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环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市场监管局经验交流材料9篇

市场监管局经验交流材料9篇

时间:2023-06-25 09:35:07 党建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市场监管局经验交流材料

  

  市场监管体系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以来,针对基层市场监管过程中巡查项目不细、措施不足等问题,XX市工商局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建立了“精细化”市场监管体系,通过紧抓规划、备案、监管、总结四个关键环节,全面建立了立体式的市场监管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市场监管工作水平。

  一、紧抓四个环节,全面构建“精细化”市场监管体系

  (一)紧抓规划环节,以“菜单”的形式细化监管区域。结合市场监管辖区,通过召开科所长会议集体讨论、党组补充确定等多种方式,制定了《市场巡查项目表》,确定了“精细化"市场巡查项目,包括市场主体资格、产品与服务质量、商品包装和装璜、商品与服务广告宣传以及经营者诚信等25大项和120个小项,为基层工商所监管人员实施市场精细化监管提供了依据。同时,针对市场监管中出现的新问题,市局定期对《市场巡查项目表》进行更新,不断增加巡查项目,确保日常监管不留死角。

  (二)紧抓备案环节,以“台账”的形式记录监管日志。结实基层实际,制定了《工商所市场巡查日志》、《精细化监管项目备案表》,内容包括市场主体信息、巡查时间、巡查项目内容、巡查结果、处理情况、巡查人员、被巡查对象及巡查小结等12个项目,市场监管人员在日常检查时,需要逐项填写《体检式项目巡查备案表》,详细记录每天的巡查情况,并由监管人员和经营者签字备案,避免巡查结果不真实、巡查不到位等现象发生。

  (三)紧抓监管环节,以“分级”的形式推行差别管理。根据市场监管登记备案情况,将经营业户依据诚信度不同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经营主体进行差别管理,安排不同的巡查频次,解决日常巡查和专项巡查工作中的漏洞、盲区、薄弱地段和尖锐问题.同时,推行等级浮动制度,对于持续三个月保持无违纪记录的经营主体实现“晋级”,对于日常监管中发生新的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的予以“降级”,被连续两次“降级"的经营业户,由监管人员对其实行严管,并领导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四)紧抓总结环节,以“调研”的形式研判发展趋势。针对分类监管过程中市场主体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积极开展专项调研活动,深入分析和探讨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同时,根据市场主体发展态势,形成专题分析报告,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为干部职工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在交流中总结工作、分析问题、交流经验、传授方法,从而提高辖区市场监管效果的利用率.

  二、健全三项制度,深入推开“精细化"市场监管模式

  (一)推行监管任务包干负责制。坚持“岗责清晰、强化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监管任务包干负责制度,全面梳理分类监管工作流程,对巡查工作从工作目标、内容、标准、时限和步骤等方面进行细化和量化,并按照“谁巡查、谁录入"的原则,将巡查任务落实到人,由市局和工商所、工商所和直接责任人逐级签订《精细化市场监管工作责任书》,使

  基层监管人员感到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逐步增强市场监管的主动性。同时,推行分层分级负责制,下级责任人对上级责任人包干负责,形成逐级分责、逐级负责的递进式追究机制,有效强化了市场监管队伍的整体责任意识。

  (二)推行监管工作动态监督制。制定了《市场精细化监管工作动态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了监管人员的目标责任,由监察室以电话回访的方式对监管相对人跟踪回访,征求经营业户的意见和满意度,科学评价市场监管人员的行政态度。针对监管过程中巡而不查、查不到位等问题,严格按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及所在单位的失职责任,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与年终评先选优挂钩。

  (三)推行市场主体电子巡查制。全面推行“3g+oa”网络办公系统,将基层监管人员分散的3g手机用户终端纳入无线虚拟办公网络,与市局企业档案信息库有效对接,形成了移动式的监管执法信息共享系统.基层市场监管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可随时通过手机对经营业户信息进行调查.针对轻微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性的行政指导,对需要立案查处的违法经营行为,通过手机服务终端现场录入询问笔录、提交立案申请,切实提高了执法办案水平.

  三、建立“精细化”市场监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现了市场主体精细化监管目标.通过建立“精细化”市场监管体系,采取分层分类的监管方法,进一步细化了市场主体类别,细化了市场监管巡查项目,有效地增强了市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

  监管后续总结分析活动,全面研判市场监管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趋势,将市场监管工作由粗放式逐渐向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了市场监管工作的利用水平。

  (二)增强了市场监管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精细化市场监管项目备案表》、推行监管人员与经营者双方签名制度,全面记录了监管人员的具体监管细节,市场巡查过程达到“痕迹化"管理目标,有效解决了市场监管走过场、不到位等问题,全面增强了市场巡查的规范性.

  (三)减少了市场监管盲区和漏洞。通过建立

  今年以来,针对基层市场监管过程中巡查项目不细、措施不足等问题,XX市工商局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建立了“精细化”市场监管体系,通过紧抓规划、备案、监管、总结四个关键环节,全面建立了立体式的市场监管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市场监管工作水平.

  一、紧抓四个环节,全面构建“精细化”市场监管体系

  (一)紧抓规划环节,以“菜单”的形式细化监管区域。结合市场监管辖区,通过召开科所长会议集体讨论、党组补充确定等多种方式,制定了《市场巡查项目表》,确定了“精细化”市场巡查项目,包括市场主体资格、产品与服务质量、商品包装和装璜、商品与服务广告宣传以及经营者诚信等25大项和120个小项,为基层工商所监管人员实施市场精细化监管提供了依据。同时,针对市场监管中出现的新问题,市局定期对《市场巡查项目表》进行更新,不断增加巡查项目,确保日常监管不留死角。

  (二)紧抓备案环节,以“台账"的形式记录监管日志。结实基层实际,制定了《工商所市场巡查日志》、《精细化监管项目备案表》,内容包括市场主体信息、巡查时间、巡查项目内容、巡查结果、处理情况、巡查人员、被巡查对象及巡查小结等12个项目,市场监管人员在日常检查时,需要逐项填写《体检式项目巡查备案表》,详细记录每天的巡查情况,并由监管人员和经营者签字备案,避免巡查结果不真实、巡查不到位等现象发生.

  (三)紧抓监管环节,以“分级"的形式推行差别管理。根据市场监管登记备案情况,将经营业户依据诚信度不同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经营主体进行差别管理,安排不同的巡查频次,解决日常巡查和专项巡查工作中的漏洞、盲区、薄弱地段和尖锐问题。同时,推行等级浮动制度,对于持续三个月保持无违纪记录的经营主体实现“晋级",对于日常监管中发生新的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的予以“降级”,被连续两次“降级”的经营业户,由监管人员对其实行严管,并领导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四)紧抓总结环节,以“调研”的形式研判发展趋势。针对分类监管过程中市场主体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积极开展专项调研活动,深入分析和探讨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同时,根据市场主体发展态势,形成专题分析报告,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为干部职工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在交流中总结工作、分析问题、交流经验、传授方法,从而提高辖区市场监管效果

  的利用率.

  二、健全三项制度,深入推开“精细化”市场监管模式

  (一)推行监管任务包干负责制。坚持“岗责清晰、强化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监管任务包干负责制度,全面梳理分类监管工作流程,对巡查工作从工作目标、内容、标准、时限和步骤等方面进行细化和量化,并按照“谁巡查、谁录入"的原则,将巡查任务落实到人,由市局和工商所、工商所和直接责任人逐级签订《精细化市场监管工作责任书》,使基层监管人员感到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逐步增强市场监管的主动性。同时,推行分层分级负责制,下级责任人对上级责任人包干负责,形成逐级分责、逐级负责的递进式追究机制,有效强化了市场监管队伍的整体责任意识。

  (二)推行监管工作动态监督制。制定了《市场精细化监管工作动态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了监管人员的目标责任,由监察室以电话回访的方式对监管相对人跟踪回访,征求经营业户的意见和满意度,科学评价市场监管人员的行政态度。针对监管过程中巡而不查、查不到位等问题,严格按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及所在单位的失职责任,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与年终评先选优挂钩.

  (三)推行市场主体电子巡查制。全面推行“3g+oa”网络办公系统,将基层监管人员分散的3g手机用户终端纳入无线虚拟办公网络,与市局企业档案信息库有效对接,形成了移动式的监管执法信息共享系统。基层市场监管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可随时通过手机对经营业户信息进行

  调查。针对轻微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性的行政指导,对需要立案查处的违法经营行为,通过手机服务终端现场录入询问笔录、提交立案申请,切实提高了执法办案水平。

  三、建立“精细化”市场监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现了市场主体精细化监管目标。通过建立“精细化”市场监管体系,采取分层分类的监管方法,进一步细化了市场主体类别,细化了市场监管巡查项目,有效地增强了市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监管后续总结分析活动,全面研判市场监管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趋势,将市场监管工作由粗放式逐渐向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了市场监管工作的利用水平.

  (二)增强了市场监管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精细化市场监管项目备案表》、推行监管人员与经营者双方签名制度,全面记录了监管人员的具体监管细节,市场巡查过程达到“痕迹化"管理目标,有效解决了市场监管走过场、不到位等问题,全面增强了市场巡查的规范性.

  (三)减少了市场监管盲区和漏洞。通过建立

  “精细化"市场监管体系,使监管人员直观地掌握巡查内容和任务要求,进一步掌控了责任区域内各类市场主体的运行情况,提高了监管人员日常监管的科学性,强化了动态综合监管力度,避免市场主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营不规范、不合理现象,减少了市场监管过程中出现的盲区和漏洞。

  (四)有效规避了监管执法风险.通过建立“精细化"市场监管体系,进一

  步完善了市场监管内容、考核机制,有效细化了巡查人员的目标责任,一旦出现巡查“越位”和“缺位”时,可以第一时间确定相应的责任人,做到谁有过错谁担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基层监管岗位的失职风险

篇二:市场监管局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经验发言材料

  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经验发言材料

  首先,感谢

  一行在百忙之中莅临曾都检查指导工作,非常欢迎全省各地商务系统来到XX召开成品油整治工作现场会,很荣幸在这里发言。在这次全省媒体问政活动中,我区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被曝光,区委、区政府正视问题、深刻反思,吸取教训、立即整改,坚决以最高的站位、最大的力度、最硬的措施、最严的监管,确保及时、彻底整改到位。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00人(次),执法车辆300台(次),共查处非法流动加油车11辆,铲除非法加油窝点20家,封存柴油储存罐25个,查处非法经营汽柴油9170升,已从快从严从重处理加油车4台,依法依规按程序待处理查扣车辆7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和专项行动指挥部,制订3个工作方案,召开区编委会研究成立商务执法机构,确保日常监管执法到位。

  (二)营造浓厚氛围。通过随州电视台、随州日报、曾都新闻和商务网站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舆论环境。截止目前全区出动宣传车26台,宣传标语近200幅,印制关于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的通告15000份,实现全区所有居民小区、村组、工矿企业、停车场、车站、码头、人员密集场所全覆盖。向社会公布商务举报投诉热线12312-3,最高奖励5000元,发动全社会全员宣传监督。曾都区商务局出动2台流动宣传车每天在大街小巷开展宣传。

  (三)立改行动迅速。问题曝光后,区委、区政府立行立改,迅速行动,于9月27日晚上立即召开全区成品油整治紧急会议,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连夜组织开展“零点行动”,当场查获1处非法加油窝点,为全区全面打击非法经营成品油行动开了个好头。

  二、高位推进

  (一)成立巡查专班。区政府成立了打击非法经营成品油专项行动指挥部,分管区长任指挥长、商务局长任副指挥长,每天亲自带队到各地检查督办各地巡逻情况。同时抽调商务、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执法人员组成工作专班,24小时不间断对全区范围内成品油市场进行联合执法。各镇、办事处、管委会也都是“一把手”挂帅,成立了整治工作专班,全员上阵,分成多班24小时巡查,让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无处藏身。

  (二)实行日夜值守。商务举报投诉热线12312-3实行24小时值守,专

  人负责接听处理。短短不到一个月已接到举报投诉电话10余起,都全部核实处理。

  三、高压打击

  (一)落实属地责任。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具体分解到各社区、街道、村(居)委会,全面摸排清理成品油非法经营窝点及非法提供经营场所的租户,由当地政府汇总,用足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迅速拆除取缔,处理到位,确因涉嫌非法经营成品油窝点规模大、安全隐患大,社会影响恶劣;在前期处置处罚法律文书已经按规定程序下达且超规定期限的单位和个人,再上报区打击非法经营成品油专项行动指挥部进行联合行动。

  (二)集中力量整治。开展联合巡查,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稽查巡逻队,全天候开展巡查,建立问题清单,逐项整改销号,确保各类隐患排查整改到位;开展重拳打击,对查获的违法加油站点、流动加油车,依法从严处理、从重打击,防止死灰复燃。坚持全面整治与重点打击、治标与治本、形式多样与注重效果“三结合”,严把运输检查、市场准入、油品质量、经营行为、安全生产“五关”,确保问题排查、集中整治、成果巩固“三到位”。

  (三)加强协作会商。成品油市场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各地方政府,我们加强配合,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信息会商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周一次案件会商,研判在打击非法成品油行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便于及时处理到位,打造强大工作合力。

  四、高态持续

  (一)持续履职尽责。严把成品油市场准入关,落实成品油市场打非治违责任。督促各地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切实建立起辖区成品油市场监控网络,坚决堵死非法油品流通渠道。督促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不留盲区和死角。

  (二)持续执纪问责。区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不作为、乱作为,导致整治不力甚至走过场的,公开曝光并追责问责。

  (三)持续长效整治。坚持疏堵结合,以更优质的服务,更合理的布局,更规范的监管,进一步压缩非法油品经营行业的生存空间,从源头上净化成品油市场,从机制上形成长效管理,实现全区成品油市场正常有序经营,推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篇三:市场监管局经验交流材料

  

  市场监管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在此次市场监管经验交流会上发表发言。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国市场监管的经验和思考。

  首先,我认为一个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法制化。市场监管必须坚持法制化原则,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维护市场公正、公平和诚信。

  二、科技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监管必须不断更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引入先进技术来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三、国际化。市场监管必须与国际接轨,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借鉴国际惯例,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四、公众参与。市场监管必须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增加公众对监管工作的了解和参与度,形成监管的良好合力。

  在具备以上特点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制度建设。市场监管制度是市场监管的基础,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

  二、加强监督执法。监督执法是市场监管的核心工作,必须强化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确保监管工作的严密性和有效性。

  三、优化监管服务。市场监管不仅是对市场秩序的维护,也是对企业和消费者的保护。市场监管部门要以服务为宗旨,优化监管服务,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1-

  四、做好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市场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及时公开市场监管信息,增加公众对市场监管工作的了解和信任度。

  以上是我对市场监管的一些思考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最后,祝愿此次经验交流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

篇四:市场监管局经验交流材料

  

  市场监管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次市场监管经验交流会上发言。我是来自某地市市场监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天我想就我们局近年来在市场监管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重视对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我们深入了解市场主体的经营状态和需求,开展企业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创新监管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企业实施“黑名单”管理,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强协作配合,形成联合惩戒机制。

  其次,我们注重创新监管手段。我们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模式,建设了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市场主体的全面监管和风险预警。我们也积极开展新型监管试点,如“双随机、一公开”、“无人机巡查”等,为监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技术。

  最后,我们加强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我们注重引进和培养市场监管人才,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我们也注重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以上就是我们局在市场监管方面的经验和成效。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协同合作,为保障市场公平、公正、公开健康发展而不断努力。谢谢大家!

  -1-

篇五:市场监管局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交流材料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交流材料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全面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根据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我市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狠抓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单位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不断改善,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明显提高,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现将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一是成立了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整顿的组织协调工作,形成“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段监管、联合打击、从严处置”的全程监管体系。二是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年初安排部署,年底考核奖惩。三是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各乡镇(街道)配备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动态掌握各镇(街道)食品安全状况和信息,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初步形成“上下对口、纵横结合”的食品安全三级监督网络监管体系。

  1二、全面监管,保障安全

  1、农产品生产环节。一是严查甲胺磷等5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和限用农药,未发现有经营高毒残留农药行为;二是加强农药市场的标签标识检查和农药的质量抽样检查,抽样合格率95.6%;三是加强植物调节剂销售、使用情况监管,对部分产品进行了抽样;四是加强“瘦肉精”监管,抽检盐酸克伦特罗609个样,莱克多巴胺479个样,沙丁胺醇405个样,结果全部为阴性;五是加强奶牛养殖户监管,每月至少现场检查1次,未发现有添加三聚氰胺和滥用抗生素的违法行为;六是加强饲料监督检查,抽检产品27个,监督抽样8个,结果合格;七是建立健全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养殖规范六项标准,全市规模养殖场使用违禁鱼药、饲料添加剂的问题基本解决;八是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共屠宰生猪169700头,检出病害猪406头,无害化处理406头,城乡定点屠宰进场率达100%。

  2、食品生产环节。一是规范食品生产企业档案管理,对100家食品企业实施一企一档;二是实行食品分类监管,调整a级监管企业18家,b级监管企业15家,c级监管企业32家;三是全面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巡查、回访80余家次,巡查面达100%;四是与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签定质量安全责任书65份;五是开展大米、米粉等产品的监督抽查,共抽样品23批次,合格18批次,合格率为78%;六是加强食品企业服务,对14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上门服务,对65家获证企业的70余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进行年审,对5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化验室进行食品比对2检验考核;七是加强食品生产日常监管,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12人次,出动车辆100余台次,检查企业69家,抽查食品33个批次,发现违法违规企业44家,立案查处5家,责令限期整改39家。

  3、食品流通环节。一是商务局加强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大力实施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并启动放心酒工程,建设放心酒销售店;二是工商局划分网格责任区,明确监管人员和任务,对每个食品经营者每月不低于1次巡查,并利用3g移动巡查平台对食品经营者实施精确监管、动态监管;三是工商局开展肉制品、调味品、罗丹明b、假冒侵权酒类产品、苏丹红、米粉类食品、卫生纸巾、不合格燕窝等专项执法检查,检查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户2852户次,检查集贸市场84个次,取缔无照经营36户,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值4.759万元。四是工商局会同市公安局在师古镇查获一家地沟油加工黑作坊,现场依法扣留封存已加工完毕的地沟油6桶(约1.08吨);五是工商局会同市公安局在什邡彭州交界处成功捣毁一月饼生产黑窝点,依法查扣3台食品烘炉、1台大型自制搅拌机以及相关生产经营工具,现场销

  毁月饼成品及半成品300余公斤,查扣月饼包装、标签、合格证3000余套。

  4、餐饮消费环节。一是开展节假日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二是开展罗丹明b等检查工作,重点检查火锅店以及可能采购和使用罗丹明b火锅底料的餐饮单位。通过全面拉网式检查,我市未发现有使用罗丹明b、苏丹红等工业染料的违法行为;三是开

  3展瘦肉精专项整治。重点检查餐饮服务单位畜禽肉品,特别是生鲜猪牛羊肉及肉制品的索证索票与台帐登记情况,共检查餐饮单位20余家,未发现有使用来路不明、病死或私自屠宰的鲜肉;四是制定了《什邡市关于禁止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含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问题产品的紧急通知》,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餐饮单位39家,未发现在食品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和使用的4家企业8种问题产品。五是做好大型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共开展马井镇元宵会、刘奇葆书记在什调研、高考供餐等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10余次。

  三、突出重点,联合整治

  1、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一是食安办印发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和要求;二是印发国务院九部委《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1000余份,广泛张贴在辖区内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各乡镇公告栏、公共场所、每个行政村等地点;三是开展了瘦肉精销售专项整治,检查批发公司5家、药店100余家,对不凭处方销售销售瘦肉精的行为进行了警告;四是卫生部门检查餐饮单位221家,糕点生产作坊67家,学校食堂42所,重点镇6个,重点单位42个,与各餐饮单位签定了《餐饮业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承诺书》;四是质监局重点开展了生产现场、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的采购、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产品检4验和产品销售等环节的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4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使用不符合食品添加剂要求的标签,责令限期整改,并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的企业进行了规范。五是工商局新购快速检测试剂药品11个种类,新增加了瘦肉精、苏丹红、增白剂、过氧化值等检测项目,快速检查600批次,并检查经营户1338户次,检查食品添加剂经营者67户次,集贸市场8个次、取缔无照1户。全市通过检查未发现有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2、“地沟油”专项整治。一是卫生部门制定了“废弃油脂回收协议”和餐厨废弃物处理信息公示制度,要求各餐饮单位按照要求签订协议并在醒目位置对消费者进行公示;二是卫生部门以集体食堂、小餐馆、火锅店等为重点单位,对是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和用途以及索证索票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共检查餐饮单位60余户;三是工商局对批发零售食用油经营企业加强监管,督促其执行索票索证和进销货台账制度,坚决防范不合格食用油、“地沟油”流入市场;四是工商局行政约见从事废弃油脂精加工的什邡市南泉福源饲料油脂厂负责人,向其宣传《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五是商务局积极引导餐饮服务业守法经营,自觉抵制“地沟油”,不向无资质商贩出售餐厨废弃物。

  5篇二:食品安全经验交流材料

  落实两项责任、依法科学规范食品生产加工

  行为、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拜城县局在2010年按照地、县三干会确定的关于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目标要求和上级质监局及我县政府关于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以继续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和国家质检总局“四查、四建、四落实”的要求,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人员能力水平,创造出新的监管模式和方法,进一步落实监管工作责任,监督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为工作重点;以质量提升活动为载体,把整治规范和发展提高结合起来,实现全县生产领域食品质量安全平稳,保障不出系统性、区域性重大问题,为拜城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现将我局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的方

  式方法和措施等总结如下:

  一、正确定位、明确责任、争取支持、形成合力2010年成了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在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划分压力比较突出并且食品生产经营者面临新老监管模式同时并存,不知所措的一年。因为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上级立法部门未及时发布小作坊管理的有关法律规范,各部门配套规章未及时出台等种种原因,全县尤其是在二季度出现了食品经营者办证难,前店后厂式食品加工店(点)监管空白的问题。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拜城县质监局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给县人民政府提交解决办法有关方案两项,争取县政府的及时协调,为拜城县政府出台明确和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程序和监管责任问题的办法做出了努力。

  通过我局的努力,拜城县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解决食品安全管理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第16号),基本明确和规范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程序和监管责任问题。使为生产经营者和来我局办事、咨询群众点明政策盲区,畅通渠道、保护了群众利益及系统的权威性。

  同时积极参与县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及时汇报和通报有关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做到资源共享、形成了监管力量的合力。

  二、依法行政、工作创新、监管质量提升

  我局把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工作放在依法行政总体目标任务中去,统筹考虑,使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延伸到了全局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工作人员。从行政执法到检验检测、领导班子成员到各种业务办事人员,都肩负了本职岗位业务有关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同时一把手负总责,亲自统一指挥、畅通内部资源共享渠道,把零散标量的信息变成食品监管有用的矢量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节约监管资源,提升了监管水平,提高了办事效率。还一方面领导班子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无小事理念,对每个小环节都加强了管理和关心。比如:对于食品巡查任务繁重、食品巡查记录表格复杂而专一,不能复写只能重复操作等弊端,充分调动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影响工作质量和目标的情况下大胆探索,从一张巡查表上下功夫,本原来专门摸底和巡查的计量器具、特种设备、各类资质、诚心档案等各类专项工作一起安排、一起归档,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把不能复写的巡查表内容改善以后,印刷成带复写纸的巡查表大大的减轻了工作压力,节省了宝贵的再工作时间。

  三、以食品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工作和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为重点,开展各类专项监管活动,切实保障了拜城县生产领域食品安全。2010年拜城县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起影响恶劣的食品制假、售假问题。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

  及时成立和充实拜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了2010年度食品安全工作,与局各职能科室和监管人员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二)、调整了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成员及其责任区域、责任关系。分别由三名局领导承担了拜城县东、西、中三个监管片区职责范围内的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监管主要责任。

  (三)、制定并落实了巡查为主的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工作。根据拜城县食品生产企业分布情况和其他特性,制定并上报了2010年度食品生产企业巡查工作进度计划。该计划通过地区局审定后,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我局。地区局确认的2010年度拜城县质监局巡查企业任务是100家企业,分a、b、c、三类,年内巡查a类两次,b类三次、c类四次。目前为止按计划完成了三次的巡查任务。

  (四)、开展了奶制品专项行动工作。根据拜城县《关于印发拜城县问题奶粉彻查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拜政办发[2010]19号),拜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集中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各奶制品销售网点以及超市、商店等进行了一次专项执法检查。

  此次专项行动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2人次,首先对生产企业情况进行了检查了解,目前我县还没有奶制品生产企业。其次根据安排对各超市、批发商店销售的奶粉等奶制品进行了检查,并抽样10个批次送地区质计所检验,主要抽检了奶片、奶粉、奶茶伴侣、纯鲜奶、奶糖、酸奶等商品,我局已送往地区质计所检验,检验结果为全部合格。

  (五)、对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定量包装监督检验工作。

  目前为止共抽样25个定量包装产品样品,对其净含量和标识进行了检验。经检验25家定量包装食品生产企业中合格20家,不合格5家(该批样品);不合格样品主要不合格指标是净含量不够。

  (六)、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题责任工作。

  根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制作食品安全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通知书并下发企业,安排部署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题责任自查自纠工作。目前为止共完成了25家获证企业的自查自纠材料的收集和核查工作。

  (七)、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物质监管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组织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和卫生部公告名单以外的物质情况自查工作。工作中要求企业备案相关信息,已完成了25家企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核查工作。

  (八)、开展了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拜城县质监局在节假日及时组织力量,结合日常工作针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巡查为主的监督检查。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17家,发现问题6家,责令改正6家。

  在端午节等节日期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现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和过期霉变食品。(九)、开展了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督检查活动

  根据地区局《关于印发地区质监局开展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督检查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拜城县质监局结合实际,制定了2010年开展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督检查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加强了对辖区内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饲料产品认证、食品质量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绿色市场认证的生产企业、获证产品和认证标志的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此次活动开展过程中大力宣传认证认可法律法规和知识,扩大了食品农产品认证社会影响力。检查中未发现违反认证认可法律法规的行为

  (十)、开展了质量提升服务近万企活动。

  根据《地区质检系统质量提升服务近万企活动实施方案》选择万邦淀粉制造有限公司等食品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了指导企业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标准、计量保证体系等方面的服务。

  (十一)、开展了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清理工作。

  根据卫生部等七部局关于开展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通知要求,对辖区内食品包装材料生产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目前为止未发现食品包装材料生产窝点。

  (十二)、开展了餐具洗涤剂生产许可证无证查处工作。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开展餐具洗涤剂生产许可证无证查处工作的公告,我局对2010年6月1日以后生产在辖区内销售的餐具洗涤剂进行了检查。目前为止未发现无证企业生产销售行为。篇三:餐饮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场交流会交流材料

  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场交流会交流材料(xx)

  创新监管机制

  提升监管能力

  加快推进餐

  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自2012年5月xx区餐饮监管职能移交以来,区食药监局紧紧围绕“”的工作思路,切实按照“许可零距离,服务零缺陷,监督零失职,处罚零投诉”的工作要求,依法行政,规范监管,创新发展,克难求进,立足我区实际,扎实稳步推进辖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现交流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xx区委、区政府十分关注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职能移交后,区领导做出重要批示,副区长亲自带队参与检查,在各个方面都给予我局重大支持。同时,我局以区食安办为平台,积极建立职能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在组建机构、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落实专项检查、取缔无证等方面均与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互通信息、联合开展,在整个机构改革职能调整转换阶段,真正做到了工作“不松、不断、不乱”,实现了平稳过渡。

  二.以改革为抓手,服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局。根据xx区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我局服务和服从于辖区经济发展中心工作和城市管理的大局,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坚持派驻执法人员深入八个街道参与综合执法,并积极探索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借助各街道综合执法组的力量做好属地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此我局通过三项举措,积极减轻街道工作负担。一是减少考核验收,加强日常联系。针对街道考核任务重的情况,我局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对涉及街道的考核,按照分类要求,采取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必须与社区准入工作目录内容相一致,坚决不对各街道额外进行考核,以减少对街道考核的时间和内容。加强对街道的联系,定期安排工作人员进社区指导,解决街道在考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难题,协助街道顺利完成考核。

  二是注重实效,反对形式主义。我局坚持以往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对街道工作考核过程中,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同时顺应工作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完善,体现出工作的创新性和新要求。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牢牢抓住考核工作重点,对症下药,坚决反对走过场,反对形式主义。

  三是不下指标,自愿申请。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我局对各街道考核的工作中,上级部门明确要求必须开展,按规定落实,如有创建活动的,按照准入制度要求,经审批论证后确定,并积极与街道联系,了解其想法,不下指标,不硬性规定,采取自愿的原则,不增加街道负担,对自愿申请的街道,我局将定期进街道,加强业务指导,保证考核工作顺利完成。

  二、以创新为手段,积极履行餐饮监管职能,努力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

  餐饮服务环节是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供应链的末端,把好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关是确保整个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要提高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在现行餐饮服务监管体制下,我局主要从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监督机制,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治

  一是加强对餐饮服务经营者的日常监督,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餐饮服务场所开展执法检查。检查餐饮服务经营单位《餐饮服务许可证》持有、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厨房功能布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情况以及落实食品采购进货验收、索证索票和台账建立、食品留样等制度执行情况,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对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式,统一时间、统一步骤、统一行动,做到区一盘棋,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拉网式”整治,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是严格按照省、州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示范街、示范单位(店)的具体要求深入开展示范创建活动。以创建“省、州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示范街、示范单位(店)”为契机,建设一批示范单位,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推广一批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辖区餐饮服务单位升级和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及查办案件力度,严厉打击餐饮服务环节中滥用食品非法添加剂、重复使用火锅油、使用“地沟油”等违法违规行为。指导和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格按规定范围和限量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重点加强对火锅店、串串香等废弃油脂流向监管。

  (二)严格市场准入机制,规范餐饮服务单位经营行为

  一是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申请新办、变更、换发餐饮服务许可证的,认真审核其开办场所、设施、人员、布局等基本条件以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严格现场核查,对不符合

  规定条件的一律不予办理许可事项。对没有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服务经营单位,督促其按规定限期整改,逾期仍不能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依法予以取缔。

  二是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超期限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

  为。坚决查处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等行为,全面规范餐饮服务市场经营秩序。

  三是在行政许可后期积极帮助餐饮服务单位规范“软

  件”管理,统一餐饮服务单位

  “供应商资质审核登记表”、“食品及食品原料采购进货验收台账记录”等规范性表格。建立食品及食品原料采购索票索证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实行定点采购。严禁“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及证件不齐的食品进入餐饮服务环节,从源头上把住食品安全关。

  (三)构建诚信机制,继续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四)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发布机制,提高防范食品安全事故能力

  一是加强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重点对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生物毒素、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等进行调查和监测评价;加大对餐饮服务经营单位自主加工的火锅底料、饮料、调味料、熟食凉菜卤味等的监督检测。对餐饮服务中食品安全隐患和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防患于未然。

  二是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信息和季节性食

  品安全预警发布制度。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四季豆食物中毒、马铃薯食物中毒、野生菌食物中毒等提出预防措施,及时提醒餐饮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对潜在的餐饮食品安全风险做好防范。

  (五)规范餐厨废垃圾回收管理机制,保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篇六:市场监管局经验交流材料

  

  2022年区市场监管局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经验交

  流发言

  2021年,在疫情影响下,*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化被动为主动,多措并举着力

  提升市场主体年报率,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是提前部署抢抓先机。坚持把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

  产同部署、同落实。各股所在督促各类市场主体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序复工复

  产的同时.,指导各类市场主体通过网络、窗口办理等方式进行年报,对于无继续

  经营意向指导办理简易注销,实地核查并经多方核实市场主体未存续则纳入拟清

  理吊销清单,有效减少年报主体基数。紧跟市局年报工作步伐,局领导适时召开

  阶段性工作部署会议,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广泛宣传浓厚氛围。充分借助各类载体,展开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努

  力做好告知、宣传工作,引导市场主体自觉申报年报。共发布LED显示屏宣传

  16处、微信公众号宣传3期,悬挂横幅6条,发送年报短信24000多条,电话

  提醒13000余次,年初应年报全区市场主体全部电话告知年报义务,发放《年报

  操作指南》2000余份。同时加强部门协作,积极争取各乡镇党委、政府、村委

  会的重视和支持,利用召开各类工作会议的有利时机,开展年报宣传动员工作。

  将未年报拟吊销市场主体抄告农业农村局、人社局、税务局等部门,结合专项清

  理工作,进行年报再宣传、再通知。

  三是多措并举优化服务。一是加强现场指导。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和各市

  场监管所设立年报服务窗口,安排专人现场开展一对一年报操作指导,及时解决

  企业年报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二是开展上门服务。根据市场主体需求和片区

  年报进度,适时开展上门年报便民服务;能够当场办理的,帮助其现场办理年报。

  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次,深入企业园区集中指导企业年报1次,至I」*区农贸市场

  集中指导个体户年报6次,开展校园年报指导宣传2次。三是加强退市服务。结

  合清理“僵尸企业”、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整治和发展市场主体,同步推进市场主

  体年报工作。引导没有意愿继续经营的28户企业、137户个体户及时办理注销

  登记;依法注销吊销各类市场主体57户,进一步降低年报基数。

  四是强化督导提升效能。成立市场主体年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片包干制,分管领导负总责,行政审批股牵头、各监管所、各个高校片区分片包工,责任到人,对未申报年度报告的市场主体实行逐户告知,登记台帐。对不能通过登记的电话取得联系的,实行入户核查,做好现场检查记录,确保做到通知到位、指导

  到位、督促到位、执法到位“四到位”。坚持市场主体年报工作与日常监管结合,扎实开展年报宣传和指导工作,确保年报、监管两不误。从2020年5月份开始,坚持每周一通报,倒逼工作开展,狠抓任务落实。

  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2021年度*区企业年报率95.7%,个体工商

  户年报率87.5临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100%,均排名全市前列。

篇七:市场监管局经验交流材料

  

  工商部门市场监管经验交流材料

  20xx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提出:当前,特别要注重从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出发,着力研究和解决涉及全局和扰乱区域经济发展秩序的问题,努力防止市场监管的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这一要求的提出,为全国工商系统进一步依法加强市场监管明确了方向、目标和任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商部门要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防止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全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

  一、正确理解工商部门市场监管中“两个风险”的含义

  笔者认为,工商部门市场监管的系统性风险,是指工商部门对经济发展全局或整体市场秩序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市场监管的区域性风险是指工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监管执法过程中,因不全面、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对区域市场秩序或者和区域经济发展秩序产生影响,给一定范围内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造成一定的危害,对部门监管的社会效应和公信力、形象与权威造成严重影响和伤害,存在于监管过程中的潜在的威胁和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区域性风险会从局部领域迅速扩散开来,最终演变成系统性风险,进而酿成危机和灾害。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严重而深远的影响,很多时候其影响甚至超出了单纯的市场范围,形成了相当程度的社会影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各地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消费市场的发展也不平衡,市场运行的法制化水平和市场监管的水平还不高,所以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很容易出现,有一些问题直接涉及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或者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二、工商部门市场监管中“两个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一)系统性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一是监管缺位的风险。主要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有按照法定职责保证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行使到位,该管的没有管,该制止的没有制止,该处罚的没有处罚,该许可的没有许可等应当依法作出行政行为,却不作出行政行为而带来的执法风险。诸如:巡查监管中发现违法时,未采取监管措施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后续监督无下文;未及时立案;未责令其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未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未抄告相关部门;未依法移送;受理申诉举报、投诉违法行为中的不作为,重大突发事件未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等。产生原因:监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认识不够,监管体制和机制不适应等问题所造成。

  二是乱作为的风险。主要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工商机关的行政行为人实施的行政行为不完全彻底,或者是不依据法定程序、职权等作出行政行为引起的执法风险。比如:收取证照费而不予颁发证照,使当事人不能依法获得市场主体资格;收取年检费而不予办理年检手续,使当事人不能得到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延误当事人的登记受理期限,使当事人的请求事项不能依法得到登记核准;超国家规定标准收取证照费、年检费;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而随意颁发证照等。产生原因:有的是故意性的,行政行为人利用职权将所收款中饱私囊,损害了工商部门的形象;还有一部分是无意性,即行政行为人根本不懂法律法规或者一知半解而无形中为之,应当加强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三是程序违法的风险。主要是行政许可、办理案件中不按照法定方式、步骤、顺序、时限办事,忽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随意增加或者简化程序,提高办事门槛,把关不严,应实质审查的采取书面审查等现象。产生原因:法制观念淡薄,重结果、轻过程,重实体、轻程序,嫌麻烦、图省事,借公权、谋私利,少数情况是确实不知不懂程序要求。

  四是越位执法的风险。主要是工商部门在履行自身职能的过程中,承担了本该由其他机关承担的职能,行使了一些自己不能或不该行使的权力,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责任风险。如将调整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法律法规运用到生产、消费领域等。产生原因:对法律法规错误偏差理解或利益驱使等。

  (二)区域性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一是服务地方经济中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登记注册受理核准、注册资本监管、股权出质登记、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户外广告登记、食品流通许可证批准等环节。产生原因: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营造所谓“良好的投资环境”,常常要求工商部门简化登记程序、放宽登记政策、降低登记门槛,对一些并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登记。有的地方专门

  出台文件,限制甚至阻止工商部门对一些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同时,一些违法经营者或抗拒执法,或采取请客送礼、托人说情等手段干扰执法。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工商执法始终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行政干预、人情干预、部门配合不力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严格执法,这种风险最终都只能由工商机关来承担,不可避免地给工商执法增添了法律风险。

  二是监管过程中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登记注册前置审批事项审查、发放

  20xx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提出:当前,特别要注重从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出发,着力研究和解决涉及全局和扰乱区域经济发展秩序的问题,努力防止市场监管的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这一要求的提出,为全国工商系统进一步依法加强市场监管明确了方向、目标和任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商部门要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防止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全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

  一、正确理解工商部门市场监管中“两个风险”的含义

  笔者认为,工商部门市场监管的系统性风险,是指工商部门对经济发展全局或整体市场秩序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市场监管的区域性风险是指工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监管执法过程中,因不全面、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对区域市场秩序或者和区域经济发展秩序产生影响,给

  一定范围内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造成一定的危害,对部门监管的社会效应和公信力、形象与权威造成严重影响和伤害,存在于监管过程中的潜在的威胁和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区域性风险会从局部领域迅速扩散开来,最终演变成系统性风险,进而酿成危机和灾害。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严重而深远的影响,很多时候其影响甚至超出了单纯的市场范围,形成了相当程度的社会影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各地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消费市场的发展也不平衡,市场运行的法制化水平和市场监管的水平还不高,所以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很容易出现,有一些问题直接涉及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或者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二、工商部门市场监管中“两个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一)系统性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一是监管缺位的风险。主要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有按照法定职责保证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行使到位,该管的没有管,该制止的没有制止,该处罚的没有处罚,该许可的没有许可等应当依法作出行政行为,却不作出行政行为而带来的执法风险。诸如:巡查监管中发现违法时,未采取监管措施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后续监督无下文;未及时立案;未责令其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未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未抄告相关部门;未依法移送;受理申诉举报、投诉违法行为中的不作为,重大突发事件未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等。产生原因:监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认识不够,监管体制和机制不适应等问题所造成。

  二是乱作为的风险。主要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工商机关的行政行为人实施的行政行为不完全彻底,或者是不依据法定程序、职权等作出行政行为引起的执法风险。比如:收取证照费而不予颁发证照,使当事人不能依法获得市场主体资格;收取年检费而不予办理年检手续,使当事人不能得到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延误当事人的登记受理期限,使当事人的请求事项不能依法得到登记核准;超国家规定标准收取证照费、年检费;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而随意颁发证照等。产生原因:有的是故意性的,行政行为人利用职权将所收款中饱私囊,损害了工商部门的形象;还有一部分是无意性,即行政行为人根本不懂法律法规或者一知半解而无形中为之,应当加强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三是程序违法的风险。主要是行政许可、办理案件中不按照法定方式、步骤、顺序、时限办事,忽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随意增加或者简化程序,提高办事门槛,把关不严,应实质审查的采取书面审查等现象。产生原因:法制观念淡薄,重结果、轻过程,重实体、轻程序,嫌麻烦、图省事,借公权、谋私利,少数情况是确实不知不懂程序要求。

  四是越位执法的风险。主要是工商部门在履行自身职能的过程中,承担了本该由其他机关承担的职能,行使了一些自己不能或不该行使的权力,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责任风险。如将调整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法律法规运用到生产、消费领域等。产生原因:对法律法规错误偏差

  理解或利益驱使等。

  (二)区域性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一是服务地方经济中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登记注册受理核准、注册资本监管、股权出质登记、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户外广告登记、食品流通许可证批准等环节。产生原因: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营造所谓“良好的投资环境”,常常要求工商部门简化登记程序、放宽登记政策、降低登记门槛,对一些并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登记。有的地方专门出台文件,限制甚至阻止工商部门对一些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同时,一些违法经营者或抗拒执法,或采取请客送礼、托人说情等手段干扰执法。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工商执法始终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行政干预、人情干预、部门配合不力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严格执法,这种风险最终都只能由工商机关来承担,不可避免地给工商执法增添了法律风险。

  二是监管过程中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登记注册前置审批事项审查、发放

  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现场核查、各类现场监督检查、广告监测、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集贸市场安全管理等环节。产生原因:执法人员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中,不细致、不严谨、不认真等。

  三是装备或技术中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集贸市场农产品检测、化学危险品销售监督管理、农业生产资料的监

  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监督管理以及国家工商总局规定的特殊商品的监督管理等环节。产生原因:监管人员不具备监督管理特定行业、特定商品的专业知识以及监管执法装备陈旧落后。相当多的县级工商局连最基本的检测仪器也不具备,要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常常只能靠观察产品外观或根据投诉,严重地制约了工商部门职能的发挥。

  四是监管漏洞产生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无照经营的查处取缔、日常的巡查监管,涉嫌犯罪案件移送、行政处罚决定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用、罚没物资(假冒伪劣商品)的收缴和处置等环节。产生原因:少数人员缺少的地方或边远地区因监管任务繁重、监管区域范围过大、人员配置不足、监管力量薄弱、客观上形成监管人员不能充分、积极地履行监督职责,任由威胁存在。

  五是执法冲突中产生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是工商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遇到不正常、不合理的监督、制约、阻碍和抗拒造成的风险。产生原因:执法干扰、暴力抗法、集体上访等等。这些风险的发生会影响到执法人员的个人前途,甚至危及执法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会严重影响工商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能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执法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

  六是决策不当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存在于某些地方工商局扩大对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解释、出台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相违背的服务措施、制定不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的内部管理规定、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或制定、重大经济违法案件的定性和决定处罚等环节。

  产生原因:少数地方工商机关对国家政策未认真研究,从而决策不当、造成失误。

  三、加强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努力防范“两个风险”

  市场监管的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变化和市场监管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以及监管水平跟不上等原因,主要包括市场监管的法制欠缺、方法陈旧、手段落后、外部干扰、自身素质不够、制约机制不强等原因。因此,要防止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加强创新,健全机制,努力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两个风险”的防范。

  (一)强化思想教育,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由于风险与职权、责任相伴相生,职权和责任是法定的,是必然的,而风险只是可能的,是偶然的。当前,我们要在正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工商行政管理法定职权和责任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干部廉政谈话、新任干部宣誓、全员廉政测试、违纪违法大讨论等教育形式,从思想上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防范人人有责”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防范职业风险的自觉性,提升全员防范职业风险的“免疫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要化解执法风险,工商执法人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够正确开展执法活动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正确的思想观念,端正的工作态度,必要的法律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协调能力等。因此,应统筹兼顾,鼓励、吸引高等院校优秀法律人才进入工商队伍,为队伍输入高质量的“新鲜血液”。同时要结合工商转型,有针对性的加强执法人员的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教育培训,改善和提高执法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好用好法律法规,提高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从根本上防范执法风险。

  (三)改善基层执法装备,增强管理手段。要重点向基层倾斜、继续加强对基层执法保障的前提下,充实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现代化装备,运用信息技术,搞好资源共享,加大对基层工商所的投入,装备必要的交通工具、检测设备和通信设备,从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四)强化依法行政,确保运转规范。要不折不扣地履行法定职能,严格做到依法行政。一是要按照法定的职责保证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行使到位,做到全面作为,避免缺位。二是要准确理解法的内涵、目的和原意,正确把握法律法规对管辖、教育、规范、处罚的不同要求和适用,正确作为,避免错位。当前可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案例类型,设置相应的执法具体指引、工作标准及追究实施办法,使各基层执法单位有统一的执法标准,降低由于理解差异造成的执法风险。三是落实对执法办案业务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从立案、办案、审案、结案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的目标,杜绝办案人员擅自作主、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等违纪问题的发生。四是要求工商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自觉依法行事,努力克服执法随意性,要在法定的职责

  范围内,做该做的,管该管的,有效作为,避免越位。重点要对自由裁量权等权力进行规范,制定出台标准或者规定,尽量避免人情监

  管和弹性执法。

  (五)强化宣传造势,营造和谐的执法氛围。强化工商法律法规宣传,做好行政协调,力求社会广泛支持,努力构筑工商部门与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一方面,做好普法宣传。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努力普及法律知识,既注重对群众的纵向宣传,又抓好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横向宣传。另一方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在工商执法过程中,不仅要争取社会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我们开展执法工作,还要取得相关部门的配合,避免工作陷入被动或僵局,减少行政执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规避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执法安全。

  (六)强化监督制约,建立防控体系。一是要明确风险防控的层级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对市场巡查、便民措施等制度进行细化和量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行全员防控,一级向一级负责,发生问题不仅追究当事人,也要追究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比制度,并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范畴,与干部的评优评先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下管一级,上究一级的原则进行管理考核,真正构建成工商系统干部队伍勤政廉政的“安全网”,做到关口前移,及时将风险化解于未然,确保党员干部零违纪。二是要强化监督,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纪检监察、人事教育、法制监督、党

  务等部门要合力监督,做到监督的系统化、经常化、规范化。对执法监管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坚决进行责任追究;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有效、有力地予以处理,树立查处是保护干部的观念,查处问题手不软,坚决打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防范问题蔓延和扩大化,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开展执法廉政风险防范承诺,在查找风险点和提出防范措施的基础上,每名工商执法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廉政风险防范书面承诺,提醒自己做一名廉洁奉公的工商人。同时,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过程中,也要拓宽外部监督渠道。本着管好干部、爱护干部、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原则,实行设置意见箱、跟踪督察、群众评议、教育引导的全方位动态管理方法,把工商行政执法行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随时倾听社会各界人士对工商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执法水平。三是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和向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制度,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物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阳光行政,按照行政处罚结果公开透明的原则,利用网络、公告张贴栏向社会公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法权限及其法律依据、执法人员应履行的义务以及行政处罚结果,增强依法行政的透明度,使行政执法权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篇八:市场监管局经验交流材料

  

  2022年XXX区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发言

  2021年,我局始终坚持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

  的部署要求,以绩效考评为导向,立足职能职责,优化服务效能,全面加强市场监管能力,为市场主体开展营造更加宽松优良的环

  境,取得了

  一定的成绩,被XXX市市场监管局评为2021年“双

  随机、一公开”监管、市场主体年报等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先进单

  位。同时由我局承当的“企业开办、创业新业、市场监管能力”3项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绩效考评指标全部得到总分值。现将我们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化责任担当,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答卷人”

  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我们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年度

  工作的重头戏,在局里成立优化营商环境绩效考评攻坚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工作人员为成员。

  围绕承当的优化营商环境绩效考评指标,坚持“一个指标、一个

  方案、一个领导、一班人马”,逐项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流

  程图、时间表,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有人抓、有人

  管、有人干,以结果导向抓落实,以过程管控求实效。

  二、强化服务指导,打好优质高效审批的“服务牌”

  在配齐配强窗口工作人员的基础上,认真抓好“企业开办大

  厅”窗口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服务承诺、首问负

  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服务举措,做到提请材料马上办、材料不全指导办、重大工程加班办、特殊工程跟踪办,变被动服

  务为主动服务。持

  续推进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将

  企业营业执照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登记压缩为一个环节,与企业银行基本账户开户实行联办,办理时限压缩在0.5个工作日办结。大力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

  化,创立办照办证咨询QQ群,变“群众跑”为“网上跑”,变

  “现场服务”为“网上服务”,企业开办网办率到达100%,同时

  减免企业刻章费用和购买税控盘费用,企业开办实现“零距离”服务、“零障碍”审批、“零本钱”开办、“零时差”受理、“零

  门槛”准入、“零跑腿”领照。

  三、强化市场监管,打好维护市场秩序的“组合拳”

  坚持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全

  方位推进、多渠道发力。一是强化信用监管。依托国家企业信用

  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及时、全面、准确对行政处分信息进行公

  开,2021年XXX区公开涉企行政处分信息109条,公开率到达

  100%o二是强化信用修复。主动联系在库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宣传违法失信的严重后果,2021年指导2户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有效降低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法人数。三是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XXX区事中事后监管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着重解决各部门在“双

  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区分管领导高度

  重视,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筹划部署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

  我局作为牵头单位,在组织成员单位业务骨干积极参加自治区市

  场监管局和市市场监管局举办的业务培训的同时,专门组织2期

  “双随

  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培训会,通过现场演示、会后指导

  等方式,让各职能部门熟练掌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的操作。2021年XXX区本部门发起任务数量20个,接收任务数量

  13个,应检查户数157户,完成检查户数157户;跨部门任务发

  起数量12个,被联合任务数量12个,接收任务数量1个,应检

  查户数64户,完成检查户数64户。12个成员单位共有抽查事项

  清单226项,抽查事项全部完成,实现了部门覆盖率100%和监管

  事项覆盖率100%。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

  彻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优化

  营商环境作为“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的内在要求,不

  断强化市场监管能力,为营造更加公平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作出

  应有的贡献。

  XX区市场监管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XX局积极落实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将审批提速作为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杠杆,大力夯实商事登记领

  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强化信息协同、数字赋能的改革内

  生动力,优化企业开办、深化“证照别离”、提升服务质量、主

  动上门服务,全面提升XX区群众和企业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

  、持续升级企业开办,优化开办环境。对标世行标准、京

  沪经验,在环节、时间、材料、本钱上上推行更大范围改革。一

  是数字赋能,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

  全部纳入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平台,各环节实现信息共享互认。

  二是集成服务,市场监管、刻章单位、税务部门、税控盘企业、商业银行、社保部门全入驻企业开办服务专区,前台一窗受理,后台综合流转,窗口统一出件。三是扩大免费,实现免费赠送4颗章、免费赠送增值税控防伪设备免费提供开办邮寄送达服务。

  1-H月,开办专区累

  计新办企业9989家

  免费刻制公章9739套

  免费赠送税控设备1893台。

  二、深化“证照别离”改革,加快准营步伐。瞄准“证照分

  离”改革全覆盖靶心,精准发力,破解“准入不准营”的突出问

  题,加速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全面提升审批效能,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营商环境。通过“告知承诺制”,由企业自主依规承诺,取消发证前的踏勘环节,实现现场秒办出证。环节从“形式检查、现场踏勘、材料审核、制证”4个环节精简至“窗口受理、审核

  发证”2个环节,企业准营速度大幅加快。

  三、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体验。一是优化咨询服务

  和导办服务,帮助办事群众及时疏堵点、破难点。全面落实“首

  问责任制”,有效提高咨询准确率,20xx年以来累计接听商事登

  记咨询

  26355次,接通率基本保持95%以上。实施帮办导办

  全覆盖,在各大厅和便民服务中心、就近办站点均落实专职导办

  员,提供网上申报指导、全程帮办服务。二是发挥“互联网+”优

  势,运用实名验证、电子签名信息技术,努力打造“指尖上的窗

  口

  ”o今年全局网上办件量31123件,企业新设网办率到达10。

  %、全流程网办率84.5%o三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办事体验,新增企业档案自助查询机和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机,企业办事由人

  工窗口排队办理转为自助机“零材料”、“零审批”、“秒出件”智能办理。

  四、主动服务企业,助力经济开展。组建“双千”服务企业

  队伍围绕部门职能,重点做好企业登记、复工复产工作,不断破

  解企业开展难题,增强企业开展信心,培育开展新动能,为推进

  企业高质量开

  展保驾护航。组建商事登记“上门力、”服务队伍,辐射全区各重点园区、楼宇和市场,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上

  门代办、上门收件服务,根据企业需求开展集中政策解读、业务

  指导,活动开展以来已服务市场主体3500余家次。为网上办理

  有困难的个体工商户提供口述登记服务,由申请人口述、工作人

  员代为网报,切实减轻群众办事负担。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重点做

  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是自我加压,全面提高全流程网办率、新设网报一次通过

  率。总结借鉴企业新设全流程办理的经验,重点推广向变更全流

  程登记,充实网报审核力量,积极引导办事群众通过全流程办理

  变更加大对全程化电子登记平台、浙里办APP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

  咨询、网报指导、自助区帮办实施精准帮扶,帮助企业

  疏通在变更全流程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严格落实“首批责

  任制”、“一次告知制”,要求网报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加强

  与办事群众的沟通指导,通过

  一对一服务提高新设网报一次

  通过率。坚决柱绝“无沟通退件"和“超三次退件”情况,压实审

  核人员工作职责。

  二是继续做好商事登记领域的各项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市场

  监管部门在“证照别离”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严格对标省市

  “证照别离”改革任务清单,完善“优化审批服务”事项举措,完善“好差评”闭环评价机制。积极筹备外资企业登记,认真做

  好股份制企业登记,有力提升市场监管服务企业、服务经济的效

  能。进一步探索企业“一件事”,强化部门协同、再造业务流程,创新推出更多的企业证

  照联办“一件事”“一窗办结”。

  三是统筹兼顾,坚持两个大厅常态化培训与局所集中式培训

  不松懈,通过培训统一局所之间、大厅窗口之间办事标准与流程

  规范,加大对各市场监管所登记业务的指导与检查力度,着力培

  养一批业务骨干;开展商事登记代办员培训,主动宣传改革的各

  项方针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

篇九:市场监管局经验交流材料

  

  市场监管执法办案经验交流发言

  近年来,市场监管执法办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加强行业间的合作交流,提升市场监管执法效率,各部门积极举办经验交流会议,共同探讨市场监管执法办案的实践方法和技巧,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首先,在市场监管执法办案中,信息收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这一阶段,执法机关要广泛收集和整理相关证据和信息,以便于后续的办案工作。这些证据和信息可以来自多个渠道,如现场勘验、听证、证人证言、公安机关等。为了保证证据的真实有效,执法机关要尽可能收集证据多样化,确保事实根据客观真实。

  其次,在市场监管执法办案中,法律适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之下,执法机关要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法律的规定,切实运用法律武器打击违法行为。同时,执法机关还要注意审慎判断,不得凭主观臆断、超越职权或者滥用权力,以免引起不良社会反响和负面影响。

  最后,在市场监管执法办案中,相关证据和信息的保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执法机关要严格遵守证据的保管程序,确保证据的安全可靠,避免证据泄露或者丢失等情况,从而保证办案的公正性、公正性、透明度,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总之,市场监管执法办案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内容,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合作,统一行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消费者的权益。期待未来,市场监管执法能够得到不断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心购物、放心消费。

推荐访问:市场监管局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 监管局 材料

版权所有:中环文档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中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中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70056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