表面充分接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方可用水冲洗。另一种可使脂肪皂化便于清洗的方法是将能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用低浓度碱溶液配成蛋白酶溶液。由于酶在高pH、高温下会失活,因此所配置的酶溶液温度和pH值适中,可大大降低对待清洗表面的腐蚀。2.3.3.2清洁程序(1)为节省清洁剂和水,先用物理方法将表面的污物清除。(2)用水进一步冲洗掉污物,为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尽可能不使用高压水。(3)将温度为50-55°C的碱性溶液或合成洗涤剂/酶溶液施于待清洗的表面,接触6-12分钟后,清理、擦拭待清洁的表面。为使清洁剂与待清洁表面充分接触,垂直表面的清洁最好使用发泡洗涤剂。(4)用清水冲洗掉碱溶液或清洁剂。(5)碱溶液不能清除水垢或锈斑,可使用酸(例如磷酸、盐酸或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清除水垢或锈斑。

  2.3.3.3消毒(1)为提高消毒效果,防止消毒剂与物体表面接触不充分而降低其活性,所有待消毒的设备或环境表面必须按照以上程序进行彻底清洁后方可进行消毒。通常使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碘的消毒剂或季铵盐溶液。(2)消毒后的表面是否需要清洗取决于所使用的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可在设备上残留较长时间,因此季铵盐类和含碘消毒剂均需在使用后用水彻底冲洗去除。(3)如果消毒后设备表面发生腐蚀,可在被腐蚀区域涂油保护。若涂抹用油是食品级产品则无需去除,若为非食品级油,则在下一加工班次开始之前应当将油清除干净。(4)使用原位清洗方法对运动中的传送带和生产加工设备其他部件进行连续清洗。3.运输和配送过程清洁消毒3.1人员冷链食品配送过程中,司机及运输随从人员应当保持个人手部卫生,车内应当配备酒精类洗手液、消毒剂和纸巾,以确保在无清洁水洗手的条件下,对手进行定期消毒。3.2物体表面司机在向企业员工传输、递交配送文件前应当洗手或消毒,为避免清洗返还物,文件最好置于一次性容器和包装材

  料中。对于重复使用的容器,应当进行定期、适宜的卫生清洁和消毒。人手频繁接触的方向盘、车门把手、移动设备等最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均要定期消毒。3.3交通工具为避免冷链食品被污染,司机需确保运输车辆、搬运工具及容器的清洁和定期消毒。货物混载时,装载车辆时尽可能将食品与会造成污染的其他货物分开。车辆运载一批货物之前和之后,均要对车内人手可能接触的部位、特别是车厢内外进行彻底消毒。4.销售经营过程清洁消毒4.1冷链食品销售经营区域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卫生操作,勤用洗手液洗手消毒以保持个人手部的清洁卫生。4.2对人手频繁接触的各种表面、把手(如门把手、冷藏设备把手、盛放器具把手、推车把手等)、按钮(如计算器、电子称量器具按钮等)等及时清洁并消毒。每天经营完毕后,应当对经营区域进行全面消毒。4.3方便顾客洗手消毒。应当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5.餐饮加工过程清洁消毒

  5.1餐饮业应当对所有冷链食品接触面、外包装和用具进行经常清洗和消毒,并加强餐(饮)具、调味品容器的清洁消毒。5.2做好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对各种设备、区域、接触面/高频接触点(如台面/夹子/服务用具/开放式自助展示台/门把)、垃圾桶、卫生洁具等进行更高频率的清洁和消毒。同时加大对工作人员工作服的清洁消毒频次。5.3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6.生产经营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冷链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及使用方法见附表。

  附表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剂种类醇类消毒剂有效成分乙醇含量为70%~80%(v/v),含醇手消毒剂>60%(v/v),复配产品可依据产品说明书。以有效氯计,含量以mg/L或%表示,漂白粉≥20%,二氯异氰尿酸钠≥55%,84消毒液依据产品说明书,常见为2%~5%。应用范围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方法卫生手消毒:均匀喷雾手部或涂擦揉搓手部1~2遍,作用1min。擦拭物体表面2遍,作用3min。注意事项1、易燃,远离火源。2、不适用于大面积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果蔬和食饮具的消毒。次氯酸消毒剂还可用于空气、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1.物体表面消毒时:使用浓度500mg/L;疫源地消毒时,物体表面使用浓度1000mg/L,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10000mg/L;空气等其他消毒时,依据产品说明书。2.低温冷藏物体表面消毒:使用浓度1000mg/L;疫源地消毒时,物体表面使用浓度2000mg/L,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20000mg/L。3.冷冻物体表面消毒:应采用降低冰点的方法,确保消毒剂不结冰,且须进行消毒效果确认。1、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因此金属和有色织物慎用。2、强氧化剂,不得与易燃物接触,应当远离火源。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过氧化氢(以H2O2计)质量分数3%~6%。过氧乙酸消毒剂:过氧乙酸(以C2H4O3计)质量分数15%~21%。适用于物体表1.物体表面:0.1%~0.2%过面、空气的消毒。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2.空气消毒:0.2%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用气溶胶喷雾方法,用量按10mL/m3~20mL/m3计算,消毒作用60min后通风换气;也可使用1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用量按7mL/m3计算,熏蒸作用1h~2h后通风换气。3.低温冷藏物体表面消毒:1、易燃易爆品,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2、与还原剂接触、或遇金属粉末,均有燃烧爆炸危险。

  0.2%~0.4%过氧乙酸或6%过氧化氢,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4.冷冻物体表面消毒:应采用降低冰点的方法,确保消毒剂不结冰,且须进行消毒效果确认。季铵盐类消毒剂依据产品说明书。适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1.物体表面消毒:无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1000mg/L;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2000mg/L。2.低温冷藏物体表面消毒:无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2000mg/L;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4000mg/L。3.冷冻物体表面消毒:应采用降低冰点的方法,确保消毒剂不结冰,且须进行消毒效果确认。不能与肥皂或其他阴离子洗涤剂同用,也不能与碘或过氧化物(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磺胺粉等)同用。

篇三:《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消毒操作技术要求

  一、依据和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用冷冻、冷藏等方式加工,产品从出厂到销售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冷链食品,用于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正常运营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在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过程中对来自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区冷链食品的消毒。食品生产经营相关单位和个人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执行当地主管部门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

  二、生产加工过程清洁消毒

  冷链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当根据食品原料和产品特性、生产加工工艺特点,针对加工人员、生产环境及相关设备和设施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并定期对消毒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一)食品生产加工人员。

  进入作业区域的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应当确认身体健康,个人防护满足相关要求,定时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原料及半成品外包装。

  421.对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进入企业或者入库前,应当对其外包装进行严格、有效消毒。

  2.用于搬运冷链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工器具(如转运箱、勺子、钳子等),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洗和消毒。

  3.对来自国外疫区经检测受到新冠病毒污染的食品原料、半成品,应当按照《关于加强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工作的紧急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20号)中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食品处置指南处理。

  (三)生产加工设备及环境。

  1.设备及器具。生产加工前、加工后使用的器具应当分开放置并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污染。对生产加工后(或生产加工过程必要时)的所有设备和器具应当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并确保选用的清洁消毒程序和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新冠病毒。

  2.环境。加大对冷链食品原料加工处理各环节生产车间环境、即食和熟食食品各生产环节车间环境、储存冷库等高风险区域的消毒频次,生产加工过程、生产完毕后需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特别应当加强对生产加工过程中人接触的各种操作台面、接触面/点(如门把手、开关、器具把手、电话、厕所等)、人流密集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频次。

  3.对于各种肉类、水产品、蛋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由于易在接触物体表面形成污垢不易清除,且其生产加工环境通常温度低、湿度大,为提高消毒效果,最大限度减少43消毒剂的使用量,缩短消毒剂与物体表面的作用时间,所有肉类、水产品、蛋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及脂肪的食品所接触的容器具、设备或环境物体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洁之后方可消毒。

  (1)清洗剂的选择。常用食品加工设备及环境用清洗剂包括碱性溶液、盐溶液(例如磷酸盐、碳酸盐、硅酸盐)、酸(例如柠檬酸、磷酸)溶液及合成洗涤剂(例如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碱洗涤剂)等。其中碱性溶液是肉类、水产品、蛋制品加工环境最常用的清洁溶液。目前肉类加工企业最常用的清洁剂是1.5%的氢氧化钠溶液,该溶液可使脂肪皂化并水解蛋白沉积物。

  此外,各种合成洗涤剂也可有效去除肉类沉积物、脂肪和污垢,使用时应当在适当的温度下使其与待清洗表面充分接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方可用水冲洗。另一种可使脂肪皂化便于清洗的方法是将能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用低浓度碱溶液配成蛋白酶溶液。由于酶在高pH、高温下会失活,因此所配置的酶溶液温度和pH值适中,可大大降低对待清洗表面的腐蚀。

  (2)清洁程序。为节省清洁剂和水,先用物理方法将表面的污物清除。用水进一步冲洗掉污物,为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尽可能不使用高压水。将温度为50-55°C的碱性溶液或合成洗涤剂/酶溶液施于待清洗的表面,接触6-12分钟后,清理、擦拭待清洁的表面。为使清洁剂与待清洁表面充分接触,垂直表面的清洁最好使用发泡洗涤剂。用清水冲洗掉碱溶液或清洁剂。44碱溶液不能清除水垢或锈斑,可使用酸(例如磷酸、盐酸或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清除水垢或锈斑。

  (3)消毒。为提高消毒效果,防止消毒剂与物体表面接触不充分而降低其活性,所有待消毒的设备或环境表面必须按照以上程序进行彻底清洁后方可进行消毒。通常使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碘的消毒剂或季铵盐溶液。

  消毒后的表面是否需要清洗取决于所使用的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可在设备上残留较长时间,因此季铵盐类和含碘消毒剂均需在使用后用水彻底冲洗去除。

  如果消毒后设备表面发生腐蚀,可在被腐蚀区域涂油保护。若涂抹用油是食品级产品则无需去除,若为非食品级油,则在下一加工班次开始之前应当将油清除干净。

  使用原位清洗方法对运动中的传送带和生产加工设备其他部件进行连续清洗。

  三、运输和配送过程清洁消毒

  (一)人员。

  冷链食品配送过程中,司机及运输随从人员应当保持个人手部卫生,车内应当配备酒精类洗手液、消毒剂和纸巾,以确保在无清洁水洗手的条件下,对手进行定期消毒。

  (二)物体表面。

  司机在向企业员工传输、递交配送文件前应当洗手或消毒,为避免清洗返还物,文件最好置于一次性容器和包装材料中。对于重复使用的容器,应当进行定期、适宜的卫生清洁和消毒。

  45人手频繁接触的方向盘、车门把手、移动设备等最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均要定期消毒。

  (三)交通工具。

  为避免冷链食品被污染,司机需确保运输车辆、搬运工具及容器的清洁和定期消毒。货物混载时,装载车辆时尽可能将食品与会造成污染的其他货物分开。车辆运载一批货物之前和之后,均要对车内人手可能接触的部位、特别是车厢内外进行彻底消毒。

  四、销售经营过程清洁消毒

  (一)冷链食品销售经营区域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卫生操作,勤用洗手液洗手消毒以保持个人手部的清洁卫生。

  (二)对人手频繁接触的各种表面、把手(如门把手、冷藏设备把手、盛放器具把手、推车把手等)、按钮(如计算器、电子称量器具按钮等)等及时清洁并消毒。每天经营完毕后,应当对经营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三)方便顾客洗手消毒。应当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五、餐饮加工过程清洁消毒

  (一)餐饮业应当对所有冷链食品接触面、外包装和用具进行经常清洗和消毒,并加强餐(饮)具、调味品容器的清洁消毒。

  (二)做好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对各种设备、区域、接触面/高频接触点(如台面/夹子/服务用具/开放式自助展示46台/门把)、垃圾桶、卫生洁具等进行更高频率的清洁和消毒。同时加大对工作人员工作服的清洁消毒频次。

  (三)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六、生产经营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

  冷链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及使用方法见附表。

  4附表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常用消毒剂

  及使用方法

  消毒剂种类

  有效成分

  乙醇含量为70%-80%(v/v),含醇手消毒剂>醇类消毒剂

  60%(v/v),复配产品可依据产品说明书。

  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

  1.易燃,远离火卫生手消毒:均匀喷雾手源。

  部或涂擦揉搓手部1-22.不适用于大遍,作用1min。擦拭物体面积物体表面表面2遍,作用3min。

  的消毒使用。

  应用范围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1.物体表面消毒时:使用浓度500mg/L;疫源地消毒时,物体表面使用浓度1000mg/L,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10000mg/L;空气等其他消毒时,依据产品说明书。

  2.低温冷藏物体表面消毒:使用浓度1000mg/L;疫源地消毒时,物体表面使用浓度2000mg/L,有明以有效氯计,含量以mg/L或%表示,漂白粉≥20%,二氯含氯消毒剂

  异氰尿酸钠≥55%,84消毒液依据产品说适用于物体表面、果蔬和食饮具的消毒。次氯酸消毒剂还可用于空气、手、皮1.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因此金属和有色织物慎用。

  2.强氧化剂,不得与易燃物接明书,常见为肤和黏膜的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触,应当远离火2%-5%。

  消毒。

  20000mg/L。

  源。

  3.冷冻物体表面消毒:应采用合法有效的低温消毒剂,并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进行低温消毒。

  过氧化氢消毒1.物体表面:0.1%-0.2%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适用于物体过氧化物类(以H2O2计)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时表面、空气消毒剂

  质量分数间30min,然后用清水冲的消毒。

  3%-6%。过氧乙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酸消毒剂:过2.空气消毒:0.2%过氧乙1.易燃易爆品,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2.与还原剂接触、或遇金属粉末,均有燃烧爆4氧乙酸(以C2H4O3计)质量分数15%-21%。

  酸或3%过氧化氢,用气溶炸危险。

  胶喷雾方法,用量按10mL/m3-20mL/m3计算,消毒作用60min后通风换气;也可使用1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用量按7mL/m3计算,熏蒸作用1h-2h后通风换气。

  3.低温冷藏物体表面消毒:0.2%-0.4%过氧乙酸或6%过氧化氢,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4.冷冻物体表面消毒:应采用合法有效的低温消毒剂,并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进行低温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无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1000mg/L;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2000mg/L。

  2.低温冷藏物体表面消适用于物体毒:无明显污染物时,使季铵盐类消依据产品说明表面的消用浓度2000mg/L;有明显毒剂

  书。

  毒。

  污染物时,使用浓度4000mg/L。

  不能与肥皂或其他阴离子洗涤剂同用,也不能与碘或过氧化物(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磺胺粉等)同3.冷冻物体表面消毒:应用。

  采用合法有效的低温消毒剂,并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进行低温消毒。

  49

篇四:《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问答

  一、制定《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的目的是什么?

  为规范指导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工作,防止食品、食品包装材料被新冠病毒污染,制定本指南。用于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正常运营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在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过程中对来自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区冷链食品的消毒。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并执行当地主管部门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是食品生产经营相关单位和个人落实并实施本指南的前提。

  二、冷链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清洁消毒包括哪些方面?

  冷链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当根据食品原料和产品特性、生产加工工艺特点,针对加工人员、生产环境及相关设备和设施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并定期对消毒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具体为:

  (一)食品生产加工人员。进入作业区域的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应确认身体健康、个人防护满足相关要求,定时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原料及半成品外包装。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进入企业或者入库前,应对其外包装进行严格、有效消毒;用于搬运冷链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工器具(如转运箱、勺子、钳子等),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

  (三)生产加工设备器具。生产加工前、加工后使用的器具应当分开放置并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污染。对生产加工后(或生产加工过程必要时)的所有设备和器具应当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并确保选用的清洁消毒程序和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新冠病毒。

  (四)生产加工环境。加大对冷链食品原料加工处理各环节生产车间环境、即食和熟食食品各生产环节车间环境、储存冷库等高风险区域的消毒频次,生产加工过程、生产完毕后需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特别应当加强对生产加工过程中人接触的各种操作台面、接触面/点(如门把手、开关、器具把手、电话、厕所等)、人流密集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频次。

  三、如何对生产加工设备及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一)为节省清洁剂和水,先用物理方法将表面的污物清除。

  (二)用水进一步冲洗掉污物,为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尽可能不使用高压水。

  (三)将温度为50-55°C的碱性溶液或合成洗涤剂/酶溶液施于待清洗的表面,接触6-12分钟后,清理、擦拭待清洁的表面。为使清洁剂与待清洁表面充分接触,垂直表面的清洁最好使用发泡洗涤剂。

  (四)用清水冲洗掉碱溶液或清洁剂。

  (五)由于碱溶液不能清除水垢或锈斑,因此可使用酸(例如磷酸、盐酸或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清除水垢或锈斑。

  四、加工肉类、水产品、蛋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食品的容器、设备或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应注意什么?

  对于各种肉类、水产品、蛋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由于易在接触物体表面形成污垢不易清除,因此对上述食品所接触的容器具、设备或环境物体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洁之后方可消毒。并注意以下几点:

  (一)清洗。

  1.碱性溶液是肉类、水产品、蛋制品加工环境最常用的清洁溶液。目前肉类加工企业最常用的清洁剂是1.5%的氢氧化钠溶液。

  2.各种合成洗涤剂也可有效去除肉类沉积物、脂肪和污垢,使用时应在适当的温度下使其与待清洗表面充分接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方可用水冲洗。

  3.能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用低浓度碱溶液将其配成蛋白酶溶液。由于酶在高pH、高温下会失活,因此所配置的酶溶液温度和pH值适中,可大大降低对待清洗表面的腐蚀。

  (二)消毒。

  所有待消毒的设备或环境表面必须按照程序进行彻底清洁后方可进行消毒。通常使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碘的消毒剂或季铵盐溶液。含氯消毒剂反应后可被中和,消毒后的表面无需再清洗;而季铵盐类消毒剂可在设备上残留较长时间,因此季铵盐类和含碘消毒剂均需在使用后用水彻底冲洗去除。

  五、对加工设备及环境的消毒应注意什么?

  (一)为提高消毒效果,防止消毒剂与物体表面接触不充分而降低其活性,所有待消毒的设备或环境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洁后方可进行消毒。

  (二)消毒后的表面是否需要清洗取决于所使用的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反应后可被中和,而季铵盐类消毒剂可在设备上残留较长时间,因此季铵盐类和含碘消毒剂均需在使用后用水彻底冲洗去除。

  (三)如果消毒后设备表面发生腐蚀,可在被腐蚀区域涂油保护。若涂抹用油是食品级产品则无需去除,若为非食品级油,则在下一加工班次开始之前应将油清除干净。

  (四)使用原位清洗方法对于运动中的传送带和生产加工设备其他部件进行连续清洗。

  六、运输和配送过程中消毒包括哪几方面?

  (一)冷链食品配送过程中,司机及运输随从人员应当保持个人手部卫生,车内应当配备酒精类洗手液、消毒剂和纸巾,以确保在无清洁水洗手的条件下,对手进行定期消毒。

  (二)冷链食品配送过程中物体表面的消毒,包括人手频繁接触的方向盘、车门把手、移动设备等最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均要定期消毒。

  (三)交通工具的定期消毒。为避免冷链食品被污染,司机需确保运输车辆、搬运工具及容器的清洁和定期消毒。

  七、销售经营过程应如何消毒?

  (一)食品销售经营区域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操作,勤用洗手液洗手消毒以保持个人手部的清洁卫生。

  (二)对人手频繁接触的各种表面、把手(如门把手、冷藏设备把手、盛放器具把手、推车把手等)、按钮(如计算器、电子称量器具按钮等)等及时清洁并消毒。每天经营完毕后,应对经营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三)方便顾客洗手消毒。应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八、餐饮加工过程如何消毒?

  (一)餐饮业应对所有冷链食品接触面、外包装和用具进行经常清洗和消毒,并加强餐(饮)具、调味品容器的清洁消毒。

  (二)做好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对各种设备、区域、接触面/高频接触点(如台面/夹子/服务用具/开放式自助展示台/门把)、垃圾桶、卫生洁具等进行更高频率的清洁和消毒。同时加大对工作人员工作服的清洁消毒频次。

  (三)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九、食品生产经营者可选择的常用消毒剂有哪些?各类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和适应范围是什么?

  可供食品生产经营者选择的常用消毒剂有:

  (一)醇类消毒剂,有效成分是70%-80%的乙醇,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

  (二)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以有效氯计,适用于物体表面、果蔬和食饮具的消毒。次氯酸消毒剂还可用于空气、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其中过氧化氢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以过氧化氢(H2O2)计,质量分数为3%~6%;过氧乙酸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以过氧乙酸(C2H4O3)计,质量分数15%~21%。适用于物体表面、空气的消毒。

  (四)季铵盐类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依据产品说明书。适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

篇五:《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2020年5《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问答试题及答案

  2020年5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问答试题及答案

  一.制定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的目的是什么为规范指导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工作,防止食品.食品包装材料被新冠病毒污染,制定本指南。用于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正常运营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在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过程中对来自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区冷链食品的消毒。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并执行当地主管部门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是食品生产经营相关单位和个人落实并实施本指南的前提。

  二.冷链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清洁消毒包括哪些方面冷链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当

  根据食品原料和产品特性.生产加工工艺特点,针对加工人员.生产环境及相关设备和设施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并定期对消毒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具体为

  (一)食品生产加工人员。进入作业区域的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应确认身体健康.个人防护满足相关要求,定时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原料及半成品外包装。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进入企业或者入库前,应对其外包装进行严格.有效消毒;用于搬运冷链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工器具(如转运箱.勺子.钳子等),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

  (三)生产加工设备器具。生产加工前.加工后使用的器具应当分开放置并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污染。对生产加工后(或生产加工过程必要时)的所有设备和器具应当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并确保选用的清洁消毒程序和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新冠病毒。

  (四)生产加工环境。加大对冷链食品原料加工处理各环节生产车间环境.即食和熟食食品各生产环节车间环境.储存冷库等高风险区域的消毒频次,生产加工过程.生产完毕后需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特别应当加强对生产加工过程中人接触的各种操作台面.接触面/点(如门把手.开关.器具把手.电话.厕所等).人流密集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频次。

  三.如何对生产加工设备及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一)为节省清洁剂和水,先用物理方法将表面的污物清除。

  (二)用水进一步冲洗掉污物,为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尽可能不使用高压水。

  (三)将温度为50-55C的碱性溶液或合成洗涤剂/酶溶液施于待清洗的表面,接触6-12分钟后,清理.擦拭待清洁的表面。为使清洁剂与待清洁表面充分接触,垂直表面的清洁最好使用发泡洗涤剂。

  (四)用清水冲洗掉碱溶液或清洁剂。

  (五)由于碱溶液不能清除水垢或锈斑,因此可使用酸(例如磷酸.盐酸或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清除水垢或锈斑。

  四.加工肉类.水产品.蛋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食品的容器.设备或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应注意什么对于各种肉类.水产品.蛋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由于易在接触物体表面形成污垢不易清除,因此对上述食品所接触的容器具.设备或环境物体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洁之后方可消毒。并注意以下几点

  (一)清洗。

  1.碱性溶液是肉类.水产品.蛋制品加工环境最常用的清洁溶液。目前肉类加工企业最常用的清洁剂是

  1.5的氢氧化钠溶液。

  2.各种合成洗涤剂也可有效去除肉类沉积物.脂肪和污垢,使用时应在适当的温度下使其与待清洗表面充分接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方可用水冲洗。

  3.能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用低浓度碱溶液将其配成蛋白酶溶液。由于酶在高pH.高温下会失活,因此所配置的酶溶液温度和pH值适中,可大大降低对待清洗表面的腐蚀。

  (二)消毒。所有待消毒的设备或环境表面必须按照程序进行彻底清洁后方可进行消毒。通常使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碘的消毒剂或季铵盐溶液。含氯消毒剂反应后可被中和,消毒后的表面无需再清洗;而季铵盐类消毒剂可在设备上残留较长时间,因此季铵盐类和含碘消毒剂均需在使用后用水彻底冲洗去除。

  五.对加工设备及环境的消毒应注意什么

  (一)为提高消毒效果,防止消毒剂与物体表面接触不充分而降低其活性,所有待消毒的设备或环境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洁后方可进行消毒。

  (二)消毒后的表面是否需要清洗取决于所使用的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反应后可被中和,而季铵盐类消毒剂可在设备上残留较长时间,因此季铵盐类和含碘消毒剂均需在使用后用水彻底冲洗去除。

  (三)如果消毒后设备表面发生腐蚀,可在被腐蚀区域涂油保护。若涂抹用油是食品级产品则无需去除,若为非食品级油,则在下一加工班次开始之前应将油清除干净。

  (四)使用原位清洗方法对于运动中的传送带和生产加工设备其他部件进行连续清洗。六.运输和配送过程中消毒包括哪几方面

  (一)冷链食品配送过程中,司机及运输随从人员应当保持个人手部卫生,车内应当配备酒精类洗手液.消毒剂和纸巾,以确保在无清洁水洗手的条件下,对手进行定期消毒。

  (二)冷链食品配送过程中物体表面的消毒,包括人手频繁接触的方向盘.车门把手.移动设备等最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均要定期消毒。

  (三)交通工具的定期消毒。为避免冷链食品被污染,司机需确保运输车辆.搬运工具及容器的清洁和定期消毒。七.销售经营过程应如何消毒

  (一)食品销售经营区域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操作,勤用洗手液洗手消毒以保持个人手部的清洁卫生。

  (二)对人手频繁接触的各种表面.把手(如门把手.冷藏设备把手.盛放器具把手.推车把手等).按钮(如计算器.电子称量器具按钮等)等及时清洁并消毒。每天经营完毕后,应对经营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三)方便顾客洗手消毒。应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八.餐饮加工过程如何消毒

  (一)餐饮业应对所有冷链食品接触面.外包装和用具进行经常清洗和消毒,并加强餐(饮)具.调味品容器的清洁消毒。

  (二)做好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对各种设备.区域.接触面/高频接触点(如台面/夹子/服务用具/开放式自助展示台/门把).垃圾桶.卫生洁具等进行更高频率的清洁和消毒。同时加大对工作人员工作服的清洁消毒频次。

  (三)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九.食品生产经营者可选择的常用消毒剂有哪些各类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和适应范围是什么可供食品生产经营者选择的常用消毒剂有

  (一)醇类消毒剂,有效成分是70-80的乙醇,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

  (二)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以有效氯计,适用于物体表面.果蔬和食饮具的消毒。次氯酸消毒剂还可用于空气.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其中过氧化氢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以过氧化氢(H2O2)计,质量分数为36;过氧乙酸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以过氧乙酸(C2H4O3)计,质量分数1521。适用于物体表面.空气的消毒。

  (四)季铵盐类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依据产品说明书。适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第9页

篇六:《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冷链食品消费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1.根据和适用范围

  为标准指导冷链食品消费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工作,防止食品、食品包装材料被新冠病毒污染,参照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肉类加工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3〕216号〕、《关于加强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工作的紧急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3〕220号〕、《农贸〔集贸〕市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3〕223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3〕229号〕,以及相关的食品平安国家标准和结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冠肺炎与食品平安:对食品企业指导》〔2023年4月〕等文件,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采用冷冻、冷藏等方式加工,产品从出厂到销售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冷链食品,用于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正常运营的食品消费经营单位和个人,在消费、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过程中对来自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区冷链食品的消毒。

  食品消费经营相关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食品平安国家标准要求,执行当地主管部门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是应用本指南的前提。

  2.消费加工过程清洁消毒

  冷链食品消费加工过程中,应当根据食品原料和产品特性、消费加工工艺特点,针对加工人员、消费环境及相关设备和设施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并定期对消毒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展评价。

  2.1食品消费加工人员

  进入作业区域的食品消费加工人员,应确认身体安康,个人防护满足相关要求,定时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剂进展手部消毒。

  2.2原料及半成品外包装

  2.2.1对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进入企业或者入库前,应当对其外包装进展严格、有效消毒。

  2.2.2用于搬运冷链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工器具〔如转运箱、勺子、钳子等〕,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洗和消毒。

  2.2.3对来自国外疫区经检测受到新冠病毒污染的食品原料、半成品,应当按照《关于加强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工作的紧急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3〕220号〕中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食品处置指南处理。

  2.3消费加工设备及环境

  2.3.1设备及器具。消费加工前、加工后使用的器具应当分开放置并妥善保管,防止穿插污染。对消费加工后〔或消费加工过程必要时〕的所有设备和器具应当进展有效的清洗和消毒,并确保选用的清洁消毒程序和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新冠病毒。

  2.3.2环境。加大对冷链食品原料加工处理各环节消费车间环境、即食和熟食食品各消费环节车间环境、储存冷库等高风险区域的消毒频次,消费加工过程、消费完毕后需对环境进展彻底清洁和消毒,特别应当加强对消费加工过程中人接触的各种操作台面、接触面/点〔如门把手、开关、器具把手、、厕所等〕、人流密集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频次。

  2.3.3对于各种肉类、水产品、蛋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由于易在接触物体外表形成污垢不易去除,且其消费加工环境通常温度低、湿度大,为进步消毒效果,最大限度减少消毒剂的使用量,缩短消毒剂与物体外表的作用时间,所有肉类、水产品、蛋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及脂肪的食品所接触的容器具、设备或环境物体外表必须进展彻底清洁之前方可消毒。

  2.3.3.1清洗剂的选择

  常用食品加工设备及环境用清洗剂包括碱性溶液、盐溶液〔例如磷酸盐、碳酸盐、硅酸盐〕、酸〔例如柠檬酸、磷酸〕溶液及合成洗涤剂〔例如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碱洗涤剂〕等。其中碱性溶液是肉类、水产品、蛋制品加工环境最常用的清洁溶液。目前肉类加工企业最常用的清洁剂是1.5%的氢氧化钠溶液,该溶液可使脂肪皂化并水解蛋白沉积物。此外,各种合成洗涤剂也可有效去除肉类沉积物、脂肪和污垢,使用时应当在适当的温度下使其与待清洗外表充分接触并保持一定时间前方可用水冲洗。另一种可使脂肪皂化便于清洗的方法是将能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用低浓度碱溶液配成蛋白酶溶液。由于酶在高ph、高温下会失活,因此所配置的酶溶液温度和ph值适中,可大大降低对待清洗外表的腐蚀。

  2.3.3.2清洁程序

  〔1〕为节省清洁剂和水,先用物理方法将外表的污物去除。

  〔2〕用水进一步冲洗掉污物,为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尽可能不使用高压水。

  〔3〕将温度为50-55°c的碱性溶液或合成洗涤剂/酶溶液施于待清洗的外表,接触6-12分钟后,清理、擦拭待清洁的外表。为使清洁剂与待清洁外表充分接触,垂直外表的清洁最好使用发泡洗涤剂。

  〔4〕用清水冲洗掉碱溶液或清洁剂。

  〔5〕碱溶液不能去除水垢或锈斑,可使用酸〔例如磷酸、盐酸或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去除水垢或锈斑。

  2.3.3.3消毒

  〔1〕为进步消毒效果,防止消毒剂与物体外表接触不充分而降低其活性,所有待消毒的设备或环境外表必须按照以上程序进展彻底清洁前方可进展消毒。通常使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碘的消毒剂或季铵盐溶液。

  〔2〕消毒后的外表是否需要清洗取决于所使用的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可在设备上残留较长时间,因此季铵盐类和含碘消毒剂均需在使用后用水彻底冲洗去除。

  〔3〕假如消毒后设备外表发生腐蚀,可在被腐蚀区域涂油保护。假设涂抹用油是食品级产品那么无需去除,假设为非食品级油,那么在下一加工班次开场之前应当将油去除干净。

  〔4〕使用原位清洗方法对运动中的传送带和消费加工设备其他部件进展连续清洗。

  3.运输和配送过程清洁消毒

  3.1人员

  冷链食品配送过程中,司机及运输随从人员应当保持个人手部卫生,车内应当装备酒精类洗手液、消毒剂和纸巾,以确保在无清洁水洗手的条件下,对手进展定期消毒。

  3.2物体外表

  司机在向企业员工传输、递交配送文件前应当洗手或消毒,为防止清洗返还物,文件最好置于一次性容器和包装材料中。对于重复使用的容器,应当进展定期、适宜的卫生清洁和消毒。

  人手频繁接触的方向盘、车门把手、挪动设备等最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外表,均要定期消毒。

  3.3交通工具

  为防止冷链食品被污染,司机需确保运输车辆、搬运工具及容器的清洁和定期消毒。货物混载时,装载车辆时尽可能将食品与会造成污染的其他货物分开。车辆运载一批货物之前和之后,均要对车内人手可能接触的部位、特别是车厢内外进展彻底消毒。

  4.销售经营过程清洁消毒

  4.1冷链食品销售经营区域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卫生操作,勤用洗手液洗手消毒以保持个人手部的清洁卫生。

  4.2对人手频繁接触的各种外表、把手〔如门把手、冷藏设备把手、盛放器具把手、推车把手等〕、按钮〔如计算器、电子称量器具按钮等〕等及时清洁并消毒。每天经营完毕后,应当对经营区域进展全面消毒。

  4.3方便顾客洗手消毒。应当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装备速干手消毒剂;

  有条件时可装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5.餐饮加工过程清洁消毒

  5.1餐饮业应当对所有冷链食品接触面、外包装和用具进展经常清洗和消毒,并加强餐〔饮〕具、调味品容器的清洁消毒。

  5.2做好高频接触物体外表消毒,对各种设备、区域、接触面/高频接触点〔如台面/夹子/效劳用具/开放式自助展示台/门把〕、垃圾桶、卫生洁具等进展更高频率的清洁和消毒。同时加大对工作人员工作服的清洁消毒频次。

  5.3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装备速干手消毒剂;

  有条件时可装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6.消费经营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

  冷链食品消费、运输、销售等消费经营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及使用方法见附表。

  我喜欢这种类型的文章!

篇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冷链食品消毒质量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1.了解和掌握冷链食品消毒情况,促进消毒处置规范化。

  2.保证消毒效果,确保杀灭可能存在的新冠病毒,有效阻止疫情传播。

  二、参考依据

  1.《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

  2.《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3.《农贸(集贸)市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4.《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6.《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7.《地震灾区预防性消毒卫生要求》(WS/T481-2015)

  8.《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WS268-2018)

  三、评价要求

  质量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对执行消毒单位实施消毒的主要环节进行过程评价;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意见》(豫疫情防指办〔2020〕96号)要求开展效果评价。效果评价需由具备检验检测资质的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现场采样,开展实验室检测及评价。

  四、评价方法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指按照消毒规范操作流程《消毒过程评价表》(附件1)要求,现场询问执行消毒单位及人员,审查消毒工作记录表及相关凭证,开展综合评价。

  执行消毒单位应为接受过消毒指导的相关承运或生产经营单位或具备消毒资质的单位(第三方服务公司)。

  执行消毒人员应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并参与过现场消毒处置或消毒演练。

  所用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可参考《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对消毒产品有效性和卫生安全性进行评价。

  消毒方法可参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中附表《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所列消毒剂应用范围可参考对应消毒剂卫生要求。

  个人防护可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中附件8《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

  消毒工作记录表符合《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消毒设施单位应详细记录消毒工作情况,包括消毒日期、人员、地点、消毒对象、消毒剂名称、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内容,相关资料和记录应至少留存2年。

  2.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指通过采集消毒对象样品后借助实验室检测技术评价消毒效果。

  (1)现场采样

  根据消毒对象来确定,采样部位以难实施消毒表面及高频接触表面为主。

  冷链食品包装,可对消毒(前)后的集装箱、内外包装等难实施消毒表面部位进行采样。

  运输工具,可对消毒(前)后的运输车辆车厢内外表面、车门把手、方向盘、档杆等部位进行采样。

  货物转运存放区域,可对公共区域消毒(前)后的门把手、电梯按键、楼梯扶手、叉车方向盘、推车扶手等手高频触碰部位及称量工具、盛放容器、消毒(前)后的冷库墙壁、冰箱冰柜内外表面等冷链食品易接触部位进行采样。

  (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可对公共区域消毒(前)后的门把手、台面、电梯按钮、楼梯扶手、公厕水龙头把手、垃圾箱等手高频触碰部位进行采样,可对商户摊位消毒(前)后的台面、把手(如门把手、冷藏冷冻设备把手、盛放器具把手、推车把手等)、按钮(计算器、称量工具等)等手高频接触部位及冰箱内表面、加工工具(砧板、刀具、刮鳞器)、称量工具、盛装容器等冷链食品易接触部位进行采样。

  若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后采样液应含所使用消毒剂相应的中和剂。

  (2)实验室检测

  消毒效果评价可使用自然菌评价消毒效果,使用自然菌时要做好消毒前后采样;也可使用指示菌评价消毒效果,该指示菌抵抗力应等于或大于新冠病毒的抵抗力。

  现场采样及实验室检测具体方法可参考《疫源地消毒总则》附录C进行,并填写附件2。

  五、评价标准

  1.过程评价

  根据消毒过程评价表,所有指标均判定合格后,可判定为消毒过程合格。

  2.效果评价

  以自然菌为指标时,消毒后消毒对象上自然菌的杀灭率≥90%,可判为消毒合格。

  以指示菌为指标时,消毒后消毒对象上指示菌的杀灭率≥99.9%,可判为消毒合格。

  附件1消毒过程评价表

  序号

  对

  象

  指

  标

  接受过消毒指导的相关承运或生产经1执行消毒单位

  营单位

  具备消毒资质的单位

  234执行消毒人员

  化学消毒剂

  消毒器械

  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

  参与过现场消毒处置或消毒演练

  合格产品

  在有效期内

  合格产品

  能够正常使用

  消毒器械与消毒剂相匹配

  5消毒方法

  消毒方式合理

  消毒剂使用浓度合适

  消毒作用时间达标

  消毒液现用现配

  6消毒操作

  消毒范围全覆盖消毒

  喷洒以表面湿润为度

  7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正确

  手卫生及时有效

  记录完整

  8消毒工作

  记录表

  综合评价

  注:1.在结果栏,对应“是/否”方框内打√

  2.对象1两项指标,其中一项指标为“是”时,即可判定为“合格”;对象2-8所对应的每项指标均为“是”时,对应评价栏方可判定为“合格”

  结果

  是

  否

  评价

  填写规范

  内容真实

  资料留存

  附件2消毒效果评价采样及检测结果记录表

  编

  号:

  消毒地点/对象

  执行消毒单位

  中和剂

  检验时间

  消毒作用时间

  结果报告时间

  消毒前样本

  样本名称

  样品编号

  检验单位

  检验者

  消毒日期

  采样人

  采样时间

  消毒后样本

  结果

  样品编号

  检测项目

  结果

  检测项目

  审核者

篇八:《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进口冷链食品防疫指引

  进口冷链食品防疫指引(第三版)一、落实“四方责任”,明确各方职责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工作

  的通知》(京政发〔2020〕2号)和《关于落实“四方责任”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场所和单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京政办发〔2020〕4号)精神要求,进口冷链食品经营者、经营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辖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日常管理,明

  确自身责任,开展防控工作。二、建立单位基础台账进口冷链食品经营仓储单位应建立基础信息台账,加强内部管理,配合流调工作。台账核心信息

  包括单位相关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详细现住址、家庭联系人等;台账其他信息应包括楼宇分布图、租(住)户分布及联系人信息、所有

  人员(含第三方派遣人员)办公场所座位分布图、人员出差情况、近期核酸检测情况、单位聚集性活动及会议组织情况、访客记录表等,确保发生疫

  情时迅速获取重点人员信息并采取管控措施。三、加强源头管控行业主管部门要部署力量,对所有进口的冷藏、冷冻的食品加严检验检疫;对货物外

  包装、货物表面采样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根据不同货物特性采集货物本体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四、做好货物仓储运输环节防控入关后

  的冷链食品在运输环节中应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进口货物转运防控指引》相关规定。仓储物流单位日常要保持环境清洁,做好预防

  性消毒,并对重点部位抽样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五、强化市

  场销售环节管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及售卖网点等食品流

  通各环节的经营管理者应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本市商品交易市场防控指引》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批发市场经营防控指引

  》。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及售卖网点等食品流通各环节的经营管理者应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的入库索证工作,建立台账,做

  到所有货品可溯源。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及售卖网点等食品流通各环节的经营管理者,应将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

  测纳入到本单位(部门)重点抽样检测的范畴,并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单位(部门)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的指引》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

  现可疑污染物时,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方案,避免污染扩大。六、加强从业人员的日常防控建立从业人员体温监测等健康监测制度,利用“北京健康

  宝”等手段,实行“绿码”上岗制。若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要求其不得带病上班,并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公众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

  后的就诊指引》就医。因病缺勤人员应主动向单位报备缺勤原因和健康状况,单位应做好记录。从业人员在岗时应当根据岗位需要正确佩戴口罩、手

  套等,做好个人防护,具体要求参照《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工作与居家个人防护指引》。其它场合的个人防护可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公众

  佩戴口罩指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市内公共交通防控指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公众一般防控指引》等相关指引。七、加强

  冷链食品及存储运输环节的预防性消毒参照《冷链食品生产经营

  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加强货物转运存放区域、运输工具、货物外包装

  及其他相关用品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八、核酸检测阳性产品的处置措施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及售卖网点等食品流通各环节

  的经营管理者一旦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产品,要迅速启动本单位(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并对相关阳性产品采取临时封存等措

  施。核酸检测阳性的产品按照医疗废弃物集中转运处理,应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封口严密,避免运输过程溢洒或泄露。参与核酸检测阳性产品

  清运工作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推荐访问:《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防控 生产经营 消毒

版权所有:中环文档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中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中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70056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