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环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研报告7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研报告7篇

时间:2023-06-26 15:0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精选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1旅游业作为当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新兴产业,集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于一身,不仅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硬实力的支柱产业,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旅游业,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县政协于20**年11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XX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XX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平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

  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xx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xx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

  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

  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

  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

  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苍南乡村美景,积极开展“苍南人游苍南”、“外地人游苍南”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苍南在外的知名度。

  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寮端午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玉苍山重阳登高节和炎亭海鲜美食节,四季柚、蕃茄、柑橘、五凤茶叶等农产品采摘节,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

  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浙闽边界山海生态游“的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继续主动与瓯南闽东二省六县(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2xx乡距xx市区xx公里,海拔xxxx多米,年平均气温xx度左右,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春来鸟语花香,夏季清风习习,秋至硕果累累,冬到冰雪交融,银装素裹。xx乡地处成都xx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的核心区,是xx西旅游环线上的一个亮点,是xx市打造旅游强市的一颗明珠,旅游资源潜力深厚,极具开发价值。

  一、xx乡旅游资源现状

  (一)优美的自然景观。xx山自然植被非常良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在xx%以上。境内景点主要有xx山风景区、xx山大峡谷、xx庙溶洞群、xx桥,更有“”地震后新建的xx族群众居住的xx山xx村和木梯xx寨。

  (二)天然避暑型气候。xx乡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环境优美,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零下5℃,年降雨

  量1300毫升左右,无霜期240天左右,确实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休闲胜地。

  (三)丰富的民族文化。全乡有汉、xx共x个民族。全乡xx族群众xxx人,约占全乡总人口xx%。xx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艺术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小

  目前xx乡村旅游开发呈现出一种自发状态,普遍存在着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和组织形式零散、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目前,在xx山有“xx妹山庄”、“夕格人家”、“xx山感恩山庄”、“xx客栈”、“青xx人家”等xx余家农家乐开业,仅可同时接待上百人就餐和住宿。除xx、木梯村已初具规模外,xx、xx、xx村多呈“小打小闹”的`零星状态。

  (二)内容单一,缺乏层次性

  xx的乡村旅游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而上,大多数游客都是为了避暑而来,乡村度假、采风、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民俗文化研讨、夏令营等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活动尚未展开,乡村旅游还停留在“休闲避暑”和“品尝农家饭”等传统单一的层次上,缺乏地域性和多样性,富含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稀缺。

  (三)宣传力度小,缺乏整体策划,尚未形成品牌

  由于xx目前的乡村旅游大多是农户自发进行,缺乏整体策划,难以在主流媒体或重要窗口进行捆绑宣传;加上缺乏对乡村旅游具体项目的具体策划,尚未形成知名品牌,外界对xx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特色知之甚少。

  思想汇报专题(四)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匮乏、现有人员素质较低

  乡村旅游从业旅游的开发和管理都需要高级别的人才,需要懂旅游、懂管理的双重人才。当前开发乡村旅游的人才奇缺,加上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了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乡村旅游地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从业人员主要是当地农户,真正懂得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的人才极其缺乏。

  三、xx乡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将政府引导与群众主动发展有效相结合

  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对旅游开发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营造旅游环境,有意识的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引导农家乐经营

  业主要从多个角度吸引游客,留得住游客。一是用“情”吸引游客。引导群众除了要一直保持感恩社会的心之外,还要用大家的热情,让到山上的每一位客人感受到我们这个群体的热情好客。二是用“吃”吸引游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到附近成熟旅游景点学习厨艺。把xx口味与青xx、汶xx味道结合起来,让游客不用到汶xx、青xx,就能吃到来自遥远的xx族及青xx特色佳肴,如:搅团、素烧如意、洋芋糍粑、洋芋酸菜面块、洋芋馅饼、洋芋拔丝(雪上加霜)、、青xx黑木耳、、青xx腊肉土豆丝、青xx秘制坛子肉、青xx凉皮、韭菜蒸嫩蛋等特色菜。让游客不出成都市就能尝到正宗的外地菜品。三是用“耍”吸引游客。提高“xx文化歌舞团”表演水平,根据xx族人的生活习惯,定期开展富有xx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将原生态的xx族山歌,xx族舞蹈以及极具观赏性的“释比”敲羊皮鼓唱史诗,表演裸脚踩踏烧红的铁锅和犁铧的绝技展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上山除了享受休闲避暑、打麻将、斗地主等传统娱乐方式外,游客还可以参与到节目中,亲身感受这富有特色的民族节目。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硬件环境

  交通、通讯设施的完善,水利、电力设施的建设,教育、民生设施的提高等都决定着乡村旅游区开发的程度和发展前景。基础设施也会影响到农村总体经济水平,从这种角度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增强。因此,乡村旅游区要在已有基础上,加大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公路、通讯、能源、水利建设的速度,尽快改善乡村旅游区生存条件和投资环境,为其经济的全面振兴奠定基矗在加快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提高其软件环境,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木梯村是纯xx族人聚居区,修建xx碉、xx文化广尝祭祀塔等xx族建筑,是xx山旅游的一大看点。同时,在千亩茶园里铺设健身游道,让游客去体验一望无垠的茶园和满山遍野的高山反季节蔬菜。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3思考之一:系统认识xx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1、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形式。乡村旅游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城市居民。

  2、xx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按照国家分类标准,xx旅游度假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涵盖了地理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物、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6个主类、14个亚类、24个基本类型和48个资源单体。

  3、xx发展乡村旅游的两个游客资源。一是本地客源。拥有60万人口的武陵、鼎城城区周边,离城市中心不过20公里路程,同时,以乡村旅游景区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内,覆盖了约200万城镇人口。二是外地客源。xx作为xx旅游业的龙头,目前正在朝打造大湘西休闲度假旅游的龙头而努力。

  4、发展乡村旅游既能拓展xx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更能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5、发展xx乡村旅游有待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认识有待拓宽;三是对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四是对乡村旅游的系统开发思路还有待进一步确立。

  思考之二:xx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1、树立“科学保护即开发”的乡村旅游开发理念。

  2、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

  3、政府主导整体规划xx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是首要工作。

  4、建立多元化互利共赢的合作开发经营模式。

  思考之三:发展xx乡村旅游必须的配套措施

  1、培育人才,提升素质,夯实xx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一,开展村民环保素养和文明素养培训,改善村民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农民;

  第二,开展旅游经营管理职业道德与基本常识培训,造就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人才,进而扶持一批经营信用好、经营效益高、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乡村旅游户和企业组织;

  第三,开展新型农业技术知识培训,促进农业生产的改良与改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收益水平。

  2、制定标准,规范管理,塑造xx乡村旅游良好品牌。

  一是针对xx乡村旅游经营开发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并举的科学可行、简便易懂的xx乡村旅游评价标准;

  二是制定并推行xx乡村旅游接待证制度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信用考评和公

  示制度,促进经营户规范经营;

  三是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与宣传;

  四是积极倡导与扶持乡村旅游协会、乡村旅游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制定互助合作规范和行业自律规范公约,促进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自我提升与发展。五是建立由经营户代表、游客代表、旅行经销商代表和专家组成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对xx乡村旅游发展质量进行年度评审,促进xx乡村旅游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进步。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4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xx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xx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

  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xx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

  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

  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

  总之,发展农家乐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

  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5自贡市政协外事联谊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委农工委、市农牧业局等单位的配合支持下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感受对象的旅游方式,包括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旅游内容。我是市发展乡村旅游有着较强的需求和较好的条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历经自发发展、规模发展和规范发展等阶段,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形成了一定规模,产生了较好成效。

  (一)乡村旅游发展条件较好

  我市是老工业城市,城市居民对业余生活质量和方式有更高的要求,加上乡村资源良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乡村旅游需求较大。我市是一个城区人口过百万、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过2万的大城市,居民业余闲暇生活选择出城返乡、回归自然的方式已成为主流。按照旅游部门统计测算,去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数已突破700万人次,反映出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巨大。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增长,乡村旅游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乡村旅游条件较优。我市处于川南浅丘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自然条件较好,便于开展乡村旅游。我市自然和人文资源富集,特别是独具特色的盐业文化、盐帮美食风味文化和众多的历史人文古迹,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发展契机良好。我市是全省统筹城乡试点市,在统筹城乡、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新村建设统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产业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同时已成为全市大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20xx年从事休闲旅游的经营主体已达600余个,其中休闲农庄108个、特色农家乐450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57家)、休闲农园48个,从业人员1.79万人,辐射带动4万多农民致富。已形成市区近郊南北环路沿线集中布局的乡村旅游产业带,出现了以贡井区长土元坝、建设固胜、大安区江姐故里、自流井区尖山农团、沿滩区箭口村、荣县双石金台村、富顺县永年镇等乡村旅游集中发展区。其中自流井区尖山一飞龙峡景区、贡井区建设镇固胜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乡村旅游较有特色。目前主要是以农林果渔业为基础,以农家乐和乡村酒店为载体的观光农业园、森林旅游、科技农园、渔业风情等观光休闲为内容,基本形成了农家旅游、农村旅游及农业旅游三种主要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态,具有突出的自然生态、地方人文、休闲体验等特色。

  乡村旅游布局合理。乡村旅游形成了以环城为重点,遍及全市农村;以重点项目为支点,带动多线多片发展的乡村旅游布局。目前,基本构建起“一环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南环花卉、北环农耕、飞龙生态、古镇风情”为重点品牌,打造了19个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开发了33条旅游线路。

  (三)乡村旅游发展效益可观

  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既有较大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社会进步,还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经济效益较大。20xx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亿,占全市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的25.6%。以全市三星级农家乐为例,一般正常年份经营收入能达到200-400万元,利润20-50万元,税收20-40万元,吸纳就业20-30人。办十几个农家乐比办一个

  乡镇工业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财政收益更好。

  社会效益明显。乡村旅游发展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形成农村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局面,促进了现代农业和新型小城镇建设。通过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把城市现代文化、城市文明带到农村,有利于促进农村形成新的文明乡风。大多数城市居民选择市郊就近参与乡村旅游,感受自然山水,享受农村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减轻和缓解了城市过分拥挤的现象,有利于创造城乡宽松和谐友好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措施,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在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发展观念滞后,创新动力不足

  多数地方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仅仅把这项事业当作一个单纯的找钱的门道,很少站到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和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一些地方把乡村旅游发展认同为搞吃喝玩乐,认为旅游只是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旅游资源不被重视,对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农业旅游不屑一顾。还有些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只是旅游部门的事情,农家乐、乡村旅游是低档次的旅游产品等。

  (二)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协作不够

  乡村旅游发展20多年来,全市规划引导总体上没有跟上发展需要,缺乏全市性的统一规划引领,发展档次、规模和布局随意性大。全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分散在几个部门开展,各有一些开展工作的优势,虽然互有联系,但工作措施仍存在统筹和协调不够的问题。

  (三)政策扶持力弱,发展助力不大

  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我市乡村旅游总体上还是自由发展状态,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只是通过评选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和农业旅游示范点来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管理力度不大,导致我市乡村旅游无规划、无序、低水平发展。因目前农家乐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低,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重要项目建设受到现行土地使用政策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开发、改造和升级。乡村旅游开发总体上资金投入不足,大多项目都只能算是低成本开发,项目难上水平,投入不足的一大原因是融资渠道少,政府支持资金不多。

  (四)总体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不高

  基础配套设施薄弱,大部分的乡村旅游景区点与省级、县级公路干线连接比较差,乡村道路大多是只能单车通行的村村通公路,一些乡村道路管护不力,路况差,标识缺乏,安全隐患多,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数乡村旅游点上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步道、观赏休憩设施、旅游厕所、垃圾收集等设施的建设不配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旅游人才缺乏,缺导游、缺服务规范、缺旅游知识、缺卫生和安全常识。地域文化特色不足,全市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休闲接待场所很少,忽视了对农耕文化、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产品结构单一,现有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以棋和牌、垂钓娱乐为主,体验性、参与性、文化性和创新性不够。同质现象严重,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盲目跟随现象,投资者及经营主体对当地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研究不深入,市场调研不充分,规划设计质量较低,定位不准,盲目从事休闲农业,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脱离了休闲农业内涵,开发配套性差,品位不高,竞争盲目,经营效益不高。

  (五)项目包装较差,宣传推广不够

  从目前乡村旅游游客结构看,除到川南皮革城等少数几个旅游点外,其它乡村旅游项目的市外游客还不多,说明对外宣传推广的工作还做得不够。

  三、发展建议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调研中各方面提出的发展要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促进形成新的文明乡风;有利于扩大城市生活空间,舒缓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

  对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领导。

  (二)完善规划,促进城乡旅游有序发展

  根据我市乡村旅游特色资源,进一步修订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使市县(区)两级规划衔接、配套,与基地产业互融,协调发展,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彰显地方特色,提高乡村旅游发展品位。

  (三)优化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依托各乡镇区位条件、资源特色,整合旅游资源,积极串珠成链,紧贴市场,开发具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着力打造一批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精品,设计推出更多文化内涵丰富,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四)加强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懂市场经济运作的高素质人才,壮大乡村旅游人才队伍。重点培养管理人才、经营人才、解说人才、民族特色用品研发和加工人才,使我市乡村旅游有一个稳定的人才集群,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推动,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激活高效生态农业新路子。

  (五)配套建设,打牢乡村旅游硬件基础

  着力改善乡村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状况,整治村容镇貌,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改善乡村旅游区(点)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积极培育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

  (六)加强宣传,着力推介乡村旅游品牌

  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站等多种手段,开设乡村旅游栏目,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举办西南旅游联盟年会,邀请云、贵、川、渝的旅游同行来自贡共商旅游合作,与川南五市一同开展“川南一线游”为主题的联合促销,组织各类项目推介活动。进一步办好“豆花节”、“桃花节”等节庆活动。办好自贡旅游#络营销全媒体平台,做好电子宣传和营销工作。

篇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20关于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

  关于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是时下热词之一,她是一个游客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是生态经济的重要产业。20年9月,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县乡村旅游情况进行调研,座谈走访相关部门、乡镇及重点乡村旅游景点,并赴“五朵金花”、黄龙溪古镇等成功案例景点实地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xx县、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旅游名村”。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历史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1小时经济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我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历史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有胜利烈士陵园、“金凤楼”、红一军军部旧址、肖方故居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有河铺吴氏孝子牌坊、坟等源远流长的孝德文化;有板栗炖鸡、吊锅、汽水粑等“罗田十大名吃”的饮食文化;有以徐寿辉、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等为代表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有手工油面、东腔戏、畈腔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民俗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国其他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差距太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当前,我们在大别山森林公园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指导思想不明,定位不准确,特别是缺乏对如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包装卖点、营造氛围,如何将____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措施有机结合的系统研究,导致目前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打不出品牌。

  二是规划指导不力。虽然20年制定了《xx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但这个规划没有通过评审,论证不充分,缺乏可操作性,也没有制定详规。大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既没有规划作指导,更谈不上有效利用资源,基本上是自发组织,自行设计,自己建设,自主经营,甚至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三是环境功能不适。农村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塆落臭气熏天,可进入性差。有的乡村道路不畅,又窄又陡,景点分散,游____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标牌标识、给排水、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极不配套;有的农家乐用餐环境和住宿条件较差,“吃住行游购娱”等不可或缺的六要素差距大。有的游客来了,“有钱花不出去”,想玩没地方玩,想体验农家生活,却无处安身,导致老人不敢留,小孩不愿留,中青年人只得走的局面。

篇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旅游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旅游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化理解我市乡村旅游开展情况,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一要点五方案”工作安排,6月11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在常委会副主任xx带着下,组织局部市人大代表深化xx区、xx市、xx县局部乡镇进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观察和听取汇报,详细理解了我市乡村旅游开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乡村旅游开展现状

  〔一〕全市乡村旅游根本情况

  经过全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前半篇”改革后,目前全市共有乡镇〔街道〕84个、建制村816个、村民小组8418个,城乡交融格局得到系统性再造。

  1.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开展。2021年上半年,我市乡村旅游总人数已到达2283.4万人次。其中“五一”假日期间,我市乡村旅游共接待国内游客130.0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xx年增长71.89;实现乡村旅游收入8.288亿元,按可比口径较xx年增长52.18。和海田园综合体、孝泉古镇、高槐咖啡小镇、红光印象、红豆幸福里、挂面村等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推出的乡野踏青、野外露营、赏花品果等乡村休闲体验游受到热捧。

  2.乡村旅游品牌创立和业态交融培育获得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乡村旅游类A级旅游景区16个,省级文旅特色小镇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全市观光游、康养游、非遗游、研学游、红色旅游等业态交融创新工作推进迅速,呈现了“农村产业+旅游”“农村风景+旅游”“农村文化+旅游”“民俗节气+旅游”“特色资+旅游”交融开展新形式,涌现出以中国玫瑰谷为代表的50余个乡村旅游景区,推出了高槐村文创、挂面村非遗、年画村研学等一批近郊游、亲子游、体验游旅游产品,推出了九龙山-麓棠山休闲度假旅游、蓥华山康养旅游等特色康养游产品。

  3.乡村旅游工程不断增加。xx年省市重点工程26个,年度投资35.65亿,其中涉及乡村旅游〔农旅交融〕工程20个,年度投资26.69亿元。2021年省市重点工程31个,年度投资26.18亿,其中涉及乡村旅游〔农旅交融〕工程23个,年度投资18.18亿元。

  4.乡村旅游配套效劳进一步完善。目前,景区道路交通、标识标牌、停车场、住宿〔民宿〕、旅游厕所、农家乐〔乡村酒店〕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截止目前,全市有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82家,乡村旅游民宿近100家,乡村自驾车营地4个,国家、省级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共2个,乡村旅游商品研发、消费基地近50家。

  5.宣传推广工作进一步拓展。今年上半年,通过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宣传推广春赏花、夏品果乡村旅游资,推出“春晓xx”系列推文32篇,重点推荐xx各区〔市、县〕春季赏花、夏季品果资及周边乡村美食,累计阅读量达3.8万,宣传各区〔市、县〕春夏两季乡村旅游推文共51篇,和同程集团合作共推乡村振兴系列推文,重点推出年画村、清平镇两个特色乡村文旅小镇,并通过微信话题互动增加曝光率。同时,推出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推文,积极助推乡村旅游开展。

  〔二〕全市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情况

  近年来,全市6个区〔市、县〕依托县情,促进“一地一品”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形成了各自的工作特色。

  旌阳区通过强化引领,促进工程多元投资;树立品牌,晋级包装整体形象;强化宣传,增大社会知晓力度等方式,围绕“大孝故里、大美旌阳”推进乡村旅游开展。

  xx区通过规划先行、文化铸魂、产品为核等方式,围绕“天府封面、蜀道门厅”推进乡村旅游开展。

  广汉市通过构建现代农业+旅游产业体系促进乡村旅游开展、根底配套设施提档晋级、加强农业+旅游市场培育监管等方式,围绕“世界三星堆、中国航空城”推进乡村旅游开展。

  xx市通过配套公共效劳、培育供应体系、拓宽营销渠道等方式,围绕“酒香画境、美丽xx”推进乡村旅游开展。

  什邡市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全域提升;施行培育,打造知名IP;持续配套建立,提升效劳才能等方式,围绕“森林康养首选地、文旅交融精致城”推进乡村旅游开展。

  xx县通过以“产”为路,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业;以“融”切入,全域推进农文旅交融开展;以“节”拓市,全力打造xx文旅品牌等方式,围绕“开展新业态、推动再晋级”推进乡村旅游开展。

  二、存在问题

  〔一〕整体规划落实情况不佳。为解决全市乡村旅游特色不鲜明、整体弱小及同质化严重问题,市政府于xx年10月制定《xx市乡村旅游开展专项行动方案》,并即将出台《xx市“十四五”文旅交融开展规划》,两个文件对全市乡村旅游开展均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各区〔市、县〕在运用和落实上还有差距,亟需强化措施进展落实。

  〔二〕乡村旅游与其他业态的交融强化不够。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工作不管是对乡村文旅资的挖掘,还是农旅交融工程的建立,大多还停留图纸上、理念上,落实落地还缺乏,难以吸引现代年轻人,难以形成网红打卡地,难以吸引游客成为“回头客”和“二次出游”,需要加大各业态之间的交融力度,从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开展。

  〔三〕乡村旅游整体开展处于较低程度。从硬件上看,我市旅游根底设施、景区配套、公共效劳方面与我省其他旅游兴旺地区相比,没有在特色方面下功夫,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软件上看,智慧旅游、效劳管理理念、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宣传营销等离新时代乡村旅游开展要求相距甚远。从供需端来看,产品单一、形式单一、业态单一等问题也比拟突出,未深化挖掘乡村旅游资和民俗文化内涵,缺乏创新设计与深度加工,宣传营销无法吸引游客的眼球。

  〔四〕涉及乡村旅游的各部门之间配合缺乏。乡村旅游道路交通、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乡村医疗应急救助、乡村闲置农房利用等方面涉及的交通、城管、文旅、卫计、农业农村等部门间对接较少,工作衔接滞后,出现了工程重复建立或建立缺乏的情况。

  〔五〕乡村旅游管理力度、开展理念亟待加强。我市各乡村旅游目的地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管理机构,乡村旅游景区管理没有专职人员,大多由乡镇工作人员兼任,这就导致景区产业开展、景区宣传营销、景区文创等各项工作不成体系,景区效劳还处于低程度阶段。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旅游要开展,规划要先行。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开展中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科学的、高程度、高起点的旅游规划会给旅游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根据我市乡村旅游特色资,进一步修订完善旅游开展规划,统筹各区〔市、县〕文旅规划,精心打造“一地一品”特色品牌,构筑“一核、两带、六区”文旅总体布局。

  〔二〕打造特色品牌。立足本地的旅游资、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施行“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旅与农业、林业、教育、卫生、体育等交融开展,筹划包装一批文旅招商引资工程,推动田园综合体、文创园区、康养基地等特色园区〔基地〕建立。把开展乡村旅游与当地丰富多样、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出地方特色突出、民俗风情浓郁的乡村旅游品牌,以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三〕完善根底设施。各级政府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以品牌创立为抓手,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按照“乡村环境景区化”的标准,开展“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改造行动,新建乡村绿道、旅游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标准旅游标识标牌,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完善A级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特色民宿、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效劳功能,配套建立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户外运动等效劳设施,开发乡村旅游商品,进步旅游活动的丰富性、舒适性。

  〔四〕加强人才培养。引入专业的团队,对乡村旅游点进展打造、营销一体化;重点抓好党支部书记、行业管理者、创业带头人、乡村旅游经营者、乡村旅游讲解员等人员的培训,实在进步他们在管理工程、经营效劳、创意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建立一支专业化乡村旅游筹划、管理、效劳人才队伍,培养一批乡村文化艺人,培育一批钻研才能强、业务程度高、工作质量优的专业化旅游工作者。

  〔五〕强化宣传推广。要充分发挥群众传媒和新媒体的重要作用,报社和广电部门要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开拓乡村旅游专栏、专版;各类新媒体要充实内容,改良形式,加强互联网和挪动客户端宣传,使网络成为乡村旅游宣传的新阵地、新渠道。要充分运用诗歌、戏剧、小品、散文、绘画、摄影等多种文艺形式,努力创作一批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乡村旅游作品,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中获得乡村旅游知识、受到农村风情熏陶。

篇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精品文章

  《休闲农业调查报告范本大全》

  休闲农业调查报告范本

  简要来说,休闲农庄休闲农庄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它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与旅游景点不同的是,它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以充分开发具有休闲、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

  发展观光农业有如下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以往人们只是注意农业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农业在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也忽视了农业在社区生活环境、人文生活方面调节身心、教化人民、协调人与自然体系的功能。观光农业具备游憩、休闲、教化、医疗、美化环境等综合功能,代表了人类对300年工业化、城市化历程的一种反思和觉醒,反映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以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的一种探索。

  休闲农庄的兴起,展示了生态旅游农业之路,突破了传统农业的掠夺式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休闲农庄开设了科研基地,通过组织培育,繁育出芦荟、蝴蝶兰、巴西蕉、龙牙蕉等优稀花卉、水果品种,既吸引了农业专业户前来学科技购良种,又吸引了游客到此观奇览胜。

  精品文章

  旅游农业与其它旅游活动一样,是一种服务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设计公司认为发展旅游农业,需要一整套服务设施,不仅需要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还需要有住宿、饮食、商场、交通、文化行业等,能带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观光农业区的度假村、饭店、餐饮、商店、游乐设施等,需要大量的服务员、厨师、售货员、保安人员、后勤人员、维修人员等。无论固定工或旺季的季节工,都可优先在区内农民中招聘,降低经营成本。旅游农业投入不大,就业成本低。而旅游农业的发展又与其它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乘数效应估算,一般认为,旅游业每创造一个直接就业岗位,就将产生另外三个关联就业机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农业结构中,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观光休闲农庄必然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观光休闲农庄的发展必然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

  观光休闲农庄的发展可带动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特别是当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产销活动,从而促进商品交换,繁荣市场,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达到开拓一处景观,致富一方乡亲。如观光区的度假村、饭店、商店、广场、游乐设施等公共场所,需要大量花卉,可由农民种植和供应。旅游者餐饮所需的蔬菜、瓜果、家禽、畜肉、水产等,都可由农民分工生产。观光区的农民,原有不少在农业之外从事各种手工艺品的副业生产、销售,旅游者可以参观这

  精品文章

  些农户,观赏或参与研习手工艺制作技艺,购买旅游纪念品。

  传统农业是天然的弱质产业,其比较利益低是人们所公认的。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十字路口,旅游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量,而且把农业的生态效益、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成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观光休闲农庄具有吸纳、接收和传播科学技术的动力机制。

  休闲农庄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在选育良种、栽培、管理及加工、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事实证明,凡实施产业化的地方,任何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

  现代农业观光庄园技术创新示范功能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庄园引进或创造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成果一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就会引起区域性模仿浪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农业新技术产品,建立新技术示范区,是其示范功能的基本内容。农庄通过示范培训,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强化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普遍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生产基本技能,培养造就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能基本运用现代技术、了解社会信息的新型农民。

  观光农业的兴起展示了生态革命方面和内容的一个方面,其产品除一般的有形产品外,还包括无形产品即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是人们自觉地按照生态学规律、生态经济学规律和

  精品文章

  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起来的农林牧副渔各业相互结合而又各有侧重的高功能、高效率的知识密集型的集约化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它既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

  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的不足,又避免了“石油农业”以高投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病。

  那么我国对休闲农庄有详细的规划标准,根据国家农业部颁布的《休闲农庄建设规范》,主要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总体布局要求

  休闲农庄布局必须全面贯彻遵循有关各项方针、政策及法规。总体布局的定位应在充分分析各种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种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特点,又要注意农产品的不同成熟期,使之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充分体现出提供农产品为主的第一产业生产、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的3层次功能。

  2.从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充分合理利用园区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科普展示等多种功能需要。

  3.适当结合城郊休闲、农园生活和生产体验、乡土教育等功能,完善生产的基础设施,完善每个环节的高科技含量,配备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

  精品文章

  4.总体布局要兼顾软、硬件建设,而且要注重两者互相配合,以发挥建设示范作用。

  5.统筹规划,分期建设,有计划地分期实施,要有长远观点,逐步建设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2)建设内容

  2.整体环境

  1.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整体环境优美,树木花草(包括农作物)占陆地面积的50%以上。

  3.建筑外观、形式、色彩、材料及空间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

  4.有完善的游览系统

  5.园内无裸土,无荒地。

  6.水面无污染

  7.公共场所无垃圾杂物

  (3)功能分区

  根据休闲农庄综合发展需要,结合地域特点,应因地制宜设置不同功能区。规划分区大体上包括入口区、服务接待区、科普展示区、特色品种展示区、精品展示区、种植采摘区、引种区、休闲度假区、生产区、设施栽培区等十二个区。休闲农庄必须划分入口区、服务接待区、种植采摘区、生产区四区。

  1.入口区

  用于游客方便入园的用地,大型休闲农庄一般建设两至三个入

  精品文章

  口。主入口区包括入口牌坊、入口停车场、服务建筑、导游牌、假山水池等。

  2.服务接待区

  用于相对集中建设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医疗等接待服务项目及其配套设施。此区可规划建设办公楼、游客服务中心、果品文化展示室、停车场等。

  3.科普展示区

  是为儿童及青少年设计的活动用地,以科学知识教育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具备科普教育、电化宣教、住宿等功能。

  4.特色品种展示区

  以各种不同的具当地特色的农业品种植展示区,为观赏性较强品种展示空间。

  5.精品展示区

  为精品农业种植区,可满足高端层次观光采摘者的要求。

  6.种植采摘区:

  此区面积最大,是休闲农业园的基本用地。种植采摘区可以分为不同果品的采摘区,在景观营造上应保留农田景观格局,在不破坏农业景观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适当的园林小品和游憩采摘道路。

  7.引种区

  引进和驯化国内外优良的品种,建立优良农产品品种引进、选育和繁育体系。

  8.休闲度假区

  精品文章

  主要用于观光休闲者较长时间的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之用地。休闲农业园在合理的园区土地利用控制下可适当建设度假木屋,度假小别墅等住宿设施,延长游客在园区内停留的时间,增强休闲农业园的休闲度假功能。

  9.生产区

  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区域,在园区其他功能区农产品供给量不能满足游客时可开放,生产区在景观建设、管理方面比其他分区要粗放。

  10.设施栽培区

  进行农作物设施栽培的区域。

  (4)活动项目

  1.项目组织安排合理,休闲体验主题突出,可参与性项目不低于5项。

  2.提供丰富多样的粮食、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种植、采摘等休闲体验。

  3.有家禽、水产养殖基地,提供喂养、垂钓等休闲体验活动项目。

  4.与当地地域人文特色相结合的休闲娱乐项目及农事、节事类参与性民俗活动。

  (5)餐饮设施

  1.休闲农庄餐饮服务点和布局,应按照游览路线和园区实际条件加以统筹安排,凡是不靠近风景区或民俗村的园区,均宜设置餐饮服务设施。

  2.餐饮建筑除供游人进餐外,造型应新颖、独特,与乡村自然环

  精品文章

  境协调。

  3.餐饮建筑设计,应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与园区景观相融合,并应符合现行《饮食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4.餐饮建筑的体量和烟筒高度不应破坏原有景观和环境。

  5.餐厅餐位数不低于50位。

  6.有传统民俗节日的特色餐饮,如月饼、年糕、元宵、粽子、腊八粥等。

  7.使用自产无公害农副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有典型农家菜、时令菜。

  (6)住宿设施

  1.休闲农庄的住宿服务,应根据游客规模和需求,确定接待房间、床位数量及档次比例。

  2.住宿服务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旅馆建设设计规范》的规定。残疾人使用的建筑设施,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3.床位数不低于50张。

  4.客房整洁卫生,无异味,卫生间设施齐全完好

  5.客房有冷暖空调并能正常使用

  6.卧具一律消毒处理并一客一换

  (7)道路设施

  1.休闲农庄外部可进入性强,到达园区的道路交通状况良好、便利。

  精品文章

  “现在不仅是我们要往前跑,政府领导也在推着我们往前跑。”这几句话是休闲农业业主们的感慨。他们说得多好啊。看来我市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了。于是我们打起背包,深入农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虽然天下着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车子老旧......但是这些困难丝毫没有挡住我们对工作的高度热情,我们也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跑。

  在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20多家农庄业主,一家一家地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地与农庄业主进行交流,从而使我们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找到了突破口。

  国鸿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国旺实业有限公司、湖光山舍田园农庄、青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清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怪石岭生态公园、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江西达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南昌菜园、世外驿站、香樟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菲莎谷农业有限公司、花园一号、佰源生态、剑霞锦绣蔬果有限公司、易氏农业公司、海湾龙庄、凤凰沟景区、玉明生态农庄、磊鑫农业公司、金盘农业、梅仙山庄、山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扬帆休闲农庄有限公司、西湖李家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据统计,南昌市休闲农业协会共有57家会员,直接工作人员万人,间接工作人员万人。

  57家协会会员除去12家尚未开业,一家联系不上,在营业的有44家。在这44家会员当中,1至11月份营业额约亿元,休闲观光约440万人次。

  精品文章

  农庄业主普遍积极性都很高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受到了理事们的热情接待。他们为我们的诚意和态度所打动。在沟通过程中,理事们普遍认为,南昌休闲农业协会成立的很及时,为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将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协会的工作,在协会的协助下,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

  休闲农业在我市发展十分迅猛

  在这些农庄当中,发展的项目有。生态休闲观光游、水上游乐、职业培训、户外拓展、会议接待、生态特种种植、生态特种养殖......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大有大的气派,小有小的精致。已形成规模的约占50%,初具规模的约占30%,在建、扩建约占20%,占地千亩以上的约占90%以上。

  文化与休闲农业相结合

  在当今,“以文化包装产业,以文化提高品质,以文化打造品牌”这一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农庄,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可以说过海各显神通。海湾实业植入了红色文化及抚河文化;梅仙山庄植入了古色文化;湖光山舍打造了民俗文化;西湖李家植入了农耕、道德和民俗文化;怪石岭挖掘了古代琴仙《伯牙》的故事,作为文化主线,穿插在景区的山水之间。金盘、收集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产业中。绿色生态和文化的结合使休闲农业更具有生命力,彰显出我市休闲农业的卓然风采。

  农庄的自然美学和人文美学

  精品文章

  以山岭为主体的怪石岭生态公园,青砖灰瓦的传统建筑风格统一融入到自然山水之间,使人感受到一种古朴、典雅、自然的气息。梅仙山庄的帅家大院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散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凤凰沟的花木和自然生态山林,具有一定的美学研究价值。土色土香的湖光山舍田园农庄总是让人感到那么熟悉,亲切。南昌菜园规模宏大,自然生态与现代人文相结合,将会成为一个南昌休闲农业的典范。按浙江乌镇水乡风格打造的清晨度假村,简略中显精致,传统中显时尚。

  养殖业和种植业突出特色,各显风采

  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农庄当中,特色养殖的例子有。扬帆农庄的贵妃鸡、珍珠鸡,世外驿站的瓦灰鸡,佰源生态的野鸭,凤凰山庄的孔雀、野鸡、鲟鱼、鳜鱼、长吻鱼等。

  特色种植的例子有。梅仙山庄的高档水果——蓝莓,湖光山舍的热带水果——火龙果,金盘农业的胡柚和果粒橙,山川生态的红柿,达仁现代农业的特色菜蔬、美国樱桃,青岚的红心蜜柚、白枇杷、翠冠梨、杨梅等。

  每家农庄,在养殖业和种植业方面各有侧重点,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样就避免了产品的雷同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贷款

  1、理事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钱。规模小的业主缺钱,规模大的业主也同样缺钱。很多业主声称:很多项目的建设和开发都是靠自筹资金,没有获得过政府资金扶助和银行贷款。他们期望获得无担保、精品文章

  无抵押、无息的贷款,并能够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大规模的业主要求除获得贷款外,也希望能够获得政府项目扶持基金。

  关键词:用地

  2、许多业主在现今规模的基础上,要进行改建,扩建,进一步提升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但苦于土地不够,使得他们现在停滞不前。特别期待政府放宽用地指标,同时划拨用地指标。另外业主们普遍表示,对符合用地指标的标准不清楚,申请用地指标的程序不了解,使得他们的发展举步维艰,希望能够通过协会这个“桥梁”多了解这方面的讯息。

  关键词:销售互动

  3、希望休闲农业协为会员策划销售方案,开拓合作联动的思路。比如:销售互动,联合捆绑,统一包装,统一标志。建立产业集群,开

  辟旅游黄金线路等。

  同时,业主们迫切期望能尽快地搭建起网络销售平台。在保留线下推广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线上推广。线上、线下这样一种双管齐下的营销方式,对于产品的推广可以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

  关键词:专业人才

  4、有的业主提到的问题很有前瞻性和专业性,已经开始在为今后的一个长远发展,做人才储备工作,这一点很超乎我们的想象。希望协会为他们多推荐休闲农业这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并希望协会提供或编撰休闲农业现代管理的书籍或资料。

  精品文章

  关键词:学习交流

  5、业主希望能够定期组织外出学习或考察,同行之间多沟通、学习,多借鉴别人的经验,做到取长补短,然后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休闲农业。

  六、通过走访发现的问题

  1、有的业主由于前期设计规划,没有聘请专业人员,仅凭个人的兴趣和意识,造成服务设施建设不规范,一边是资金短缺,又一边又是造成资金浪费。在项目规划上,缺乏自己的个性,没有突出亮点,相互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

  2、项目投入的重复性、雷同性比较严重。卖萝卜赚钱,大家都来种萝卜;卖青菜赚钱,大家都来种青菜,有种一哄而上的趋势,在产品投入方面比较盲目。

  3、加强农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素质。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休闲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_中国休闲农业调研报告

  休闲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更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相对匮乏,这就为休闲生态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鹤浚大道的改建升级,钜桥镇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市场优势更加显著,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钜桥镇休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钜桥镇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刘寨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生态高效农业;观赏苗木花卉基地等优势产业。芦笋、礼品西瓜等独具特色,催生了“益乾园苗木花卉有限公司”、“富贵养鸡合作社”、“喜洋洋合作社”、“饮马泉薯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目前的主要做法及思考: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明确发展方向

  结合钜桥实际,我们聘请了河南农大设计院,高标准规划了涉及21个行政村,面积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划分为珍稀植物园、设施农业园、娱乐餐饮区、观光采摘园、花卉种苗生产园、园林苗木园共六个产业功能区。计划建成集生产、科研、示范、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具备成果展示、科技孵化、辐射带动等功能的现代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努力把钜桥打造成为名、优、特、稀农产品集聚地、鹤壁都市花园、河南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立足实际、提升品位,拓宽发展空间

  一是以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为龙头,大力推广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目前,该项目已落户市职教园区内,预计总投资8亿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形成超过30亿元的产业规模,安排高端就业人员5000人,社会效益超过200亿元,能够为我市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撑。

  二是在刘寨一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土地流转,组建专业农机合作社,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搞好小麦、玉米等基本农作物的生产供应,继续保持粮食单产全国领先地位。目前已组建三个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具52台套,流转土地万亩,202X年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公斤,玉米平均亩产公斤。

  三是以喜洋洋生态农业园为中心,发展建设设施农业。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发展以温室大棚蔬菜为主、兼顾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截至目前,一期流转土地640亩,投资3000万元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33栋,果蔬拱棚4栋,日产蔬菜5吨,吸纳就业人数70人。二期计划流转土地1400亩,投资

  亿元,建设标准大棚60栋,蔬菜瓜果大棚30座,工厂化育苗室20栋,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各1个,建成后将解决1600人的就业问题。

  四是依托岗坡饮马泉绿色生态园,发展精品农业,建设小杂粮生态基地,重点发展彩色脱毒红薯、芡粉、小米、绿豆等绿色有机小杂粮产品。打造特色农家乐体验区,力争创出品牌。目前拥有固定职工60人,种植面积430亩,固定资产320万元。

  五是依托连洼绿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在沿岗连洼、枣林一带种植薄皮核桃、优质葡萄、柿树等优质水果,发展优质林果示范区、采摘基地。让游客在休闲观光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目前农民入股8家,发展社员120余户,流转土地526亩,合作社建设已初具规模。

  3.招商引资、重点突破,发展农业产业项目

  占地1800亩,投资17亿元人民币的鹤岛香轩园生态农业项目准备建设。内容有占地1000亩的农业生态观光中心、占地200亩的儿童天地中心、占地100亩的青少年拓展教育中心、占地50亩的文化健身中心、占地300亩,含1000张床位的养老康复中心和占地150亩的接待中心。建成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

  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三、存在问题:

  钜桥镇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还是起步初期,能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都市型农业还不多,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

  题,主要有:

  一是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投入大、见效慢,钜桥镇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形式单一,仅限与反季节大棚为主要生产方式,缺乏科技含量,生态绿色特征不明显,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手段不完善,与科技含量高、高产出、工厂化生产、抗灾能力强等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二是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属农业范畴,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钜桥镇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还不够,导致一些水资源的污染以及浪费,人文景观被破坏。

  三是精品农业缺乏经营意识。大部分农产品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通过高科技手段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生产方式简单,产业链短,同时商品产出后,缺乏相关认证,没有包装,主要以散装的方式进行销售,这样就无法进入各大超市,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措施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设施农业标准,使我镇农业设施在模式上,档次上,标准上有进一步提高。要根据市场要求,不断加大设施农业内部调整力度,合理安排品种布局,积极发展瓜果、菜类等品种,适应城市需求,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标准化水平,是设施农业向工厂化迈进。

  二是注意对当地文化的整合和风土人情的梳理,加强农业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具有吸引力的乡村自然景观、深厚的民俗文化,加强乡村自然资源和原始人文景观的保护,提高其文化品味。同时,要注重项目的策划和创意,不断提高观光休闲农

  业项目的知名度,不断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提升企业效益。

  三是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生态农业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广大干部群的认知水平,激发发展生态经济理念和热情,四是打造农业生产企业文化,提升产品品牌。要用大开发大开放的思维大胆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对旧有的农业进行改造,实现生产加工次销售一体化,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农业生产、经营、消费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打造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文化。努力把钜桥镇农业打造成为我市生态休闲观光的“都市后花园”。

  第2篇:观光农业调研报告,都市休闲观光农业

  优良模式推广效果的内在制约机制分析

  中国农民创造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宝贵财富,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为丰富中国生态农业理论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有些模式己经显得落伍了,逐渐被它的发明者一农民所抛弃。除了模式本身的问题,一些良好模式推广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不当,也产生了农民对模式的抵触情绪,最终以失败告终。我国生态农业模式推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效益低而劳动繁杂的模式难以推广

  一般说来,我国生态农业模式都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力。

  如在以沼气为纽带的模式中,向沼气池添加物料和沼气池残渣的清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在食物链组装型的生态农业模式中,食物链每加一个环,就需要多付出人力。然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当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弱化严重,相对于二三产业而言,农业的产投比低,不少地区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劳民伤财的现象,农民们更愿意出外打工,甚至在家中闲着,也不愿从事低效的农业生产,特别是较为繁杂的农事劳动。因此,对于比较效益低且劳动较为繁杂的生态农业模式,农民并不热心。如一些地区,政府帮助建立起来的沼气池被废弃停用,秸秆仍在田间直接焚烧,等等。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农民不愿意投入劳动去换取并不显著或眼前看不见的利益。

  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模式难以推广

  很多生态农业模式的适应性较差,克隆、复制难。由于不同的地区,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千差万别,把一个别处运转良好的模式生搬硬套到此地,或在改变条件的情形下还使用老的模式,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现象。沼气模式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曾经得到大面积

  推广,然而,不少地区却先建而后废。究其原因,一是沼气模式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适用的,如在能源供应丰裕的地区就难以推开;二是一些前期运转良好的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了,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增加了,同时获取能源的途径改善了,农民可能就不再热衷沼气模式了。

  同样,对于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在经济不发达、市场不完善的地区,如果加工的产品销售困难,这样的模式也难以维持下去。我国中西部的不少区域,近年旨在发展加工业甚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但由于市场、技术、管理不配套等原因,失败的很多,不仅劳而无获,而且劳民伤财,损伤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留民营生态农业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京这样一个农副产品大市场和对外贸易的窗口。缺环断节和缺乏配套技术的模式难以推广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模式推广失败。在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重生产不重市场,不少地方发展温室蔬菜生产,农民种的菜获得丰收,却找不到销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留民营是我国的“全球500佳”之一,但沼气利用中的废渣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近年引进有机肥生产车间,生产的有机肥不仅用于当地的生态农庄,而且外销获利,这不仅彻底解决了废渣污染问题,而且使废弃物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

  不考虑农民意愿与强制推行的模式难以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接受新生事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大大提高。但另一方面,农民对于新事物的总体辨别能力还不高,对新事物有个认识的过程,不能采取强迫的方式进行模式的推广。如果一味地采用政府行为,强制农民去接受一个空降的模式,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在一些吃过政府行为亏的地区,农民甚至对政府提倡的东西具有逆反心理,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实际上,农民绝不是一味地排斥新事物,现有的很多生态农业模式都是农民的创作和智慧的结晶。

  生态农业建设,既要总结农民创造出来的经验,认真从实践中学习,又要通过健全的农技推广体系,逐步教育农民,使其认识到新模式的作用与价值,进而指导农民,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3篇: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省农业厅《关于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农办企[202X]1号文件开展休闲农业摸底调查的通知》(鲁农生态字[202X]6号)文件要求,我市于近期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休闲农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枣庄市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拉动消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强力推动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截至202X年底,按《山东省好客人家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评定出好客人家农家乐31家,其中五星级1家报省,由省旅游局评定,四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8家,三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15家,二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7家。培育休闲农业示范点17处,其中: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1家。创建旅游强乡镇9家,旅游特色村6家。全市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等休闲旅游212家,带动万户农民就业,年接待万余人次,年利润亿元。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坚持调研督导。局领导高度重视全市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开发工作,成立了市农业局休闲农业领导小组,马局长担任组长。坚持分管领导靠上抓,业务科室基层化的方针,全年多次深入基层考察和调研,尤其对我市202X年重点建设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实行跟进式调研,并形成多篇关于我市休闲农业的调研报告。

  (二)科学编制规划,突出旅游特色。202X年12月31日市委办公室引发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X年全市旅游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枣办发[202X]20)文件,文件明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打造特色农家乐”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目标,依据我市各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并推出了:滕州市的“五朵金花”、薛城区的石榴山庄、山亭区的石板房“石府”、市中区的龟山农家乐、峄城区的王府山农家乐、台儿庄区的运河湿地农家乐等一大批优秀农家

  乐建设项目,202X年底休闲旅游农业202X年规划建设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广泛开展阳光培训工程,提高公民素质,规范公民行为。加强了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推行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上岗制度,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培养一支适应休闲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四)加强宣传促销,打造特色品牌。全方位筹办以“墨子文化节”、“微山湖湿地红荷节”、“柴胡店刘村梨园节”、“滕州马铃薯节”和“冠世榴园·匡衡故里”为主的各项节庆、会展、文化、体育等特色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质量,加强对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质量的控制,积极培育和发展休闲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及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完善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机制。扩大枣庄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影响力,打造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打响墨子、鲁班、匡衡等名人品牌,增强城市旅游功能,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特色城市旅游。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对国内外如火如荼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而言,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开发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完善。一是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二是资金配套不足,缺乏建设资金;三是招商引资成效不显著;四是宣传力度不大;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等。

  四、“十二五”期间休闲农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抓扩大内需、新农村建设及京沪高铁建设三大机遇,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和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实施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品牌建设、线路统筹及产业化发展五大战略,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创建“政府主导+农旅结合+精品带动+线路统筹+和谐乡村”五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枣庄模式”,实现

  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加快推动枣庄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打造“生产和谐、生活和谐、生态和谐”的全国乡村旅游产业(低碳产业)经济强市。

  (二)规划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以农为根,以水为脉,以绿为衣”理念,竭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和谐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努力推动休闲农业朝三个目标努力:一是要做大做强产业,经过五年努力,打造100个休闲农业园区,建设200个精品休闲农庄,500个农家乐,30个民俗村,休闲农业产值每年递增25%以上,到“十二五”末,全市休闲农业企业累计发展1000余家,带动就业30万余人,接待国内外游客

  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达到100亿元。二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在确保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不断拓展农业的休闲、教育、示范、环保功能,达到建设一个休闲农庄,就能致富一方农民、建设一个新农村示范点、保持一方青山绿水的要求。三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目标。

  五、休闲农业发展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规划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保护在先,合理开发”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健全完善《枣庄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划》,合理编制《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建设,促进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

  展。

  (二)拓宽融资渠道。坚持走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路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各方资金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通过转让一定期限的经营权,更好地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条件,吸引有实力的旅游集团参与乡村旅游项目投资经营;同时,鼓励旅行社、外资企业和社会其他组织与乡村旅游点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三)强化行业自律。进一步强化自律意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制定章程,管理和规范村民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加大规范化管理和监督力度,加快制定和推行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星级评定工作,引导全市乡村旅游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乡村旅游教育培训,激

  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四)培育名牌产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原则,创新思路、创意发展,培育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打造具有鲜明特征的休闲产品,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带动休闲旅游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特色创建品牌,通过特色提高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我市休闲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加大推介宣传。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工作力度,搞好产品的策划和包装,形成强势吸引力;坚持与旅游节庆活动相结合,健全完善相关节庆活动方案,积极开展各类节庆活动,提高宣传效果。同时,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络等媒体,结合新农村建设内容,开设特色专栏和节目,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努力促进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4篇: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目标,突出太原都市农业的优势特色,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农业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出发点,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以功能多样化、投资多元化、发展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载体。

  截至目前,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已经发展到132家,占地面积万亩,总投资额亿元。年接待游客289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亿多元。吸纳农村劳动力万人,带动农民将普通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实现增收110元左右,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功能较全、发展较好、具备接待能力的有6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园2个:XX县葡峰山庄、XX县茂盛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省级示范园6个:XX县通和农场、2---生态旅游示范点、龙林山风景区和丰富的文物资源,打造以农家乐为主题,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使XX县发展成了“文

  化名城、醋都葡乡”和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县,带动了全县的农业发展。依托旅游资源建成。如XX区在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寺底村、洞儿沟村、要子庄村、店头村,适应旅游业多层次消费需求,将旅游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发展以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主的文物古迹游、生态旅游和田园风光旅游,使农业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并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依托文化资源建成。即以当地的人文景观为轴心,挖掘其文化底蕴,建成融文化、宗教、民俗、风情、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如XX县龙池山庄,以当地“龙”文化传说为主体背景,4---

  品位档次低,定位不明。有些园区缺少整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论证,没有正确的定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很少,大多数农家乐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简陋、内容单一,和乡村饭店差不多。这样,一方面因档次低而造成社会知名度不高,缺乏人气;另一方面因内容少,容易受农业季节性制约而造成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有的园区一年只营业半年,淡季只好解散员工,关门歇业。

  文化内涵少,特色不浓。在已形成的农业观光园里,大多数只有品种介绍,游客只是能采摘蔬果,品尝果实,无法领略到无形的文化资产。农业观光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是它的特色。有些观光园盲目发展,跟风而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吸引人气,难以持续发展。

  土地流转难,资金不足。

  休闲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综合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投入。

  6---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建成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规模、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络。

  科学合理布局,突出建设重点

  在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功能效益、人文理念、产品特性、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农为本理念,讲求区域特色,强化内部设计,优化分区布

  局,实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

  着力打造西北部山水人文休闲带,南部平原田园风光体验带,北部黄土风情领略带,汾河水源度假带,东山生态农业观光带五条精品休闲观光线路,打响省会城市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在XX县着力打造汾河高效农业园区、西边山生态旅游区、葡萄采摘节、醋文化节;

  在XX区,着力打造无公害蔬菜观光采摘园区、现代农业与生态观光旅游

  8---

  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我市休闲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标准化、功能多样化。出台“XX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评定管理办法”,指导休闲农业发展。搞好相关政策的衔接,“农家乐”经营户应享受减免营业税政策,休闲农业场所销售自产的初级农产品及初级加工品享受免税政策,休闲农业园区用电享受农业用电收费政策。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政府应将休闲农业发展资金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加大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现有的基本建设和资金项目向农业园区倾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和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金融机构应对信用状况好、资源优势显、发展潜力大的休闲农业项目适当放宽担

  10---谈、为示范园区授牌、开展星级评定等形式,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企业收入。

  利用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太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有接待能力,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宣传报道。借助太原农经信息*、太原休闲农业*等*络平台,向市民宣传推介我市的休闲农业景点,吸引市民出城,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里需求。

  12第5篇:凤县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凤县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我县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现状,根据宝中企发[202X]77号文件《关于做好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安排,我局对凤县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发展情况采取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分类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我县休闲农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成为非公经济中最具活力和亮点的部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凤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凤县地处秦岭南麓,历史悠久,古称“凤州”。全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辖10镇2乡100个行政村,11万人。素有“川陕咽喉,秦陇锁钥”之称,宝成铁路、316国道、21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凤县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创建活动,迅速提升了县城品位,并把“旅游兴县”作为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之一,采取“高目标引领,高强度推进,高效率落实”的“三高”精神,倾力打造“水韵江南、七彩凤县”休闲旅游品牌,旅游农业已成为凤县经济的发展的一张名牌。

  休闲农业作为我县旅游发展业的一部分,虽然起步较早,但近年来才得到很快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田野自然风光观赏与参与民俗风情、民俗文化、农家休闲互动,山村农事、特种动物养殖体验为主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截止202X年底,全县共有休闲农业实体401家,其中林麝特种动物休闲互动养殖92家林麝存栏1700头、农家乐163家、县城家庭宾馆108家、农家宾馆24家、快捷酒店14家、从业人数达1545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达6000万元,年户均接待748人、户均收入万元;大型休闲农业、休闲旅游企业2户。其中凤县汇丰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汇丰果园度假山庄二00七年开工建设,二00九年五月对外开放,资产总额19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可同时接待200人就餐、120人住宿,年营业收入60余万元。是以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休闲度假乐园,也是目前我县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度假山庄。山庄设有餐饮部、客房部、儿童游乐场、动物观赏园,有果园和葡萄长廊。餐饮部豪华宴会厅同时可接纳200人就餐,客房部有豪华包间、标准间共有60个床位。农场种植的有葡萄、苹果、花椒、梨桃等各种果树700余株,还有供游客使用的停

  车场、会议厅满足了游客的基本需求。凤县秦海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凤县第一个以羌文化为主题的景区,集餐饮、休闲、垂钓、住宿、梅花鹿观赏养殖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企业,总投资18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200万元,202X年营业收入308万元。该企业今年六月被市政府授予“宝鸡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存栏梅花鹿1100余头,养殖规模在西北五省位列第

  一、在全国排第六,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正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就全县休闲农业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城县郊区型。县城城郊的西庄村、任家店村、草店村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空气洁净,休闲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它们大都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现有农业资源和乡村特色、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垂钓,开设特色休闲农家乐,让游客在工作之余体味山水之趣、体会生计之源、体验劳作之道、体察民生之实、体现农家之乐,使之成为农村、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202X年以来,随着我县“七彩凤县、水韵江南”的旅游业品牌在全省的知

  名度越来越高,游客纷纭而至,县城的接待能力有限,这些村在县政府的号召下,大力发展“家庭宾馆”,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2、园林生态农业型。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我县农村种养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建设初具规模,许多基地同时注重休闲项目配套、观光功能兼容,成为很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利用开放成熟期的果园、菜园、养殖园、生态园等游客入园观景、赏花、采摘、品尝,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取的果农生活和田园风光。

  3、景区周边型。我县旅游景点众多,目前,已开发或初步开发可接待游客的景区共有5个。(即嘉陵江源头生态探险区、通天河森林公园生态观光区、紫柏山景区生态探险区、古凤州人文历史景区、灵官峡互动娱乐旅游区五大景区)三年来共完成旅游休闲项目及产业投资亿元,建设了以环县城山体亮化工程、县城“一江两岸”大型水景灯光表演、180米高喷泉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震撼力、吸引力的特色旅游项目。这些给有经济意识的外地客商和景区周边的农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他们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开设观光、赏景、登山、森林浴、水上游乐等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同时,这些农民结合周围的田园观景和民俗文化,兴建一批

  休闲、娱乐、餐饮设施,家庭宾馆、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从而带动了景区和周边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凤县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做法

  我县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起步较晚,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本着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积极整合资源,聚集全县之力,强势推进,有效促进了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开发工作的全面落实。主要做法是:

  1、规划先行

  在旅游开发中坚持科学论证、规划先行。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旅游规划权威机构为我县量身定做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及17项旅游专项规划。确定了“全县一体、景区多元”的框架。同时将休闲农业纳入整个规划,有序发展。

  2、领导重视

  为了加快休闲农业的推进,对规划中以农家乐为主体的农户采取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全面协调解决农户建设方案和资金等各类问题,有效地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建设速度。

  3、在资金上予以扶持

  我县在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上建立和安排了专项资金,对一些经营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企业给予扶持和奖励;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倾斜,鼓励做大做强。

  4、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结合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开展“公路绿化、水系绿化、村庄绿化、坡面绿化、城镇绿化”等5项造景绿化工程。实施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垃圾集中处理、污水处理等民生环保项目,为旅游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当前我县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县休闲农业虽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但总体上还处在单体规模小、经济效益低、无序发展的状态,还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1、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主要是一些农户在发展休闲农业时,顾虑重重,怕得不偿失,没有效益。一些部门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支持不到位,宣传引导力度不大。

  2、缺乏有效引导和科学的管理社会管理“缺位”。一是当前我县的休闲农业特色不够明确,设计雷同,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经营粗放。二是缺乏科学的管理。经营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是一项新的事业,但多数经营者自身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不足,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做出决策,明显跟不上市场步伐。同时多数休闲农业企业的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培训,素质和服务水平低,管理水平差。

  3、定位不明,品位不高。我县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但整体建设水平较低,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基本处于低、小、散乱状况,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很少。

  4、管理体制不顺资金支持与优惠政策少。主要是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在政府中找不到“婆婆”,社会管理“缺位”。县机构改革后,成立了旅游局、商务局、中小企业促进局,他们都承担着部分管理职能,仅靠一个部门难以牵头组织管理。农民发展旅游农业的资金极其匮乏,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由于相关部门缺乏联动机制和相关项目缺乏整合捆绑机制,真正能够使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经营户得到实实在在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的措施还很少见,专门针对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几乎没有。

  四、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对发展休闲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休闲农业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型产业之一,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的进程,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有效地促进农业资源要素的整合,是较理想的农业转型升级目标模式,符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特别是对于地处山区的凤县来说,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山区富集的资源优势,取得双重效益。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要把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抓好抓实。

  2、加强引导,促进有序健康发展。休闲农业是个新生事物,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否突破瓶颈,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活跃农村经济的助推剂,关键就是要

  做好引导,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是规范管理。要加快制定休闲农业的管理机制,规范休闲农业的项目审批(或备案)、可行性论证及日常管理。针对项目开发中服务设施占地、准入资格、经营范围、活动内容、经营单位的服务质量标准、收费标准、星级评定等,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帮助提高素质和服务水平,组织休闲农业业主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提升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二是搞好市场引导。加大休闲农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吸引多元投入开发,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县外资本投资休闲农业。特别是引导和鼓励一批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农民工,带着资金、经验和信息回乡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发展地方经济。

  3、突出特色,加大综合开发力度。一是要做浓“特色”。开发休闲农业重点要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离开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没有竞争力。因此,必须改变当前我县休闲农业低、小、散、乱的现象,由政府主导,组织农业、旅游等相关部门,根据各地的农业特色结合地理特点、人文景观、精心设计、谋篇布局、开设项目。充分发挥区域、区位特色,依托资源发展休闲观光企业,并根据消费需求,创新发展、突出个性、形成特色。特别是要增强互动体验活动。同时,要注重对休闲旅游农业产品收费价格的管理,保持其经济实惠的收费特点。否则将会大大降低其吸引力,与竞争力失去客源。二是要建好示范样板,休闲农业建设是一项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大事。就当前而言,要抓好精品示范样板,为发展高品位的休闲农业打好基础,做好示范。三是要突出文化特色。开发休闲农业项目必须结合凤县实际,注重文化品位、健康和发扬地方文化特色,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加强现代高科技农业知识的运用示范,加强城乡经济文化交流融合,传播农业文明与科学知识,以达到综合开发、做大做强的目的。

  4、落实政策、优化服务、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氛围。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政策推动是产业发展的助动器,建议应研究出台对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和提供信贷支持的优惠政策。如: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小额信贷、低息贷款等政策。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有关部门要切实为发展休闲农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休闲农业项目审批、办证等过程中提供方便,有关规费收取做到能减则减,能免则免。三是要加强宣传,扩

  大休闲农业的知名度。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重大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重视休闲农业的形象策划与包装,打造休闲农业品牌,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品牌效益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开创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促进休闲农业的做大、做精、做强、上规模、上档次,推动休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凤县中小企业促进局

  202X年8月26日

  第6篇:休闲农业调查报告

  南昌市休闲农业实地考察报告

  毛主席语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现在不仅是我们要往前跑,政府领导也在推着我们往前跑。”这几句话是休闲农业业主们的感慨。他们说得多好啊!看来我市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了。于是我们打起背包,深入农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虽然天下着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车子老旧......但是这些困难丝毫没有挡住我们对工作的高度热情,我们也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跑。

  一、调研概述

  在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20多家农庄业主,一家一家地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地与农庄业主进行交流,从而使我们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找到了突破口。

  二、调研对象

  国鸿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国旺实业有限公司、湖光山舍田园农庄、青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清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怪石岭生态公园、神龙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江西达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南昌菜园、世外驿站、香樟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菲莎谷农业有限公司、花园一号、佰源生态、剑霞锦绣蔬果有限公司、易氏农业公司、海湾龙庄、凤凰沟景区、玉明生态农庄、磊鑫农业公司、金盘农业、梅仙山庄、山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扬帆休闲农庄有限公司、西湖李

  -1一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农庄,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可

  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海湾实业植入了红色文化及抚河文化;梅仙山庄植入了古色文化;湖光山舍打造了民俗文化;西湖李家植入了农耕、道德和民俗文化;怪石岭挖掘了古代琴仙《伯牙》的故事,作为文化主线,穿插在景区的山水之间。金盘、神龙收集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产业中。绿色生态和文化的结合使休闲农业更具有生命力,彰显出我市休闲农业的卓然风采。

  (4)农庄的自然美学和人文美学

  以山岭为主体的怪石岭生态公园,青砖灰瓦的传统建筑风格统一融入到自然山水之间,使人感受到一种古朴、典雅、自然的气息。梅仙山庄的帅家大院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散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凤凰沟的花木和自然生态山林,具有一定的美学研究价值。土色土香的湖光山舍田园农庄总是让人感到那么熟悉,亲切。南昌菜园规模宏大,自然生态与现代人文相结合,将会成为一个南昌休闲农业的典范。按浙江乌镇水乡风格打造的清晨度假村,简略中显精致,传统中显时尚。

  (5)养殖业和种植业突出特色,各显风采

  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农庄当中,特色养殖的例子有:扬帆农庄的贵妃鸡、珍珠鸡,世外驿站的瓦灰鸡,佰源生态的野鸭,凤凰山庄的孔雀、野鸡、鲟鱼、鳜鱼、长吻鱼等。

  特色种植的例子有:梅仙山庄的高档水果——蓝莓,湖光山舍的热带水果——火龙果,金盘农业的胡柚和果粒橙,山川生态的红柿,达仁

  -3辟旅游黄金线路等。

  同时,业主们迫切期望能尽快地搭建起*络销售平台。在保留线下推广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线上推广。线上、线下这样一种双管齐下的营销方式,对于产品的推广可以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

  关键词:专业人才

  4、有的业主提到的问题很有前瞻性和专业性,已经开始在为今后的一个长远发展,做人才储备工作,这一点很超乎我们的想象。希望协会为他们多推荐休闲农业这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并希望协会提供或编撰休闲农业现代管理的书籍或资料。

  关键词:学习交流

  5、业主希望能够定期组织外出学习或考察,同行之间多沟通、学习,多借鉴

  别人的经验,做到取长补短,然后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休闲农业。

  六、通过走访发现的问题

  1、有的业主由于前期设计规划,没有聘请专业人员,仅凭个人的兴趣和意识,造成服务设施建设不规范,一边是资金短缺,又一边又是造成资金浪费。在项目规划上,缺乏自己的个性,没有突出亮点,相互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

  2、项目投入的重复性、雷同性比较严重。卖萝卜赚钱,大家都来种萝卜;卖青菜赚钱,大家都来种青菜,有种一哄而上的趋势,在产品投入方面比较盲目。

  3、加强农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素质

  -52、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南昌休闲农业协会将建立6大产业集群,申请6至8个国家五星级休闲农庄,8至10个省级五星级休闲农庄。

  3、在202X年十月份前筹建小额贷款互助担保基金,为帮助解决会员的困难提供小额贷款。

  八、未来南昌休闲农业要体现的3个主要特点:

  (1)科技

  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所以休闲农业要走现代科学道路,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搭上科技的顺风车。另外,要不断寻求创新,有创新才有突破,才能在众多的产业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像我们走访过的青岚生态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果树种植全部采用滴灌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约很多生产成本。果树种植全部规范化、合理化,修通了公路,将整片园区联系在一起。

  (2)集中

  休闲农业项目要集中,突出规模。在我们走访的农庄当中,各家的规模大小不一,大则几万亩,小则几百亩。无论规模大小,但是一定要形成规模,。不能太分散,要集中整治,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可以提升休闲观光价值。像我们走访的金峰茶园,茶园种植面积很宽广,将近有1万亩,都是集中在一起。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茶树,既可以形成景观效益,也有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3)环保、低碳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环保、节能、绿色、低碳”的理念越

  -上拉出一部分,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拉动消费,例:消费100万的企业,奖励10万。这样市场大了,企业就会想办法扩大规模,员工每天有事干了,服务质量就上去了。

  十、关于我们:

  在南昌市休闲农业协会办公室成立以来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到各大农庄进行走访调研,完成了这份5000余字的调研报告。

  由于我们在之前,从未从事过休闲农业的工作,缺乏协会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只有在工作当中一边学习一边积累。一个月的工作时期,很难将协会成员存在的问题摸索得那么清楚,有许多事情还要进一步了解、完善,然后逐步解决。

  这次实地考察,对于我们而言有很重大的意义。不仅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南昌现在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而且也发现了诸多的问题。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对协会下一步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协会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此,我们将协会打造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智囊团”,充当好休闲农业业主与政府的桥梁;当好我市休闲农业的“代言人”,打造整体形象,统一对外宣传,实现共同提升;做好我市休闲农业的“服务员”,维护会员的权益,解决会员的难题。为推动休闲农业提升做好服务工作,为发展具有南昌本土特色的休闲农业而努力奋斗。

  第7篇: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调研报告

  近年来,明溪口镇依托酉水河的开发,着力做好生态农业和水利旅游两篇“文章”,初步构建起沿徒骇河集垂钓、游泳、餐饮、水上赛事、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开发项目。在有机整合水面、土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实行水上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岸上发展高效农业及水文化观光的综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渔业、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旅游文化功能,不断提高综合效益。202X年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下,明溪口镇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情况

  明溪口镇位于沅陵县西北部,镇域面积平方公里,东与沅陵县借母溪乡接壤,西与古丈县、永顺县交界,南与二酉乡、北与借母溪乡毗邻。东经110°05∽110o25′,北纬28°22∽28°57′之间。最低海拔130米,最高海拔米,平均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年平均气温℃,常年平均日照138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202X年5月由原高砌头乡、明溪口镇合并为明溪口镇,镇址在原高砌头乡政府驻地。202X年10月,明溪口镇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对原33个村(居)委会进行了合并及调整,现辖16个村,2个社区居委

  会,175个村民小组,11个社区居民小组,4986户,22700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00余人),耕地面积17974亩,其中稻田而积16470亩。全镇涉及移民12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540户,2068人。这里水域景观恢宏,自然风光诱人,名胜古迹众多,水文化底蕴丰厚,远离城市,空气清新,有槐林晚照、莲池月夜、水上翠屏等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传奇人物故事等,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明溪口镇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以酉水河和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沿酉水河和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建设生态森林公园、钓鱼台、水文博物馆、人树园等观光景点,为游人提供了休憩、游乐、就餐、住宿等服务功能的休闲娱乐成所,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同时,为满足了现代休闲所需,充分利用现有观赏资源,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结合现代休闲娱乐方式,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渔家乐餐饮项目,设有餐饮、品茶、垂钓、快艇观光等功能区,凭借沿三河湖地域特色和独到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提供餐饮、住宿、垂钓、观光等服务,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三河湖风情。建成后将会成为都市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农业方面发展了以韭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种植业,计划到202X年,在酉水河畔建成80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园。该示范园以种植观赏、和体验性较强、无污染生态农业作物为主,形成高标准、多季节生态农业立体景观带,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使人们领略

  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逐步构建融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体系。

  202X年,我镇计划安排50万元,用于该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的建设。为给

  休闲观光农业搭好平台,堡集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出了“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开发、体现特色、稳步推进”的实施意见,对该示范点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为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服务管理水平,从202X年开始,我镇将开展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硬件设施、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定。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也将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体系。

  (二)在3到5年内打造自己的绿色果蔬食品品牌;集约化管理,建立立体的科学管理体系;带领当地一千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三)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项目审批,争取一期50万资金到位,完成进园道路、果园具备栽种条件。到202X年,将建成80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园。

  二、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毕竟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一些不容易忽视的问题,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观光休闲农业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措施。对发展观光

  休闲农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和有效的宏观管理,缺乏完整的观光休闲农业总体规划,目前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对开发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

  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民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观光休闲农业需要经营者具有

  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一时尚难以适应,从而制约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三)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这一新产业的发展,目前无论在社会舆论氛围方面,还是在政府鼓励导向等方面都还比较欠缺。在群众和社会团体还不能充分认识的阶段,需要国家大量资金支持来启动项目的实施。

  (四)低标准的观光休闲农业会使游客产生厌烦情绪。城市人到观光休闲农园度假,是为远离工作和城市的喧嚣,彻底放松,但由于现有休闲农业园区建设

  标准不高、服务单

  一、功能不全往往会使游客产生厌烦,留不住客人。

  三、科学开发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是发展观光农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要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与推进城市化建设协调统一,科学地搞好项目的布局规划。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一哄而上。并充分考虑交通、水电、通讯、接待等配套设施,避免建设中的盲目行为和短视行为,保证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因地制宜,保持特色。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必须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生产状况和生态环境等特点,并充分考虑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着重在地方特色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上做好文章。因地制宜,精心策划,优势互补,保持特色,求新、求异、不求全,避免重复建设。

  (三)保护资源,持续发展。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要趋利避害,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节约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代人与下代人共享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四)积极引导,加强宣传。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来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一是规划引导,二是特色引导,三是市场引导。加强宣传,有助于扩大影响和提高知名度。一方面要通过新闻媒体等,采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休闲观光农业,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造休闲观光农业的良好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开发建设。重视休闲观光农业的形象策划与包装,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品牌,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品牌效应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把休闲观光农业的做大、做精、做强。

篇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篇一)

  近年来,我县利用农业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的休闲、观光等功能,通过多种方式开发旅游资源,策划包装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示范和引领,努力打造以田园风光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主题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提升带来了助推力。

  一、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县目前已建成省、市、县、镇四级示范园区14个,分别为:襄河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荒草圩现代农业示范区、石沛现代农业示范区、六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墅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字百子现代农业示范区、二郎口(曹埠)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马厂镇现代农业示范区、西王镇现代农业示范区、二郎口(峨嵋)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字镇金坝特色水产示范区4个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古河镇林农现代农业示范园、武岗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十字镇花山湖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乡镇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在申报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分别为:西王镇现代农业示范区、马厂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年1月,全椒县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近几年不断完善,同时加强对示范点的投资、改造,休闲农业和乡

  村旅游已逐步成为我县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亮点。

  二、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立足我县农业生产特点、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结合我县“十三五”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明确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打造。同时建立服务机制,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指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项目规划等服务,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

  二是创建推介品牌结硕果。以传承耕读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家园、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打造出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镇),培育出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点。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安徽省五星级农家乐2家、省级农家乐示范点1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1家。

  三是培育发展典型显特色。积极引导采取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的发展新思路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举办了一些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公益性强的农事节庆、赏花观景、休闲

  采摘等活动。如四季花海牡丹节、二郎采桃龙虾节、大墅龙山桃文化旅游节、马厂葡萄节、辉隆桑葚节、周洼健身节等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介作用。全县休闲农业从业人员3500人,其中农民就业1500人,带动农户2000户。

  四是提升融合效应促发展。通过美丽乡村和休闲农业示范园、休闲农家乐品牌创建,不断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与三产的融合,在加大休闲农业宣传力度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积极打造我县春天赏花、早春踏青游玩,夏天采摘、品特色美食,秋天观神山红叶、体验农耕收获,冬天祈福走太平为主题的四季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了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其他发展好的地方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当前,我县投资在农业上进行观光旅游的资金不多,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指导思想不明,定位不准确,特别是缺乏对如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包装卖点、营造氛围,如何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措施有机结合的系统研究,导致目前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打不出品牌。

  二是规划指导不力。对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没有制定

  总体规划,工商资本投资我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都是根据各自的喜好进行投资,大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既没有规划作指导,更谈不上有效利用资源,基本上是自发组织,自行设计,自己建设,自主经营,甚至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三是环境功能不适。农村脏、乱、差现象还随处可见,有的乡村道路不畅,又窄又陡,景点分散,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标牌标识、给排水、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极不配套;有的农家乐用餐环境和住宿条件较差,“吃住行游购娱”等不可或缺的六要素差距大。有的游客来了,“有钱花不出去”,想玩没地方玩,想体验农家生活,却无处安身,导致老人不敢留,小孩不愿留,中青年人只得走的局面。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乡村旅游涉及农业、林业、环保、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和机构,与美丽乡村建设、社区发展、小集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和行业之间不能协调联动,“谁都管谁也不管”,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牵头,无法协调和调动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户的积极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

  四、工作建议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各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根据现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

  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镇、村,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管坝牛肉、马厂酥笏牌、环滁滁菊、广平麻油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

  (四)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全椒的生态美景,积极开展“生态全椒”、“绿色全椒”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全椒在外的知名度。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

  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采摘节、农事体验活动,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生态全椒”为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篇二)

  为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我们对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网上调查及专题调研,对当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做一个全面的分析。目前,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上到下已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扶持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已成为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工作中的重要抓手。

  一、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星级农庄51家,省五星级23家、省四星级17家、省三星级11家。通道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分别于2012年、**年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麻阳万盛休闲农庄种植的万亩“香橙园”**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田园”称号,中方县大松坡“南方葡萄沟”**年被评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年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侗文化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新晃县扶罗乡专业合作社生产

  的“侗藏红米”被纳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统计到**年底,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472家,休闲农业村32个,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58个,年接待游客605万人次,同比增长16.5%年实现经营收入13.6亿元。(其中农副产品收入8.1万元,其他经营收入5.5万元)同比增长16.5%,利润总额2.4亿元,同比增长22%,解决农民工就业2.2万人,联结当地3.68万农户.农民工年均收入2万元。

  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发生根本改变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单纯的乡村娱乐、农家餐饮“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初级发展模式的规划引导,突出抓好休闲农业基地建设和与主导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的融合发展,着力探索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不断提升农庄核心竞争力,有效地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地休闲农业在发展模式和整体产业发展的引导上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变化。

  1、突出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在各地加大了对单纯的乡村娱乐、农家餐饮“农家乐”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规划引导同时,充分发挥休闲农业企业三产联动的优势,突出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产业深度结合,地方文化渗透度、周边农户参与度,休闲农业经营特色逐步显现。如沅陵茶叶,新晃的肉牛,芷江的鸭,麻阳的柑橘、葛根,中方蔬菜、葡萄,洪江的竹制品,会同的油

  茶、木制品,**的茯苓、杨梅及通道的兔肉制品加工等。这些特色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中方县**年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2万亩,全县刺葡萄总产量达7.6万吨,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质量认证,2012年已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年“湘珍珠葡萄”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该县以桐木镇大松坡村为核心,依靠4000亩刺葡萄产业,发展葡萄架下的休闲农业,形成了城乡激情采摘、观光旅游、农家美食、休闲垂钓等生态农业的发展格局,目前,新建以湘珍珠刺葡萄为主题的农家乐12家,乡村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年在葡萄成熟季节接待游客10万人次。引进投资亿元,年产万吨刺葡萄的大型酒庄,生产干红、白系列刺葡萄酒10多个品种,彻底解决了淡季销售难的问题,大松坡村已通过aaa景区验收。“中国南方葡萄沟”、“中国刺葡萄之乡”享誉三湘四水,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世界之最”认证的“百年老藤”刺葡萄更是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年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婚纱摄影、钓鱼、千人自驾游、绿色骑行、农家乐、采摘体验等旅游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4000万元。以刺葡萄产业为依托的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好产业。“中国南方葡萄沟”已经成长为**乡村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突出融入旅游圈发展休闲农业。通道县作为一个侗族特

  色浓郁和生态资源丰富的山区县,最明显的优势是资源丰富,最独特的资源是大桂林旅游圈与相对原始的民俗风情生态资源并存。近年来,该县加快了与大旅游圈发展的融合步伐。每年定期与桂林、柳州市政府召开旅游发展研讨会,沟通协调旅游发展措施,深度融入大桂林旅游圈。对接长株潭和“两广”旅游市场,在每年的旅游旺季,组织休闲农庄、旅行社、景区负责人到长沙、广州、南宁等城市召开旅游推介会,效果明显。在主动融入大旅游圈的基础上突出产业化发展路径,在休闲农业发展上着力突出和彰显侗文化元素。一是休闲农庄建设风格坚持侗族建筑艺术特色。全县休闲农业从总体规划、建筑艺术,到建设施工和装修,统一由县委、农业委组织住建、国土、旅游等部门审核、监督和验收,确保侗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确保侗族建筑艺术的传承。二是实施民居改造。按照“侗族特色天人合一”的原则,对县城、皇都、芋头、坪坦古侗寨进行立面改造,是休闲农庄与民居、公共建筑浑然一体,成为乡村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三是提升品牌形象。近年来,先后举办了“春节系列侗族民俗活动”、“大戊梁歌会”、“月地瓦”、“芦笙节”、“过冬节”、”六十周年县庆”等活动,有意识地在各个景点景区和侗寨进行,有力提升了通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该县皇都侗文化村积极打造“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复合型旅游农业综

  合体。景区核心区在加快提质的同时,突出“侗文化原生态体验”主题,打造五星级大侗寨农庄,大农庄里面有小农庄、农家乐等乡村闲情,有鼓楼、风雨桥等侗寨美景,有“一月一节”等文化大餐,有合拢宴等侗族盛宴,等等。景区核心区外,建设有果蔬采摘体验园、农耕体验园等,联合周边坪坦、芋头等申世遗侗寨,连片打造五星休闲农业庄园,形成产业链条,推进集群发展。通过创建4a景区和打造五星农庄,皇都侗文化村的影响力持续放大,“侗寨游”不断升温。**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0余万元。

  3、突出结合文化产业发展休闲农业。麻阳县文化独特,底蕴深厚。苗、汉、瑶、回等15个民族在此和谐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盘瓠祭”和“花灯戏”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盘瓠文化实物留存最多、非物质形态文化保存最丰富的地方。民间绘画蜚声全国,多次参加海内外展出,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麻阳县倾力打造“中国长寿之乡”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围绕这一目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县域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布局中,把冰糖橙、高山富硒刺葡萄、高山蔬菜、黄桃、猕猴桃、白鹅养殖和高山肉羊养殖作为长寿文化重点支撑

  产业,重点发展西晃山长寿农业产业中心,“中国长寿之乡—生态苗乡、长寿麻阳”这一品牌,依托麻阳丰富的山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从事名优水果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农业,珍稀林木种植,优良种苗培育等产业。如:麻阳诚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颖园农庄)以文昌阁乡坳头坪村为核心,连同周边祖冲村、黄坳村、罗家冲村等村,集中连片集约荒坡荒山5000多亩土地流转开发。**年已完成1500亩的弥猴桃的种植和搭架;800亩的红叶冬桃和黄桃种植;500亩野果和其它水果的种植;1500亩以上的各种名贵花草的种植。做到月月有花开、季季有果摘,目前已投资近亿元。积极打造**第一个“国家西晃山农业文化公园”项目。

  4、突出茶叶品牌建设,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神韵大湘西、潇湘碣滩茶”品牌整合力度,出台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市**年茶叶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奖补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市财政安排了30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加大与央视、省市电视台、新闻媒体、网站微信平台等多家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在全国300个高铁火车站已上线播出“碣滩茶”宣传片,“千年贡茶、**

  碣滩”广告已经登陆央视7台、央视13台播出。积极参加农产品品牌评比活动,**“碣滩茶”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并作为茶样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茶萃厅。全市已有28家茶叶企业被授权使用“碣滩茶”,初步完成全市“碣滩茶”公共品牌整合工作。在全市开展茶叶品牌整合过程中,中方县华汉茶园山庄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山庄是以生态茶园为主题,集农家餐饮、乡村娱乐、会议住宿、茶叶采摘、农耕文化、下乡知青生活体验等主题活动。**年被评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即年被**市教育局挂牌成为中小学、幼儿园等学校的科普实践教学基地,被国家农业部和共青团中央同时评为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称号。华汉茶园山庄是以茶文化为依托,茶园功能分区设计分为:茶文化风情体验区、茶生态观光区、茶种植示范区、禅茶休闲度假区。设计充分考虑茶园原有良好的基础和游人体验的多样性。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年营业收入达到3700万元。年增长率12.%、安排当地农村劳动力150人,占职工总数的75%;近两年发放农民工工资总额平均递增率为11%。公司以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为目的,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茶旅融合””的一张特色名片,5、突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我市是为数不多的休闲农业资源优势区域之一,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当前,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一片利好,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突出**亮点,彰显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发展,是休闲农业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规划制定了沅澧山水之旅、原生态侗苗风情之旅、生态丹霞之旅、古城古镇古村之旅、长寿文化之旅等五种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并以鹤城、中方、**、溆浦四个县市区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做为重点建设区域打造,重点策划了新晃侗民俗生态休闲农庄集群、芷江客仁棚村和碧河村旅游、通道县侗寨旅游、溆浦县山背花瑶梯田等四条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今年,洪江市、麻阳县成功地举办了“柑橘”节,**县、中方县举办了“杨梅节”、通道县举办了“侗族大戊梁歌会”、**县成功举办了“稻花鱼节”,通过举办休闲农业节庆活动,聚集了人气,获得了较好收益。

  溆浦县山背村位于雪峰山中,是花瑶群众集中聚居地,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山高路远、交通落后,全村1900多人,贫困人口占三分之一。但该村有着独特的梯田风光、花瑶民俗、稻作文化、历史人文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很大,但养在深闺无人问。

  **年5月原大康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黎明返回溆浦老家从事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成立了雪峰山旅游文化公司。决定对山

  背村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首先,从村级公路提质改造入手,投资300多万元修建了6公里高标准通村公路,解决了山背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其次,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种植优质猕猴桃、金银花等2000多亩。三是对绵延15里、层层叠叠800多级、面积2200多亩的梯田景观进行了保护性改造。四是对花瑶村寨、房屋进行了民族风貌改造。形成了梯田观光、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休闲农业、山地运动等五大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人均月工资收入2800元。如今的山背村已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旅游村,山背梯田也形成了一道乡村美丽田园风景。

  三、我市发展休闲旅游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休闲农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发展单一。**目前上规模的休闲企业(年经营收入500万)企业只有67家,占全市休闲农业企业的14%。大多数农庄缺乏产业支撑和特色产品。因休闲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者多为当地农民,文化较低,忽视了农业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使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功能不配套,大部分农庄果园只供游人观光,采摘果实,垂钓只供钓鱼。尚未形成休闲乡村旅游所应有的氛围。在项目设计模式上雷同,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产业和拳头产品,同质化竞争趋势明显。

  2、休闲农业经营理念落后,不注重整体规划。从调研的情

  况来看,大多是休闲农业农庄,占70%以上休闲农庄没有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在经营观念上,一是整体观念落后。开发者在进行休闲乡村旅游开发时,不注重规划。在建筑风格上只注重成本和耐用,不考虑围边与大自然的统一协调,没有融合当地的乡村风貌。同时,开发者还经常“跟风”,见什么赚钱搞什么,大家都一窝蜂的上,结果市场不买账,造成资源闲置浪费。二是经营理念有偏差。受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市场定位不准,经营理念有偏差,从而产生了两种误区:一方面只注重休闲旅游功能,没有建立农业产业基地,经营收入波动起伏较大。三是开发环境较差,部分投资者在开发建设中,会遇到当地百姓的阻工、闹事。如:泸阳镇的伊江庄园,目前游泳池主体工程已建好,泉水一直引不进来,当地老百姓不支持、不配合休闲旅游开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的花海中间夹杂有一小块荒地,十分影响景观,而那小块荒地就是当地百姓不愿意流转的土地。

  3、休闲农业企业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目前,大部分休闲农庄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制约: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差。目前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的公路,路面狭窄、路基状况差,存在安全隐患,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进入性和可容性以及景区点互通

  连接性差,使众多游客“望路生畏”。二是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县城缺乏上档次的酒店、宾馆,旅游旺季接待能力不足。旅游休憩服务设施不足,缺少必要的停车场地、旅游公厕以及休息场所等设施。三是休闲旅游融资难,虽然国务院、农业部、省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及鼓励措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在县级层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难以突破资金和发展机制瓶颈,大多数县没有成立休闲旅游开发投资公司,没有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旅游投资领域。职能部门配合协调不力。

  4、休闲农业企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当前,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每年都很多,但落实到小农庄企业的仅有几家,很多农庄受到了条件的限制,享受不了惠农政策的扶持,大部分农庄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求发展,很大一部分农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路、桥、电还要自己来投资修建,如:**青龙界农庄几年累计已投资路桥建设达700万元。有关对口部门对农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纳入年度整体建设规划中。

  5、休闲农业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多数休闲农庄没有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经过专业培训的管理人才。在安全、餐饮、住宿、环保、卫生、服务等多方面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水平不高。卫生习惯较差、服务意识淡薄,乡村旅游景点缺乏规范管理,通过院校培训培养的旅游人才不愿到农村就业等原因。乡村旅游产业从创意、策划、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人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对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围绕打造“五溪休闲胜地”的发展目标,力争到“十三五”末,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合理;产业地位明显提升,重点打造10个休闲农业产业园、50个五星级休闲农庄、10个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提供农民就业岗位20万个;休闲农业及相关产业年经营收入达到50亿元、年游客量达到4000万人次。

  1、高起点谋划全市休闲农业。当前,休闲农业已经由自发阶段向政府引导阶段转变,已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业发展的新的亮点。要按照“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建设部分重点项目,以点带面,以核心带动边缘,推动我市休闲农业全面发展”的思路,按照《**市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30》的总体部署。各县(市、区)要以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为契机,按照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从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确定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潜力,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与当地村庄建设规划、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确保规划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延续性。

  2、重点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加快休闲农业发展,重点在提质上下功夫: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创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的契机,使之成为全市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二是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科技含量高的休闲农业园区,条件成熟的县(市、区)要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区发展。三是进一步强化休闲农业产业支撑功能。做大第一产业,扩大种养规模;承接第二产业,做到购有特产;优化第三产业,做到优质服务;努力实现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四是重点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庄和休闲农业企业。

  3、加大休闲农业市场开拓力度。一是加强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整合信息发布资源,搭建多媒体、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发布平台,加大休闲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要利用各种载体捕捉亮点,形成焦点,汇聚热点,提升**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重点推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专场促销、旅交会推介、旅行社外联促销、网络营销平台推介等多种方式加以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体验**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三是依托民俗节庆,做好营销活动。策划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休闲农业节庆活动,聚集人气、提升形象、扩大效益。合理整合一定区域内的农业节庆活动,举办省级首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

  3、进一步强化管理提升品质。一是扎实做好休闲农业企业星级评定工作,帮助其规范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休闲农业人才引进力度。二是加强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尽心竭力搞好服务,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发展。三是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办班、现场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开展针对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农庄管理层和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经营理念、服务意识、服务技能,促进休闲农业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五、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1、建议出台省级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机构改革后,机构职能要进一步理顺,当前很有必要出台一个关于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以进一步凸显农业委对休闲农业的管理职能,并进一步加强各市州、各县市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休闲农业提质增效。

  2、建议加大对休闲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过来,各级十分重视休闲农业发展,但资金支持力度不大,主要是给“帽

  子”,真金白银的扶持不多,建议参照“百千万”工程扶持“百企”的模式,在全省范围内精选几个休闲农业示范县和一批休闲农庄进行重点扶持,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推广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篇三)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以建设“美丽**,红色福地”为目标,坚持“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旅游新理念,以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和休闲农业示范点、星级农家乐创建为抓手,积极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旅游项目,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成功入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亮点。

  一、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创建旅游富民示范村1个、旅游专业合作社2家,创建农家客栈17户,新增农家乐16户,创建农家乐示范户2户,新增床位190余张,解决贫困农户460人就业,直接拉动2000人脱贫。截止6月底,全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4.11万人,同比增长37%,实现旅游收入1225万元。

  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县城郊区型。县城近郊的城关镇、金洞乡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主要依托当地优良的自然环境、现有农业资源和乡村特色、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开设特色休闲农家乐,开发了休闲垂钓等旅游体验内容,让游客在工作之余体味山水之趣、体会生计之源、体验劳作之道、体察民生之实、体现农家之乐。

  二是生态农庄型。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我县农村种养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建设初具规模,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许多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注重休闲项目配套、观光功能兼容,成为很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黑河林苑山庄、兴化高效农业示范园等均属此类型。

  三是景区周边型。**县旅游景点众多,景区周边农民纷纷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结合周围的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兴建了一批休闲、娱乐、餐饮设施和家庭宾馆,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从而带动了景区周边休闲农业的发展。

  四是公路沿线型。主要以316国道、火车站、县乡公路和旅游线路沿线特色餐饮为主,辅以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主要解决休闲旅游者吃饭之需。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思路,融合发展。我县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

  游深度融合,按照”以乡村旅游促进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县乡村旅游工作实施方案》、《**县农家客栈农家乐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以“互联网+旅游”的模式,发展旅游电商25家,开展农家客栈、农家乐餐饮网络预订、网络代售景区门票、旅游商品和当地农特产等业务,有效促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二)科学论证,完善规划。编制了**县《旅游总体规划》、《张果老登真洞景区详细规划》、《云屏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详细规划》、《云屏山地旅游区高山草甸营地公园功能区重点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云屏山地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云屏山地旅游区总体规划》、《云屏乡棉老村乡村旅游规划》等规划,支持保障乡村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三)强化宣传,展示形象。通过开通**旅游公众信息平台、旅游微官网、云屏三峡旅游景区“互联网+旅游”公众信息平台、制作旅游指南和宣传图册、赴省内外开展旅游推介会等一系列举措,宣传和展示**乡村旅游新形象,吸引更多客商来**投资旅游。同时,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在各景区设置wifi点21个,并协助全县星级宾馆(饭店)、农家乐、农家客栈开通无线网络,建立了门户网站,方便游客上网浏览旅游资源、订餐订宿。

  (四)突出特色,树立品牌。“特色”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关键之所在。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了以“住生态屋、吃养生餐、喝长寿水”为主题的云屏养生休闲度假型,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品农家乐”为主题的杨店农业观光体验型,以“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唱红军歌”为主题的太阳红色文化传承型等多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同时,以留住“乡愁”为主题,深挖民俗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成功创建了甘肃首批历史文化街区杨店古建一条街,极大地提升了**乡村旅游知名度。

  (五)完善设施,提档升级。与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改善村组道路、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完善标识、标牌、参观廊道等配套设施。加强运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有效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改善经营环境,提高管理水平,争创星级农家乐、农家客栈,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之路。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滞后。目前,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乡镇和村组对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不能及时跟进,忽视了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还处于建农家乐的初级阶段。

  (二)地域特色不显。我县乡村旅游大都是由农户自发发展起来的,缺乏科学规划指导,导致重复建设较多,资源利用率低,景点雷同现象严重,对游客缺乏吸引力。

  (三)资金投入不足。在发展乡村旅游时,部分农户缺乏资金积累,而政府受财力所限,投入的扶持资金也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体制机制不顺。乡村旅游涉及农业、林业、环保、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和机构,各项扶持政策也是“政出多门”,由于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致使政策效应不能充分释放。

  (五)深度开发不够。我县乡村旅游大多局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打打麻将,钓钓鱼”的经营模式,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利用,缺乏独具特色的休闲项目和拳头产品,无法满足游客心理预期。

  (六)管理水平不高。受农民自身条件限制,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和素质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壮大。

  四、几点建议

  (一)统筹安排,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在全面普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制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实现与全县旅游规划、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对

  接。突出发展重点,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田园文化、休闲度假文化和饮食文化,避免相互雷同、重复建设,提高乡村旅游开发效果。

  (二)整合项目,构建多元投入体系。借鉴外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对所有支农项目梳理整合、统筹安排,集中财力、集中资源办大事。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贷款贴息、奖补结合等手段,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手段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懂经营、会策划、有品位的企业家,把优质旅游资源变成优势旅游资产。

  (三)示范带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结合“美丽**,红色福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示范区,完善道路交通,整治村容村貌,强化配套设施,努力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设计推出更多文化内涵丰富、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逐步实现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食宿、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有效增加游客停留时间,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游客满意度。

  (四)发挥优势,实现特色化错位发展。立足**资源优势,按照突出特色、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大力提升景区景点品味,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重点打造以云屏、站儿巷、泰山、广金为主的生态观光旅游;依托当地特色农业资源,重点打造以杨店乡灵官村、豆坪村和鱼池乡乔河村为主的现代农业体验游;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以纪念革命先辈、接受爱国教育、重走红军路为主题,将城区至太阳村、前川村的乡村旅游注入红色元素,使乡村旅游成为弘扬**兵变革命精神的有益补充。

  (五)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水平。理顺管理体制,明确部门责任,建立由旅游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净化旅游市场环境,确保乡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培养和引进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导游,奠定乡村旅游开发的人才基础。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训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经营业主及服务人员,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鼓励能人返乡,聚合人才、资金、资源优势,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协会,提升管理水平和建设档次。

  (篇四)

  根据**省农委《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黔农办发[**]230号)文件和市农委的相关要求,我局积极安排相

  关部门,认真开展此项调查工作。通过在各镇农业服务为中心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对全县范围内的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线路、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观光采摘园、农家乐、休闲农庄等发展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县受传统农业发展因素的限制,休闲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主要以农家乐为主,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庄等休闲农业也在探索起步中,目前,我县有农家乐90家,投资总额达8667万元,其中休闲设施投入达1799.09比例,营业收入6161.6万元,利润达35.6%,有桃花江和核桃坝国家级示范点2个,皆于**年获得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授予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荣誉称号,土地使用面积达4110.49亩,已有建筑面积347.99亩,受益农户达7950户,拥有床位数640、餐位数11683位、车位数2453个,年接待游客量184.615万人,接纳会议及培训人数1570人,带动长期就业人数达500人。

  二、发展优势

  1.交通优势。**县距**市中心城区70公里,距省会贵阳200公里,距黔渝高速公路70公里。326国道和204省道交汇县城,杭瑞高速、**机场、沿江渡港口和规划建设的黔北高速、昭黔铁

  路等构成示范区重要效能枢纽。县内形成“二横、二纵、二连线”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100%的乡镇和70%的村通了油(砼)路,县城到达最远的乡镇所在地仅需1.5小时。

  2.环境优势。**山川秀丽、生态良好,佳境胜地众多,人文景观丰富,素有“**高原明珠”和“黔北小江南”之誉,环境优美、气候凉爽,森林覆盖率高达60.08%,境内无重污染企业,空气和水体干净,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县”。同时我县从**年开始大力发展以“四在农家”和黔北民居小村寨为载体,以茶叶、优质稻、精品水果等特色农业为支撑的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业。目前全县有茶叶、优质稻、精品水果、烟草现代高效农业园区4个,已建设黔北民居40000户以上,打造村容整洁的自然村寨700多个,形成了镇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点,组有示范户的美丽新农村格局,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已建成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12个,已发展乡村农家乐、度假村120家。

  3.旅游资源优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司令部旧址”,国家aaa级景区“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茶海生态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核桃坝—龙凤风情茶庄”,**省十大魅力景区之一的“中国茶海”,省级风景名胜区“湄江山水画廊”、“十

  里桃花江”,国内最大的天生桥群和喀斯特博览园“百面水风景区”,具有极高医疗矿泉水价值的温泉等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避暑旅游、科教之旅、红色之旅正蓬勃发展,“中国茶海?休闲**”旅游品牌日益彰显魅力。**年累计接待游客2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8亿元。

  三、存在问题

  1.发展不平衡。从全县农家乐的调查情况来看,受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县休闲农业发展很不平衡,如县城周边湄江镇、黄家坝镇和鱼泉镇等镇发展较好,而基础条件较差的西河镇,天城镇、马山镇、新南镇、高台镇、石莲镇等镇在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几乎是空白。

  2.特色不够多。除少数农家乐能够立足于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依靠乡村旅游景点开发,打造出独特的经营品牌,来吸引四方游客之外,大部分的农家乐依然是经营规模较小、形式和内容单一,设施不全,定位不准,只限于简单的餐饮和娱乐,没有向高品位、上档次、多功能型农家乐经营模式转变,导致客流量不稳定,容易造成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整体效益较低。

  3.资金投入少。休闲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综合产业,无论是修建基础配套设施还是发展特色农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各级政府对这方面又几乎没有投入,经过调查,很多农

  家乐由于资金不足,他们的很多好的想法、规划都难以实现,导致农家乐难以形成规模化、品牌化。

  4.管理跟不上。由于农家乐基本上都是个体经营性质,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经营和规划布局方面知识,也没有接受必要的知识培训,组织能力和管理技能欠缺,在经营上常常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跟不上,甚至出现宰客现象,与顾客的要求相差甚远。

  四、对策建议

  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使农民能利用这个产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要使生态环境更绿色,使它能真正成为发展新型消费生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

  第一,要提高认识。目前政府对发展休闲农业认识不一致,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宣传部门要加强对休闲农业的研究、宣传和推介,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要坚持科学规划。发展休闲农业受文化和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与农业区域布局相关联。因此,必须要做到有序发展、合理布局、规模经营。要加强对发展休闲农业的统筹规划,把休闲农业规划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资源节约和美

  化环境的理念贯穿于规划的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要坚持突出特色。休闲农业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特色,开发休闲农业要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上做文章。要注重吸引游客参与,并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个性化的休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第四,要坚持加大投入。投入不足始终是困扰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强在道路交通建设、乡村旅游景点打造、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鼓励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

  第五,要坚持优化服务。发展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服务始终贯穿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要十分重视休闲农业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休闲农业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篇五)

  一、现状近年来,海东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在突出海东高原特色农业优势的基础上,依托农村自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农业

  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为基础,以生态环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出发点,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以功能多样化、投资多元化、发展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业已成为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载体。截至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845家,其中:农家乐746家,休闲观光农园(庄)6待游客501.8万人次,营业收入69075.6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入9900万元,利润总额达到22158.3万元。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达12238人次,其中农民就9609人,带动农民将普通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二、存在问题(一)品位档次低,定位不明。有些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缺少整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论证,没有正确的定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高品位、高档次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很少,大多数农家乐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简陋、内容单一。一方面因档次低而造成社会知名度不高,缺乏人气;另一方面少,容易受农业季节性制约而造成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有的园区一年只营业半年,淡季只好解散员工,关门歇业。(二)文化内涵少,特色不浓。在已形成的农业观光园里,大多数只有品种介绍,游客只是能采摘蔬果,品尝果实,无法领略到无形的文化资产光园盲目发展,跟风而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吸引人气,难以持续发展。(三)土地流转难,资

  金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越来越少,农民意识到土地的潜在价值,不愿流转。目前休闲农业用地的属性问题设用地指标紧缺,流转土地建设一些设施存在违规的现象突出,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三、对策建议(一)坚持发展原则,明确目标任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开发,体现特色、示范推进的原则。大闲观光旅游农业,做到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兴旅强农。突出经济、生态、文化三种功能,围绕现代农业观光游、特色乡村休闲游、自然游、农家度假体验游、民俗文化追忆游五种模式,建成集农业产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为一体的多功建成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规模、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网络。(二)科学合理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在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功能效益、人文理念、产品特性、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农为本求区域特色,强化内部设计,优化分区布局,实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着力打造山水人文休闲带,田园风光体验带,人情领略带等精品休闲观光线路,打响海东市休闲观光农业品牌。(三)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共建合力。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全市休闲农业生产规模化、经

  营集约化准化、功能多样化。出台“海东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评定管理办法”,指导休闲农业发展,搞好相关政策的衔接,出台相关休闲农业用地的具体政(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建议将休闲农业发展资金纳入市财政预算,加大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和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金融机构应对信用状况好、资源优势显、发展潜力大的休闲农业项目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五)挖掘优势特色,打造亮点品牌。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的建设规模较大、休闲档次较高、活动项目较丰富、文化特色较鲜明、接待服务经营管理较科学的休闲农业示范景点进行打造和提升,挖掘优势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创建“全省叫得响,全国创一流”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为市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好去处。(六)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市民出城。通过召开休闲农业现场促进会、发展座谈会和研讨会,现场参观休闲农业示范点,园区负责人经验交流,谈、为示范园区授牌、开展星级评定等形式,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企业收入。利用新闻媒体,对有接待能力,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传报道。向市民宣传推介休闲农业景点,吸引市民出城。

篇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2019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是时下热词之一,她是一个游客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朝阳产业。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19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2019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2019年9月,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县乡村旅游情况进行调研,座谈走访相关部门、乡镇及重点乡村旅游景点,并赴四川成都五朵金花、黄龙溪古镇等成功案例景点实地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历史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我县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国其他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差距太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当前,我们在大别山森林公园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指导思想不明,定位不准确,特别是缺乏对如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包装卖点、营造氛围,如何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措施有机结合的系统研究,导致目前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打不出品牌。

  二是规划指导不力。虽然2019年制定了《罗田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但这个规划没有通过评审,论证不充分,缺乏可操作性,也没有制定详规。大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既没有规划作指导,更谈不上有效利用资源,基本上是自发组织,自行设计,自己建设,自主经营,甚至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三是环境功能不适。农村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塆落臭气熏天,可进入性差。有的乡村道路不畅,又窄又陡,景点分散,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标牌标识、给排水、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极不配套;有的农家乐用餐环境和住宿条件较差,吃住行游购娱等不可或缺的六要素差距大。有的游客来了,有钱花不出去,想玩没地方玩,想体验农家生活,却无处安身,导致老人不敢留,小孩不愿留,中青年人只得走的局面。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乡村旅游涉及农业、林业、环保、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和机构,与新农村建设、社区发展、小集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和行业之间不能协调联动,谁都管谁也不管,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牵头,无法协调和调动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户的积极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

  五是特色打造不力。目前,只处在吃农家、住农家的基础阶段,罗田本地文化没有得到挖掘,有的在开发乡村文化,但没有上升到商品的层次,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形式单一,缺乏拳头产品和核心吸引物。由于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在景点打造、旅游商品开发上没有做出特色,产业链条过短,对乡村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同时,由于营销主体不明确,经营者对营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和专业团队,投入少且乏持续性。有些乡村旅游产品和景点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没有经过精心包装和营销,知名度不高。比如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主要以园林和农业为主,注入旅游元素的意识不够浓,呈现农旅脱节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我县的山水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没有十分突出的优势,知名度、美誉度没有完全叫响,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科学规划。要在全面普查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迅速对2019年制定的总规进行修编,并分乡镇、分景点制定出详规,进行科学论证。修编时,要本着突出乡土特色、保护与开发并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做到与旅游总规、土地利用、农业发展、村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

  同时,规划一经论证和评审,要维护其严肃性,坚决按照规划来建设,避免遍地开花、无序建设,浪费资源和投资。

  要突出发展重点,树立保护好现有的原生态资源也是政绩的理念,以更前瞻的思维、更宏观的视野、更高的定位来谋划,可以选择最有潜力的乡镇、村和景点,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在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上,对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要提档升级,打造亮点;对温泉、冰臼群、黄柏山、古村落等优质资源,要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分批次开发。在政策上,要给予扶持,规划和旅游部门要派专人指导,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二)政策引导。成都锦江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前往休闲度假,还引发了一场全国人民考察运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规划是龙头、产业支撑是根本、农民增收是动力、有效融资是保障,从建设到管理,始终体现了的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我县而言,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放眼全国、全省,准确定位;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由旅游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落实责任,将乡村旅游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形成发展合力;要在用地、税费、建立发展基金、财政补贴、融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同时,要大力招商引资,以商招商,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探索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三)彰显特色。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决不能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当扬长避短,因陋就简,就土避洋,突出自我特色。从吃来说,要发展有罗田特色的饮食业。蜀南竹海的特色是观竹、吃竹,用竹子的附属产品做出全竹宴的熊猫大餐,让游客流连忘返,值得借鉴。从住来说,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客店、平原水乡的草屋茅舍、山中小寨等都可以作为旅馆,我们的农家旅馆同样可以利用乡野民居,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内饰,与自然融为一体。从游来说,要提高品位,提高游客参与度,既要留得住老人,又要留得住孩子。要精心设计出能够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观赏山水画景,体验民情风俗的乡村旅游项目。比如参与打板栗、采摘、耕作等一切农事活动,体会老米酒、篼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神仙生活,食宿农家,餐桌上能够吃到罗田十大名吃的美食,穿街走巷,能够听到男女老幼传唱罗田民歌。从购来说,要加大地方风味、工艺品、纪念品等三大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

  (四)规范管理。要结合我县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乡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通过挂职、聘请等举措,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的导游;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鼓励能人返乡,聚合人才、资金、资源优势,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协会,提升管理水平和建设档次。

  (五)精心包装。一部电影《刘三姐》能够传遍桂林山水,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让人们熟知山西祈家乔家堡,一曲《纳西古乐》让人们永远知道丽江古城。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同样要注入文化内涵。要打造出像成都的五朵金花、云南的丽江古城一样的名镇、名村、名景。当前,重点是要做活板栗、甜柿、红叶三大文章,激活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三大历史名人。我县素有全国板栗之乡、甜柿之乡的美誉,甜柿品质无与伦比,板栗漫山遍野,红叶声名远扬,其开发和炒作价值远远超过麻城杜鹃。建议在旅游公路沿线及景区栽植甜柿和乌桕树,让游客走进罗田的山川原野,放眼满是秋阳照彩、金果凌霜的甜柿和秋林尽染、红叶烂漫的美景。要加强包装宣传推介力度,整合媒体宣传攻势,全方位扩大品牌效应,吸引游客秋游都来罗田打板栗、摘甜柿、赏红叶。要围绕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选好主题,面向全国组织开展电视剧、电影、歌曲、文艺作品等一系列创作、征集和评选活动。

  【2019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4月24日,景区管委会联合县旅游局、工商局对昭苏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接待能力明显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各乡镇共有住宿餐饮点96个,农牧家乐29个,旅游从业人员1488。各乡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效果明显。夏特乡以夏特古道驿站旅游发展公司为平台,整合管理全乡所有农牧家乐,改变原有陈旧的接待方式,逐步实行规范化经营,规划建设旅游风情别墅区、民俗旅游商业餐饮步行街、民俗旅游文化广场;萨尔阔布乡尝试在苏乎托海片区打造集哈萨克传统餐饮,传统文化,特色娱乐等为一体的民俗体验风情园;喀夏加尔镇欲打造哈萨克民俗文化馆、森木塔斯路旅游风情一条街、克乌克加尔村村史馆等景点;昭苏镇欲打造以灯塔知青馆为核心集周边采摘园、科技示范园、知青广场、草原风情牧家乐农家乐、湿地公园等集旅游、观光、体验、教育、餐饮为一体的多功能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2.乡村旅游项目渐具规模

  通过政府引导,全民参与,我县打造了一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胡松图哈尔逊乡欲打造绿湖徒步游、国防边境游、千年桦树摄影游三条旅游线路;乌尊布拉克乡结合冰雪资源开发马拉爬犁、滑雪、雪上叼羊等旅游项目;洪纳海乡打造哈迪克马车观光、骑马观花海、体验民俗婚礼、观赏民俗歌舞表演等体验性娱乐活动;阿克达拉乡大面积集中种植油菜、油葵、甜菜等经济作物以吸引广大观光、摄影、绘画爱好者前来旅游、采风。

  3.乡村旅游商品开发已露端倪

  胡松图哈尔逊乡把特色奶制品、土特产推向市场,通过优化招商环境,多渠道引进公司企业共同开发,借力开发具有地缘优势的旅游资源,弥补乡财力难以承担的开发资金短缺问题;洪纳海乡开发特色奶制品,灌装马奶子、骆驼奶、小包装蜂蜜;夏特乡加大夏特四宝尤其是优质牦牛肉、牦牛肉干的加工与包装,使夏特特产规范的走向市场。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不开阔,内容单调,品位较低

  我县乡村旅游主要以农牧家乐为主,但农牧和乐并不突出,有的乡镇乡村旅游虽然形成一定基础,但是起点不高,进步不明显,经营模式略为单一,以提供餐饮住宿为主要收入来源,除文艺表演外,参与性、体验性活动开展的少之又少。此外,我县各乡镇乡村旅游尚未通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融合发展来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

  2.乡村旅游经营、开发和管理比较混乱

  我县乡村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同质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多,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离品牌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县乡村旅游项目清一色是农家乐项目,且以家庭为单位,缺乏统一管理、规划、营销,没有走上品牌经营的良性发展道路。

  3.乡村旅游的开发普遍缺乏规划

  目前,我县各乡镇乡村旅游均没有旅游规划做指导,没有提炼民族文化,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

  4.乡村旅游人才匮乏,难以走上品牌化的良性发展道路

  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不知道如何延伸产业链、如何延长游客在乡村的停留时间来增加收入;二是由于经营和管理者本身的素质和生活习惯,清洁和环保意识不强,不仅农牧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5.乡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从此次调研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的道路建设、环境卫生、规范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道路建设方面:有一部分乡村旅游区(点)的可进入性不强;旅游环境方面: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虽然乡村旅游区(点)和农家乐经营业主已经注意周边环境卫生的改善,但一些没有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标识系统方面: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各乡村旅游区(点)和农家乐普遍缺乏规范的引导标示和指示牌。

  三、对策

  1.示范带动,积极推进

  各乡镇应突出民族特色,确定几个农牧家乐或家访点示范点,抓好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以点带面发展乡村旅游。充分调动各乡镇农牧民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统筹兼顾,规划引领

  为了促进我县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克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低水平、同质化等问题,应按照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三结合的原则,加强规划,科学发展,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各乡镇在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时应避免同质化竞争现象,尽量做到每户农牧家乐及民俗家访点开发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及体验性活动项目,以充分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把游客的消费从餐桌引向体验性活动中来,增加乡村旅游的收益。

  3.加强乡村旅游点环境的净化、美化工程

  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重点治理乱堆柴草、乱倒垃圾、乱搭棚舍等现象,切实使乡村旅游景区沿线服务设施规范达标,为游客提供高效优质文明服务。

  4.加强培训,提高乡村从业人员素质

  一是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造就一批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二是加强乡镇旅游干部培训,提其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三是聘请自治区或泰州知名旅游专家为乡村旅游从业者进行授课,提高乡村旅游技术和智力支撑。

  5.大力开发旅游商品

  扩大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规模,积极引导农牧家乐,挖掘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等民族饮食文化,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如牦牛肉、牦牛肉干的加工与包装、刺绣、各类果酱、冷水鱼、蜂蜜、蜂胶、花粉、特色糕点、面点、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

  6.丰富旅游活动项目

  开发一批游客参与性较强的旅游活动项目(如民族传统工艺体验(哈萨克刺绣、手工刀等)、民族菜肴烹制体验、农事劳作、农业观光、渔猎、禽畜饲养、湿地观鸟等旅游活动等)以延长游客逗留时间,达到丰富乡村旅游活动项目,提高经济收益的目的。

推荐访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乡村 农业

版权所有:中环文档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中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中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70056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