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环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5篇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5篇

时间:2023-07-10 09:50: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四大“智慧”

  要实现智慧城市就要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综合利用信息、知识、经验等资源和智能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让城市居住环境更宜人。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指出,智慧城市的重点内容包括:夯实智慧基础设施、实施智慧运行、开展智慧服务、发展智慧产业。

  (一)夯实智慧基础设施

  通过建设高速宽带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同时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鼓励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积极与市政管理等部门沟通,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井盖路灯、地下管线、景点景观、建筑设施等城市部件的信息采集和运行监测。

  (二)实施智慧运行

  通过加强物联网、云计算、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在城市运行中的应用,实现智慧城市运行监测和智能安保应急,提高政府精准管理能力,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建立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在街道路口安装传感网络,自动监测车流量和车速,实现交通信号灯根据车流状况自动优化调整,提高道路交通的自适应能力。利用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加强对食品药品、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的全过程动态监控。

  (三)开展智慧服务

  通过实施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金融、智能社区、智能家庭等一系列智慧应用,使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有效提高市民的满意度,真正将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大众。

  智慧服务是智慧城市的普惠基石。一要整合政务资源,促进业务协同,提供优质的智慧政务服务;二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促进优

  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三要打通分散独立的各类社保系统,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四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实现医疗管理与服务的全程智能;五要智慧化管理社区多种元素,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发展智慧产业

  基于重点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全面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是国内主要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长期目标。具体包括建设数据完备、高度共享的公共基础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对城市进行全面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的城市运行体系,具有智能分析识别功能的公共安全体系,全流程全覆盖的社会管理体系,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以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信息资源、业务流程、服务及人员高度协同的电子政务体系等。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工程,重点工作还有:消除部门间、行业间、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正确评估安全风险等,通过基础设施智能化、城市运行感知化、城市管理网格化、社会服务精细化和高端产业融合化等路径逐步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第二篇: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通过深入推进基础性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及其应用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全面灵活地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对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机遇,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市目前的情况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要求进一步提高,产业升级不断深化,既面临着临桂新区建设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环境资源、产业

  发展、城市管理、居民就业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建设智慧城市,对于应对这些挑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打造高品质生活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创新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智慧城市现代网络基础建设

  1.加快推进网络基础建设。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积极开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提高网络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大力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探索“三网”与物联网、无线宽带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多网融合”。

  2.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市级数据中心,加快本地灾备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建设;加快引进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重点产品和资源数据中心、市民健康数据中心、空间资源中心等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应用

  1的数据中心项目;引导运营商和广电集团、著名信息技术(IT)企业投资建设公共服务型的企业级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

  3.加快推进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加快完善网络应用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数字认证、信息安全测评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信息安全制度,规范重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完善企业身份认证中心,着力建设个人身份认证中心。

  二、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加快数据库建设。大力推进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重点做好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地理资源及三维地理空间和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创新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社会信用、城市管理等综合数据库建设;通过集中存储和管理,积极建立财税、卫生、房产、交通、教育、水利、档案等几大行业数据库。加强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各类决策分析数据。

  2.积极推进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和共享体系建设。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跨区域的信息资

  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建设贯穿市镇村三级、连接各委办局和公共服务企业的市级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通过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信息资源服务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与交互,并加强与省、市的资源交换和共享。整合现有信息化机构和人员,组建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相关协调工作。

  3.加快培育信息资源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积极探讨和引入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以及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供给,运用市场手段来管理和配置公共信息资源。

  三、智慧城市建设部分项目

  1、智慧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2、智慧社会管理:完善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市民呼叫服务中心建设,拓展服务形式和覆盖面,实现自动语音、传真、电子邮件和人工服务等多种咨询服务方式,逐步开展生产、生活、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咨询服务。开展司法行政法律帮扶平台、职工维权帮扶平台等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面、及时有效、群众满意的服务载体。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卡(市民卡)工程建设,整合通用就诊卡、医保卡、农保卡、公交卡、健康档案等功能,逐步实现多领域跨行业的“一卡通”智慧便民服务。

  3、加快推进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群、网上审批、信息公开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网上一站式”行政审批及其他公共行政服务,增强信息公开水平,提高网上服务能力;深化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实施劳动保障业务网上申报办理,逐步推进税务、工商、海关、环保、银行、法院等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受益”的原则,完善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手段,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多个环节的工作效率。

  4、智慧安居服务。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加快智慧社区安居标准方面的探索推进工作,为今后全市新建楼宇和社区实行智能化管理打好基础。

  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我市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继续推进再教育工程,提供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深化“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电子娱乐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文化品牌。

  6、智慧服务应用。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务业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①智慧物流:配合综合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推广射频识别(RFID)、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加快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及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的一体化,推动

  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发展。②智慧贸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结合实体市场的建立,积极推进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发展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聚合点的行业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重点发展集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或行业电子商务网站。③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加快推进现代金融、服务外包、高端商务、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7、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数字卫生”系统建设。建立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全市区域化卫生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促进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交互。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建立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实现医院服务网络化为重点,推进远程挂号、电子收费、数字远程医疗服务、图文体检诊断系统等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提升医疗和健康服务水平。

  8、智慧交通。建设“数字交通”工程,通过监控、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完善公安、城管、公路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等系统为重点的、统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

  9、着力构建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立涉及农业咨询、政策咨询、农保服务等面向新农村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协助农业、农民、农村共同发展。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为载体,积极整合现有的各类信息资源,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农村信息收集、传递、分析、发布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劳动就业、技术咨询、远程教育、气象发布、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村务公开等综合信息服务。

  10、积极推进智慧安全防控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和深化“平安城市”工程,深化对社会治安监控动态视频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和数据的挖掘利用,整合公安监控和社会监控资源,建立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市级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自然灾害和防汛指挥系统、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防控体系等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实现多个部门协同应对的综合指挥调度,提高对各类事故、灾害、疫情、案件和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11、建设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提升政府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和深化“金土”、“金关”、“金财”、“金税”等金字政务管理化信息工程,提高政府对土地、海关、财政、税收等专项管理水平;强化工商、税务、质监等重点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整合,推进经济管理综合平台建设,提高经济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的电子化监管,建设动态的信用评价体系,实施数字化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第三篇: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

  注重民生领域

  城市的建设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有长远规划设计和长效的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最终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为老百姓在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因此以民生为导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的建设往往都押宝押在政府的投资中间,缺乏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及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的环境,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将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的推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表示,有些地方花大钱购置了先进设备,却因为缺乏运营和运维管理的长效机制,缺乏可配套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从而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也难以激发全社会力量参与。

  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其重点就是要注重老板姓所急需的智慧民

  生领域。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安防、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工程,其它智慧政务、智慧企业等领域要同步推进。推进过程中要聚焦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做好试点和攻关,充分关注老百姓的使用感受,不断优化使用感知,让智慧城市切实发挥应有的效果。同时,各城市要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区域特色,明确、细化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统筹建设重点和特色项目,而非简单照搬他市做法。

  智慧城市建设要围绕服务民生来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也至关重要。山东鸣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注重城市发展特色和应用特色,注重以智慧城市应用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创新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制定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运作机制和标准规范。各地针对本地区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制订出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做好顶层设计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以服务应用为切入点,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要结合我国城镇化实际进展情况,研究制定智慧城镇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加强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营造智慧城市发展的良好环境。

  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还没有规范、统一的模式和路径,山东鸣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在制定规划,在资源配置,在核心的开发建设方面,政府必须起到指导作用。企业作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不可能包揽天下,承担全部责任,政府制定规划以后,大部分运用,大部分的建设,应该是交给相应的市场主体,包括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系统运营商等,包括他们完成更多具体的建设管理服务工作,所以企业作为主体,作为投资主体和管理服务主体。发挥市场主流作用,更多我们应用推广,服务的这种普及,还是希望要发挥市场作为主流作用,让市场来说话,让市场引导。

  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与协调作用,建立健全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完善的公众信息化教育培训机制,以及科学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咨询决策机制,形成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合力。

  第四篇: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效应背后显发展难题

  专家呼吁做好顶层设计

  在城镇化趋势推动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再次受到关注。随着住建部将公布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的消息发出,不到3个月的时间,我国已经公布了140个试点城市,正式开启我国智慧城市的新浪潮。

  在国家政策与运营商规模建设的推动下,我国智慧城市开始实现长足发展。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国计民生中的热点领域,并逐步向老百姓的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渗透。然而思路的不清晰,与缺乏可持续的建设模式,也成为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业内专家呼吁,国家应做好顶层设计,稳步推进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政府主导加速项目“落地”

  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的背后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逐渐重视,加大了扶持力度,同时宽带、物联感知、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也开始高速发展。在中央方面,工信部先后在扬州、常州进行试点,还与浙江省签署了智慧城市部省合作协议,并还组织落实了中欧绿色智慧城市项目。科技部也牵头成立了中国智慧城市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在一些地区,智慧城市已经步入了实质推进阶段。比如,昨日最新消息,由北京市政府和相关卫星导航企业共同投资3亿元人民币的北京市北斗公共平台,2013年开始建设。作为中国内地首个已经落实的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北斗平台,它将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为智慧城市提供政务管理、行业应用和民生服务。

  今年,哈尔滨市也计划投资10亿元,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扩大公共热点区域WiFi网络覆盖范围,加快编制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推进“智慧松北先行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湖北省也即将启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工作,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让试点城市居民由此获得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等方面的便捷服务。

  运营商提速智慧城市规模建设

  “智慧城市”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而作为智慧城市各个应用项

  目实施的基础,城市各个区域的高质量宽带网络至关重要。

  运营商作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者,自然是智慧城市推进的主力军,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农业等众多行业应用均离不开运营商的支撑。

  近期,浙江省政府与工信部、国家标准委、环保部、水利部、卫生部、国家旅游局等部委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等央企合作签署六项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合作协议,力推智慧城市的建设,其中三大运营商将继续积极参与浙江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据悉,三大运营商作为合作主体参与了智慧城市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推进相关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商务模式创新、运营服务、人才培训等基地的“落地”。还有,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签署合作协议,将在2015年前将投入超过200亿元,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TD-LTE网络,实现广州10区2县级市TD-LTE信号和WIFI信号的全覆盖,为智慧广州提供多层次、立体化、高带宽、全覆盖的无线基础网络。

  琼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海南公司也于昨日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合作在5年内打造“数字琼海·智慧城市”。两方将在5年内,围绕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等三大领域开展深入战略合作。

  而作为国内首家发布“智慧城市”战略的电信运营商,湖北联通在2012年底与省政府签署了“智慧湖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建造一个覆盖面广、覆盖深入、承载力强、接入速率高的“智慧城市”网络。

  建设模式仍缺可持续性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正在召开的“两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也都高度关注

  “智慧城市”概念。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南公司总经理廖仁斌认为,应正视智慧城市的问题,加快做好顶层设计,推动智慧城市又快又好发展,让老百姓早日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

  廖仁斌指出,目前,许多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目的不够明确,思路不清晰,建设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实施推广难度

  大。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

  廖仁斌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应突出重点和特色,以民生为导向,重点关注老百姓急需的智慧民生领域,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警务、智慧防灾、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工程,其他智慧政务、智慧企业等领域同步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也发表观点称,我国智慧城市存在缺乏统筹、工业化思维主导、机制创新不足、产业拉动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它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应用和产业间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摸索确立。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到目前为止,在智慧城市的框架内还没有探索出一套统一的理论和标准体系,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高端芯片和传感器新技术。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还很低,各种应用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底层层面。

  总之,智慧城市服务民生衣食住行,除去概念化,蓝图化,切勿盲目模仿国外城市,需要定位清晰,设计合理,实施有效。

  第五篇:2017智慧城市建设精选案例

  2017智慧城市建设精选案例

  一、2017年智慧城市十大关键词

  1.新型智慧城市2.PPP3.顶层设计4.大数据5.智慧社会6.城市大脑7.智慧城市生态圈8.智慧产业化9.VR/AR10.总包服务

  二、2017智慧城市建设精选案例

  贵阳数据铁笼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月,天夏科技根据贵阳实际情况,量身打造“数据铁笼”项目,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集合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上下游的力量,推动城市大脑、云数据中心、感知网、云防护体系的全面建设,编织以

  “1+2+4+N+”为建设思路的数据铁笼整体建设规划。

  坚固安保屏障,助力贵州精准扶贫

  二月,天夏科技着眼贵州独山现状,深入独山一线,为打造平安独山、智慧独山、文明独山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经过多次深入调

  研后,因地制宜,在贵州独山当地实施了“天网工程”,构建的“天网+地网”防控对接模式,建立健全视频监控系统与路面警力联动工作机制。此项目已成为贵州大数据应用领域的经典项目,为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

  牵手北方广电,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四月,天夏科技与北方广电达成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为辽宁省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快速落地实施,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助力辽宁智慧城市建设,助力辽宁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发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贡献力量。

  助力“最多跑一次”,跑出便民新速度

  五月,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手段,重构公共数据。天夏科技研发出智慧政务系统,以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思维为驱动,优化传统的办事流程,重点解决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领域存在的基础设施条块割裂、网络互联互通不畅、业务系统缺乏协同等问题,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检查、一次到位”的监管机制,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实现让数据代替百姓“跑起来”

  推进“雪亮工程”,守护一方百姓安宁

  六月、七月,天夏科技在成都都江堰、新都区、江津区等区县推进“雪亮工程”,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县、镇、村三级联网,形成了“空中有‘眼睛’监控,地面有人防控”的新格局,提升了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战效能。

  签约四川广电

  共筑“智慧四川”

  八月,天夏科技与四川广电强强联合,签署“高清自贡·智慧广电”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作为示范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高清四川·智慧广电”涵盖政务、公共事业、生活服务、交通、医疗、教育、就业、金融、旅游、购物等方面。天夏科技签约四川广电,旨在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快速落地实施,着力提升四川省智

  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在四川和周边地区的建设与发展。

  天夏科技用“智慧”武装“世界屋脊”

  九月,天夏科技中标拉萨智慧政务项目,涵盖了旅游、教育、医疗等数十个行业智慧信息化建设子项目,中标金额达人民币近10亿元。天夏科技团队先后7次入藏调研,从顶层设计到全面系统实施,采用智慧城市“1+N”模式,以领先的大数据中心和地理信息共享云平台为“1”的综合性数据基础平台,加载智慧政务、智慧民生和智慧产业的“N”项应用,助力拉萨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为西藏智慧城市建设打下模板式基础。

  全国第三!南充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收获佳绩

  十月,大数据分析机构对全国各大中城市332条12345热线的服务质量进行了监测,由天夏科技打造的南充12345热线服务总体质量以96分的评测结果名列全国第三,证明了南充12345便民服务热线无论是在接通率、接通市场、服务礼仪、沟通技巧和问题回应等方面都得到了百姓一致好评。

  立于“数据之上”天夏科技探索“大邑影视大数据中心”之路

  十二月,天夏科技抓住大数据发展良机,探索“大邑影视大数据中心”之路。结合大邑地理区位优势,天夏科技从战略高度规划大数据平台、影视大数据系统、影视数据库系统、融媒体智慧应用系统、互联网影视平台、智慧旅游应用平台、互联网影视决策系统、运营管理中心等多方面建设。同时,立于“数据之上”,不断给作为智慧城市智慧引擎的大数据赋能,拓宽大数据和不同平台的对接渠道,从点至线再到面,全面开花结果,从而取得硕果盈枝的成绩。

  斩获邛崃智慧旅游项目,助力打造“天府南来第一州”

  十二月,天夏科技斩获邛崃市智慧旅游暨平乐古镇?天台山智慧景区项目(二期工程),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等多个方面构建平乐古镇?天台山智慧景区项目(二期工程)。同时,探索长期、快速、科学的发展模式,提高邛崃综合竞争优势。

  2017天夏科技

  载誉归来

  回顾2017年,凭借成熟完善的智慧城市生态产业链、集聚智慧城市运营商、集成商和服务商于一体和提供智慧城市建设总包服务的强大综合实力,天夏科技在智慧城市、安防、集成等领域获得十余个权威奖项,所获荣誉,满载而归。

  2017年智慧城市建设最具影响力品牌

  a&s中国百大智能集成企业荣誉证书2017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荐品牌2017CPSE安博会金鼎奖

  十大系统集成商

  2017十大创新软件产品

  2017年杭州名牌产品

  ……

篇二: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1.1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概括“1425”体系,即为1个中心,4大建设领域,25个重点项目,“1425”体系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促进业务协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1个中心即大数据中心,包括大数据中心硬件基础设施、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中间件能力平台、城市基础数据库、数据挖掘分析系统和两个门户,智慧城市信息服务门户、智慧城市运营决策门户和智慧决策管理中心。

  4个建设工程涵盖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

  25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地理信息云平台4个项目;城市管理包括智慧政务、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智慧安监、智慧警务、智慧管网、智慧水务、信用平台、智慧城管8个项目;民生服务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教

  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人社、智慧环保、市民一卡通7个项目;产业发展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创新云服务平台6个项目。

  1.2重点项目规划

  1.2.1基础设施

  1.2.1.1网络基础设施

  以实施城市百兆光纤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推进光网城市和农村贫困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大幅提高网络速率,到2020年实现城区光纤入户覆盖率100%,城区家庭用户带宽50M以上,农村用户带宽12M以上,企业用户带宽达到1000M以上。

  提高无线宽带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在公共场所向公众提供无线宽带基本接入服务,实现市区无线宽带全覆盖,打造“无线城市”。

  实施“三网融合”工程,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升级改造,着力开展宽带电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共享共建及业务应用融合。深入推进“通信村村通”,实现所有行政村“三网”全覆盖。

  建设政务专网和无线政务网,将为移动政务、平安城市、智慧交通、WiFi惠民等服务提供网络支撑,满足各业务单位的业务承载需要,包括满足视频监控点量大、流量大、时延低的要求。

  1.2.1.2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将服务各委办局及企业,为其提供集中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应用等服务,并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智能化、立体化、可视化的查看和调度,提升决策的智能性、时效性;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力与其他城市在交通、物流、医疗、文化、产业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使大数据成为

  “智慧引擎”,支撑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发展。

  1.2.1.3信息安全建设

  智慧城市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安全服务运营平台建设,打造“一个中心,三大体系”(“一个中心”指信息安全可视化中心;“三大体系”指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服务体系),实现IT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运行维护和安全运营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为智慧城市各领域的数据和应用保驾护航。

  1.2.1.4地理信息云平台

  基于城市统一的云支撑环境,实现向智慧城市地理基准、地理信息大数据和地理信息云平台的提升,建成智慧城市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并开发5个以上专项智慧专题系统。地理信息云平台通过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带动个人消费、企业应用、行业应用和公共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应用创新,为智慧物流、智慧交通、城市安全等各种智慧城市专业领域提供基础信息服务,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信息载体。

  1.2.2城市管理

  1.2.2.1智慧政务

  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形成全市统一的智慧政务建设和管理体系。依据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支撑、统一数据归集、统一应用发布、统一安全管理的建设原则,整合升级电子政务内外网、政务基础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立电子证照库,基于大数据平台构建政务交换共享和信息服务平台,建成统一网上认证体系,实现智慧决策支撑、智慧协同办公、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监管等,开创具有政府决策创新、公共服务创新的政务智慧化新格局。

  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一号一窗一网”目标,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智慧政务建设将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目标,进一步探索深化改革的经验,提供信息化支持和技术保障。

  1.2.2.2城市运营指挥中心

  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是以信息等技术为支撑,通过健全、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通畅、广泛、安全的信息共享,有效、规范、科学的信息利用,为城市规划、运营管理、民生及城市经济主体的健康、有

  序、良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与保障服务。

  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可作为整个城市管理的核心监测和控制中心,是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中的重点任务和关键要素。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依托城市大数据中心(公共信息平台),运营管理平台将进一步采集整理政务信息资源,统筹包括互联网、行业专网等各类网络环境中业务信息资源,汇聚包括经济、气象、环保、公安、交管、地理信息,通过各类数据分析和挖掘,并构建完成不同主题和方向的分析模型体系,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城市状态进行运行监测、分析预警和辅助决策,使政府决策高效化、精确化和科学化。

  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所建立的应用平台是将各类单独规划、单独分类、单独管理的平台,是通过统一端口的定义,将城市中现有的政府信息系统接入到智慧中心,打破原来各个管理平台系统之前互不相通而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打破各部门信息传递的“竖井”现象,使政府的应用管理得到畅通,互通有无,从而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横向到纵向达到信息畅通,能够给政府一个可视化管理的模式,告别传统的机制性的信息传达和管理方式。并在平台上可以建立各类新的应用,各类有关城市管理的应用都可以接入到智慧中心,智慧中心从信息的采集、分析、到最终的决策制定帮助政府进行智能化的城市管理。让城市管理信息化真正的迈进智慧化。

  1.2.2.3智慧安监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湖北省安监局关于安监信息化的要求,依托

  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打造统一协调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反应迅速、运转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符合市情的智慧安监平台。大幅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对事故应急响应、救援指挥决策水平,及时了解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最新动态,实现对安全生产形势的预测、评估和综合分析,为各级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2.2.4智慧警务

  通过整合公安现有基础设施及系统,形成建设集约化、应用平台化、数据集群化和服务整体化的信息化新格局,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警务整体水平提升,公安信息化与公安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现代经济和社会条件下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提高办公效率和执法能力目标。

  整合现有城市报警与监控资源为基础,以大情报系统为龙头,以地理信息为平台、警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以公安大数据平台等业务系统为支撑,打造可视化智慧警务大平台,实现公安信息化建设新格局。

  1.2.2.5智慧水务

  智慧水务是指把新兴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城市水务综合管理,把传感器嵌入到自然水和社会水循环系统中,并通过普遍连接形成“感知物联网”;然后通过计算机和云计算将“水务物联网”整合起

  来,实现数字城市水务设施与物理城市水务设施的无缝集成。依托机制创新,整合共享气象水文、水务环境、市容绿化、建设交通等涉水领域的信息,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数据中心构建水利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防汛、防洪指挥系统与智慧城市应急指挥互联互通,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升级改造水资源监控系统,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优化配置。

  1.2.2.6智慧管网

  按照“应用主导、统一平台、逐级建设、协同共享、保障安全”建设原则,抓住城镇化发展的契机,采取密切协作、部门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方法,遵照技术规范、数据精准、资料翔实的标准,建立地下管网动态更新机制和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实施并完成城市规划区地下管网普查工作,准确、完整、系统掌握地下管网数据;参考国家推进海绵城市的相关意见,统筹规划和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目标;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地下管网系统平台,面向政府决策层、管网主管部门、权属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服务、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和管控服务。使城市地下管网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真正能起到基础性的保障和服务作用,最终实现城市地下管网政府监管、有序建设和方便管理,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

  1.2.2.信用平台

  以打造“诚信城市”为主题,以开展政府关联事项信息公开和资信收集为切入点,以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为核心,“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培育市场,完善法规、严格监管,有序开放、维护安全”,重点建设政府诚信体系、社会组织诚信体系和公民诚信体系,形成

  “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诚信体系。通过大数据中心和创新云服务平台的通利协作,创建信用可靠的市场环境。

  1.2.2.智慧城管

  智慧城管以整合市政设施管理资源、优化管理机制、理顺管理流程、提高市政管理效率、降低市政管理成本和增强公众满意度为目标,集合网络通信技术、工作流技术、实时监控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移动GIS技术、全球定位技术,通过

  “一中心、一张图、一平台、两类库、两大标准体系、多种专业应用”建设,结合“过程管理”新模式,摸清排水、路灯、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等“家底”信息,实现市政资产精确定位、动态监管、科学评价和辅助决策,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城市市政综合管理机制,并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互动参与管理,使市政管理逐步走上资产管理精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应急处理智能化、决策判断科学化管理的轨道,为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全方位支撑,真正

  实现市政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城市市政管理水平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

  1.2.3民生服务

  1.2.3.1智慧交通

  建设以公共出行和车辆综合交通管理为重心,以缓解交通拥堵、保障道路安全、提供人性化的公众出行服务为目标,兼顾提供交通执法和规范行车秩序能力,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现状的智能交通系统。

  通过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减少交通管理设施以及人员的投入,增强道路交通运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有利于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其它多个行业的发展;建立以人为核心,人、车、路、环境协调运行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体系,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提高。从而能够最终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1.2.3.2智慧环保

  坚持绿色发展,提升转型新水平,以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为优先导向,实施“蓝天碧水”工程。通过整合现有环保信息资源,构建多元化、智慧型的环保感知网络,围绕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监测管理、生态保护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等核心业务,将物联网、大数据、移动

  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到环保系统建设中,提供数据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信息共享等服务,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环境预测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通过智慧环保体系建设,统筹集约,加强监测数据采集、共享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是促进集约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1.2.3.3智慧社区

  统筹推进各部门应用平台向社区延伸和扩展,构建社区统一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民政、就业、社会保障、综治、卫计、文化、培训等公共管理和服务信息资源,促进政务信息和公共设施资源共享,实现社区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构筑社区管理、便民服务及互动交流为一体的统一应用平台和通道,全面共享和利用社区信息资源,实现各种便民信息的“一站式服务”,以及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站式到达”。

  1.2.3.4智慧医疗

  建设完善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市人口信息三大数据库的全覆盖;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卫生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全面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实现一人一卡;确立初步的智慧医疗服务和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1.2.3.5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遵循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指南,切实结合教育行政管理实际、城乡优质资源共享需求、师生教学教研需求、家校互动需求,提高校园的网络化覆盖和无差别化接入,构建从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到区域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综合一体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鼓励互联网企业与教育机构合作,提供网络互动教学、移动学习、个性化辅导、远程研讨等在线服务,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培训,探索职业教育、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

  1.2.3.6智慧人社

  “十三五”期间人社信息化要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继续开展社保卡综合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加强线上线下两个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人社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支撑改革发展,推进系统开发建设,保障业务经办效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业务系统和服务渠道的统一接入,实施线上、线下咨询服务信息一体化建设;逐步稳妥推进信息系统集中,着力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2.3.市民一卡通

  统筹和整合现有社保、居民健康卡(含新农合居民健康卡)、城市交通、智慧社区、金融IC卡小额支付、公共事业代收费、电子政务、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信息系统,构建全市统一制卡平台、信息交换平台和资金清算平台,实现“多卡合一、一卡多用”,避免一事一卡。集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服务、商业金融服务于一体,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协同服务机制,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实现健康医疗、公交刷卡、银行金融服务、旅游、支付等各类功能便捷普惠,并逐步拓展到养老优抚、水电气、公共停车场、出租车、图书馆等应用领域,真正给市民带来“一卡在手、畅行无忧”的生活体验。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市民卡系统积累的数据,辅助政府民生工程建设的科学决策,提高政府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与市民卡融合的商业服务发展,促进城市产业发展,提振区域经济。

  1.2.4产业发展

  1.2.4.1智能制造

  根据县市区工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工业基础的特点,充分发挥软通动力自身的IT产业龙头与智能制造业务突出优势,规划落地工业云。工业云将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搭建的云端产业服务环境,主要面向广义工业、区域制造业及相关行业,提供以互联网方式运营的诸多信息化服务与应用。

  工业云线上功能划分主要分为:在线工业应用、在线工业咨询、在线资源共享和大数据;同时,为了配合形成对工业产业的完整服务能力,工业云的实施与运营过程中,建议与线下实体相配合的服务架构。。1.2.4.2智慧旅游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应急保障、行业监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将智能化、自动化等信息技术与旅游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带动旅游基础设施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旅游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将我市建设成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动态智能、旅游行政服务管理主动响应、智慧旅游行业系统整合应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协同的智慧旅游城市,提升我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1.2.4.3创新云服务平台

  线上线下融合。建设企业云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云应用和服务平台,同时服务于各企业双创服务,汇集仪器设备、科技文献、扶持资金、专业服务等资源,提供线上线下的“O2O”创业服务,支持鼓励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

  优势资源整合。建设企业云服务平台,建立政府、企业、行业之间互联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整合管理、金融、咨询、信息化等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融资、法律援助、人才培养、信息化、人力资源、财务、研发工具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提升本地企业和创业团队竞争力;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培育和孵化具有良

  好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可以通过平台获取企业真实信息和具体需求,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为政府制订扶持引导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政府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加快本地产业集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辐射周边地市乃至全省。

  1.2.4.4智慧农业

  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增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通过物联网应用实现对温室作物和大田作物的精准控制和精细管理,提供远程查看环境和操控现场设施功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收集大田环境数据实现大田种植信息智能化综合分析和决策,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农业机械位置实时监控实现农机设备自动化定位和调度管理;整合农产品供需、农业科技等涉农信息资源,发展精准农业。将农产品质量追溯、禽畜疫病防治监控纳入全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中,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托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推广优质特色农副产品,打造农副产品名优品牌。

  1.2.4.5智慧园区

  打造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面向周边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商业组织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一大批专注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发展的优秀企业落户,为推进

  “互联网+”经济、智能制造、信息惠民等战略任务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有利要素,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同时也可以借助其在“互联网+”方面的优势,与当地传统产业融合,形成智慧城市“生态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2.4.6智慧物流

  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行业产业链资源、共享产业链信息,实现仓储、运输、监管、追溯与防伪等物流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物品配送效率,降低物品库存成本和物流运输成本,全面掌握物流运输在途状态信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增加政府对区域物流行业的监督和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篇三: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三篇

  篇一: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1项目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1建设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2建设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3建设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未定义书签。

  2总体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1总体设计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2总体设计架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数据层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1ETL数据整合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2数据共享交换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2.1数据交换平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2.2技术框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2.3技术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2.4交换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共享交换平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6整合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7资源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大数据管理平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1Hybase大数据管理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大数据采集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大数据分析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公共基础数据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1人口数据库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3.4.2法人数据库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3.4.3宏观经济库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4服务层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4.1数据服务总线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5应用层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5.1智慧XX综合服务平台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5.1.1门户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5.1.2栏目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5.1.3专题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5.1.4智能搜索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5.1.5互动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5.1.6感知模型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未定义书签。

  5.1.7服务事项画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未定义书签。

  5.1.8智能感知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未定义书签。

  5.1.9大数据民意咨询投诉分析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0市民主页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5.1.11企业主页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5.1.12APP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5.1.13微信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1项目概述

  1.1建设背景

  根据国家发改委”一号一窗一网”目标任务,市政府牵头建设政务信息共享平台,采集和整合各委办局可共享数据,并对各委办局进行数据交换,提供共享服务,初步实现行政审批要件共享和资源横向贯通。

  1.2建设目标

  发挥政务信息化共享综合效益,实现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提高政务审批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具体目标如下:

  1、建立综合门户服务平台

  通过城市管理门户、市民服务门户及APP,可实现网上预约、网上预审、网上办件查询、取件通知、自助服务等全天候不间断的便捷服务。单位与个人只需一次性正确提供资料给首办职能部门,其他部门按照业务开展需要,利用共享信息,减少企业和个人提供基本资料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办证速度,未来逐步实现联合办证。

  2、建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通过使用统一的技术手段与标准,提高交换的效率,降低维护复杂度,而交换系统本身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得到了质的飞跃;同步优化信息存储结构,采用松散耦合的方式,确保数据与应用适当隔离,保证数据的安全;统一的公共信息资源数据交换系统使数据交换始终处于被有序管理的状态,避免了乱交换、重复交换等问题的出现,使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3、建立三大基础库

  建立人口信息库、法人信息库、宏观经济库等基础信息库及服务,融合公安、人社、计生、民政、工商等相关资源,为政府决策、公共

  服务系统等提供信息支撑。

  4、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

  整合工商、税务、质监、编办等部门法人相关信息,形成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全市法人基础库,通过税务与工商信息的比对分析,筛选出已办工商营业执照逾期未办理地税登记的企业信息,未足额交税而要求企业年审的企业;

  2总体设计

  2.1总体设计原则

  1、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顶层规划、分阶段建设、明确主线、分布实施。

  2、需求导向、讲求务实

  从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共享资源

  加强资源整合,促进横向贯通、纵向集成,利用现有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利用标准与规范促进信息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集成,正确理解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

  2.2总体设计架构

  3数据层设计

  3.1ETL数据整合管理

  采用ETL工具完成从缓冲库数据抽取、转换、装载整合工作,通过任务调度管理实现对整合工具的集中管理和执行。

  对于数据量较大、数据变化情况难以获取的数据资源,采用分析数据库日志的方式进行数据同步。对于数据量较小,数据变化明确的数据资源,采用时间戮、日志触发等机制,实现数据同步。

  建设数据整合任务调度功能模块,实现对整合工具的集中管理和控制。通过配置执行时间的方式,控制数据整合工具中数据整合任务的执行;自动恢复出现异常的整合任务,并对整合任务出现的错误进行报警;记录整合任务的审计日志。

  3.2数据共享交换策略

  3.2.1数据交换平台

  建设标准: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在符合国家、地方、上级部门的要求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因此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技术标准,需制订标准规范,需制订管理制

  3.2.5共享交换平台

  1、职能定位

  1)跨单位业务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交换;

  2)跨单位共享信息资源和应用单位业务信息资源的信息共享;

  3)跨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业务协同应用;

  4)跨单位之间非结构化数据文件实时/定时交换。

  2、功能定位

  在功能上,市交换平台与目录体系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1、负责我市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和通用功能组件资源的目录信息的统一管理,为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工作对象提供资源的检索与定位服务;

  2、负责我市基础信息资源的汇集,为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工作对象提供基础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

  3、负责我市领导决策相关信息的汇集,为领导决策提供所需信息服务;

  4、负责基础信息资源汇集与共享、领导决策信息汇集、跨领域、跨市、跨部门信息交换所需共享交换功能组件的统一建设和管理,为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提供服务;

  5、负责跨领域、跨区县、跨部门业务协同所需基础功能组件的统一建设和管理,为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提供服务;

  全数据解决方案图

  非结构化大数据解决方案中,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应用支撑软件囊括了大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的全生命周期,即大数据采集系统、大数据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系统。

  3.4公共基础数据库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地区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

  3)依托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建设支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建共享能力;

  4)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致的城市基础数据,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三

  3.4.1.4数据来源

  人口信息数据库主要有公安部门的人口基本信息、人口扩展信息、照片信息,质检部门的单位信息,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信息、殡葬信息、社会救助信息、社区信息、双拥优抚信息,人保部门的资格评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卫生部门的健康档案,建设部门的住房信息,计生部门的独生子女领证信息、生育服务证号信息、子女信息,公积金管理部门的公积金信息等组成。并根据各政务部门实际掌握的人口信息情况进行补充汇集。

  根据人口库模型定义的数据结构,设计人口初始化建库方案因以公安人口基本信息数据为基础,计生、便民服务中心(劳动)、便民服务中心(民政)数据为补充,用身份证为唯一标识,一致数据入库,差异数据由部门纠错确认,完成入库。

  3.4.2法人数据库建设

  为了实现全国法人基础信息共享与公开,促进政府部门间的协作,为税务、金

  3.4.2.4数据来源

  工商部门可共享信息有:

  1、开业登记信息:企业注册号、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号码、住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前置许可经营项目、一般经营项目、行业代码、企业类型、成立日期、登记机关

  2、变更登记信息:企业注册号、企业名称、变更事项、变更后内容、核准日期

  3、注销登记信息:企业注册号、企业名称、注销事由、注销日期、注销机关

  4、吊销营业执照信息:企业注册号、企业名称、吊销原因、吊销日期

  5、年检信息:企业注册号、企业名称、年检年度、年检情况

  国税部门可共享信息有:

  1、税务登记信息:组织机构代码、企业注册号、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税务登记日期、税务登记机关

  2、注销税务登记信息:组织机构代码、企业注册号、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名称、注销原因、注销日期、注销机关

  7、无照经营企业信息:企业名称、住所

  质监部门可共享信息有:

  1、组织机构代码颁证信息:企业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机构名称、机构注册类型、颁证日期

  2、组织机构代码变更信息:组织机构代码、机构名称、变更事项、变更内容、变更日期

  3、组织机构代码废置信息:组织机构代码、机构名称、废置日期

  作为补充,将人保厅的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的基础信息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的法人信息纳入数据汇集。

  3.4.3宏观经济库建设

  宏观经济数据库主要涵盖全市发改、财政、税收、投资、消费、出口、物价等部门的共享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

  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建立面向宏观经济专题库。主要包括:经济统计、农经、财政预算收支、金融、外贸进出口、外经、重点企业、重要商品价格、投资项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社会发展、区域主要经济指标、经济文献等方面。

  3.4.3.1建设目标

  通过宏观经济数据库对各项宏观经济数据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来发现城市发展中的显性及潜在的问题,及早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措施做出调整和优化。

  通过与各相关部门数据交换和数据集中功能,实现宏观经济数据库对各部门业务系统宏观经济相关数据的数据集成需求;建立宏观经济信息交换指标,明确统计局、发改委及工商、物价等相关业务部门的信息指标项。

  3.4.3.2建设内容

  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应以市统计局和发改委提供的宏观经济数据为主体,以各级各类普查资料、政府综合统计资料、部门行业登记资料、社会经济调查资料等为基础,结合XX市实际需求,融合人口、法人和各业务部门采集数据进行数据进行加工,形成衡量宏观经济的相关指标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包括国民收入、社会就业、通货膨胀、财政、金融、民生、消费、工业等方面的统计信息。

  3.4.3.3结构图

  3.4.3.4数据来源

  公共业务信息

  详细内容

  经济指标、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

  居民收入与物价信心、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农产品发改委

  生产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企业商品价格(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航贸运价指数

  税务

  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完成情况

  金融机构信贷情况、银行景气及银行家信心、货币供应量、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央行黄金和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机构外汇信贷收支、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

  银行

  、机构按部门信贷收支、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其它商业银行信贷收支、存款性公司概览、宏观类银行资产负债、保险业经营情况、信贷资金平衡、信贷资金平、金融机构现金支出、金融机构现金收入、金融机构现金投放回笼

  工业产品产量(月度/行业/增加值)、城镇居民家庭收统计局

  入、农村居民家庭收入

  施工、竣工房屋信息,房屋销售价指数(季度)、房屋销住建

  售价指数(环比)、房屋销售价指数(同比)、大中城市房屋价格指数

  电业局

  全市行业用电情况

  地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数(按性别)、来华旅游局

  旅游入境人数、入境旅游人数(按目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旅游事业发展情况

  农委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贸易进出口总额、按贸易分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概况、商务局

  利用外资情况(月度)、利用外资(投资方式)、别利用外资情况、分行业利用外资情况

  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财政收入及比重、财政支出及比重、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各项税收、外债风险指标、外债余额、政策性补贴支出、财政分项目收入、地区财政支出、地区财政收入、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支出、预算外财政局

  资金分项目收入、财政按功能性质支出、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财政债务还本付息支出、财政债务发行情况、财政主要支出项目、财政主要收入项目、财政用于科研的支出财政用于福利的支出

  4服务层设计

  4.1数据服务总线设计

  建设标准化、模块化、插件式的数据资源服务总线,提供专门的数据服务接口配置管理工具,实现数据服务接口的规范化自定义封装配置、一体化授权和调用日志的格式化自动采集;实现外单位授权数据服务接口的透明访问和日志的格式化自动采集。重点开展数据服务接口、目录服务接口等通用接口的封装配置。

  数据资源服务总线具备通讯、服务交互、集成、安全性、服务级别、消息处理、管理及自治等ESB标准功能。

  5应用层设计

  5.1智慧XX综合服务平台设计

  5.1.1门户管理

  门户管理主要实现对整个网站各类资源的统一管理,可以实现对站点的管理、栏目的管理、信息采编发布的管理、模板的管理、各类资源的管理。实现一个平台,多种资源分类管理;不同资源,按需求灵活设置字段录入;一次编辑,全渠道全终端发布。为后台的使用者提供灵活、便捷、安全、可靠的管理平台,为门户网站的平稳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

  1、统一门户管理:实现市民版、企业版等公共服务门户的个性化建设与统一规范化管理。各门户具有不同的栏目结构、页面布局、信息资源、信息采编发流程和用户权限等。

  2、多维度主题管理:可对每个公共服务门户提供多维度主题管理。

  3、资源库管理:针对信息公开、办事指南、政策文件、便民服务、新闻发布、常见问题、移动APP、微信应用等不同类型的资源结构进行建库管理。

  4、模板管理:实现对公共服务门户个性化页面的制作和管理,支持站点、栏目分级模板管理以便于维护,也可以查看模板被应用的情况,同时可进行可视化编辑。

  5、采编发:主要实现对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等内容的采编。基于角色和用户组的安全访问控制,采用基于政务资源协同交换体系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统一管理、后台数据维护与前台数据发布共享的一体化,使所有信息实体(如网页、文档、图片,关系型数据)根据元数据规范采编入库,实现不同属性的数据的统一管理。一篇文章可以关联到多个主题维度和组织机构库。

  6、办事指南管理:对汇集全省的办事指南进行百姓体风格的再次编辑与管理,包括对办事指南名称、图标、简介、基本条件、指南内容、关联应用链接地址、注意事项、关联办理机构、相关办证、相关政策、关联常见问题、关联推荐服务等内容。

  7、常见问题管理:对常见问题和答案进行管理。

  8、政策法规管理:对汇集全省的政策法规进行管理,包括文号、颁布单位、索引号、颁布时间、标题、主题词、正文等内容。

  9、一体化采编、多渠道发布:系统后台提供统一的一体化采编平台,只需维护一份内容,即可实现对全部渠道的发布,支持对门户网站、移动端APP、微信服务号、官方微博等各个渠道的发布。

  10、组织机构管理:按照市、区、街道三级进行全省所有组织机构库的建设和管理,可对组织机构的级别、单位名称、网址、办公地址、办公时间、导航坐标进行管理。

  5.1.2栏目管理

  栏目管理主要为门户系统提供了前台分类导航的创建与管理,系统管理员可在后台对栏目进行配置,可以根据对网站各类资源的梳理,结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网站栏目进行设置。

  栏目管理采用树型结构分级组织栏目,这样的组织方便管理,也可以清晰的表现每个栏目的所在层次,方便对栏目的创建、调整。同时可以不同栏目展现内容的不同配置不同的资源录入模板,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同的审批流程等。

  5.1.3专题管理

  专题管理功能为后台用户提供可视化、可拖拽、所见既所得的专题制作工具,普通编辑即可完成,无需设计和技术参与。方便政务服务平台的用户完成各类专题的制作。

  用户可快速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专题,并根据事件的特征设计专题页面的显示布局,以及在布局中添加相应的资源块,并且添加政务服务平台中已有的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源,并且发布到政务服务平台上。

  美工在一个可视化的页面中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为系统创建风格,而不需要有编程经验。将复杂的撰写模板的过程,转化成了“可视化”过程。网站编辑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进行网站页面的设计。设计页面的过程只是将已有的资源、布局等添加到页面的过程,不存在技术门槛。

  5.1.4智能搜索管理

  智能搜索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前台智能检索的配置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检索体验,通过配置应用框搜索、智能感知搜索、按需加权智能排序等不同的检索模型,优化检索结果,让搜索变得更加智能,更加了解用户的查询意图,让用户能够快速定位所需的办事、资源或者信息。

  1、应用框搜索

  在搜索结果中,无需点击搜索结果链接跳转查看,页面端直接展示热门服务或功能,在搜索结果页面即可完成所有操作,给用户提供更佳的用户访问体验。

  搜索引擎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在线服务应用池,最终精准高效地以“应用框”的方式返回给民众相匹配的结果,民众在检索结果页即可进行在线服务的查询与办理,实现即搜即办。支持按关键词进行各类应用搜索,包括网页应用、移动应用、微信应用。提供应用类搜索热词以及搜索词提示与纠正功能。

  2、搜索智能感知

  民众如果是实名登录后搜索办事类应用,则搜索引擎能明确识别民众身份,用

  户画像,并根据用户的身份以及行为特征调整检索排序,最终为该民众提供个人专属的应用数据。

  5.1.5互动管理

  互动管理模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个性化互动交流平台,是实现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广泛倾听公众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的批评监督的政府与公众交流的“直通车”,通过互动管理模块实现领导信箱、咨询投诉、简政建言、部门信箱等各部门统一的互动群,以满足公众的多方面互动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公众意见的收集、处理、反馈机制,了解民情,回答问题。各种互动服务针对业务需求的不同提供可视化配置处理流程功能,从而最终实现“一站式”受理和反馈。

  5.1.6市民主页管理

  市民主页管理是新时期下政府为个人用户提供网上服务的重要渠道。市民主页通过整合已有的在线服务,为个人用户提供统一的个性化门户,一站式接入所有的政务应用,及时掌握个人办事进度,智能感知民众所需,推荐相关服务。

  市民主页并非一个简单的应用系统,而是在一系列技术标准主导下的政府服务信息化变革。市民主页将配合各个业务系统,对各项政务服务的UI设计、数据标准、服务标准、办事流程等提出明确的规范,提升政府的网上服务水准。

  1、实名认证

  实现个人用户账号的在线实名认证,为用户以实名身份办理各类服务提供基础。

  2、信息聚合

  市民主页在一个界面中,自动聚合展现用户最关心的信息,如公共服务信息(水电欠费、社保账单)、政府单位的通知(交警罚单)、各项办事进度等。民众无需跳转到其他系统即可统一浏览个人关心的信息。

  3、智能服务

  市民主页能够自动搜集和展现个人家属的相关聚合信息,也可以自行手工添加家属。可根据家属的身份特征,进行相关的信息推送,以免错过个人以及家人的重要信息。

  4、智能感知

  基于个人的基本属性以及行为属性,通过智能感知模型的算法,系统可以自动为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服务与应用。例如:市民主页可以为新生儿家庭自动推荐生育险在线支取的业务;为小升初孩子的家长自动推荐积分入学的相关信息等。

  5、应用超市

  通过与政务服务中心整合,市民主页可接入第三方开发的政务应用,民众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感兴趣的应用。

  市民主页为用户提供了简单易用的界面,使用身份证号注册、进行实名认证以后,可以自动获得政府提供各项服务,极大的提升了对政府的满意度;对于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民众主页提供的一系列标准规范,真正实现政务应用的融合。

  5.1.7企业主页管理

  企业主页主要实现根据企业的基本信息和动态信息进行实时计算,基于智能感知计算模型,结合公共资源中心,向企业推送可能感兴趣的政策通知和办事事项。通过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整合各个应用,梳理将企业常用的信息聚合到一个统一的界面中,使得企业能够在一个系统中办理所有的事项。通过与数字证书厂商结合,企业主页使得企业能够使用一个USBKey登录所有系统,避免了重

  复建设数字证书体系的成本。

  1、实名认证

  企业主页提供了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实名认证模式,认定在线账号的真实性。通过实名认证流程,各个下游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服务。

  2、用户管理

  企业管理员能够在企业主页中添加子账号,实现企业内用户的管理;企业管理员可以限定不同子账号在办事权限,确保企业网上办事有序进行。

  3、信息聚合

  一个界面中,自动聚合展现企业最关心的信息,如目前在各个部门中的待办事项进度等。待办事项信息基于标准规范,通过统一建模,从各个系统中抽取而来。

  4、智能感知

  基于企业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通过后台的智能感知模型的计算,自动为企业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应用或者信息,并按照多个纬度进行有序组织。

  5、应用超市

  通过与政务应用中心整合,企业能够主页接入大量第三方开发的政务应用,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应用。

  5.1.8APP管理

  APP管理为智慧XX综合服务网提供一站式移动应用管理平台,全面覆盖政务应用移动化的需求,实现移动APP与各类办事服务、便民服务、互动服务的无缝对接,用户登录后即可实现与网站信息的同步,无需反复输入个人信息,优化用户体验。

  1、APP应用管理服务

  1、业务模块管理:模块化设计理念满足灵活的业务切分;一次开发,跨平台运行;独立升级与更新模块,不影响其它功能;模块间可关联依赖、模块与产品间可设置关联;平台可自动推送模块新增与升级信息。

  2、产品管理:产品支持多平台部署与发布;以搭积木的方式将模块封闭为产品;提供产品库的灵活配置管理;通过“克隆”功能简化上架环节。

  3、安全管理:包括应用安全管理,如黑名单设置、白名单设置;数据安全管理,如敏感数据加密;网络安全管理,支持HTTPS物理通道;用户安全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支持LDAP、权限管理、授权管理等。

  4、大数据中心:引领走向数据智能化时代,主要提供“数据收集、查询、分析、导出”等交互数据管理;提供“系统日志管理、查询、分析”等运维数据管理;提供统计报表功能,包含数据可视化展示,支持报表打印。

  5、云服务:提供可靠的消息和语音推送功能,支持点对点和消息广播;提供即时通讯云服务功能;提供终端用户意见反馈管理;提供离线应用及离线数据同步;提供文档云服务,覆盖全系office文档、PDF等主流文档形式;提供云服务配置管理。

  2、APP应用管理

  个性化的政务移动应用管理,智慧XX综合服务网自主定制应用及预置应用。提供灵活的移动应用产品上下架、推广、维护等运营管理平台。

  1、应用属性管理:应用分为政府自有移动应用、开发者应用两种属性。用户可随意下载自有应用库。开发者可申请上架已开发好的应用,借用户安装使用。

  2、应用类别管理:提供应用的分类管理功能,方便用户根据类别快速定位所需

  应用。

  3、热门应用推荐:根据应用下载、评论等情况,对应用进行排名。

  4、后台管理:包含应用发布、上架下架、运行、推广、维护等。

  3、APP应用业务服务总线

  将复杂的后端业务系统服务简单化,提供针对移动业务的数据总线服务,消息服务以及流程服务。

  1、支持第三方系统整合:整合外围相关业务系统;实现完整、灵活的宏观业务流程;实现资源整合和交换。

  2、数据访问服务:提供实时、准实时、非实时的数据服务;提供规范的、通用的、简单的数据服务访问方式;屏蔽后端复杂的系统环境和技术环境

  3、规则和流程服务:提供规则逻辑运算和流程路由、编排、分发等服务;提供基于复杂事件的预警、警告和控制;提供各种业务服务的编排、流程定制、规则运算等服务。

  4、应用接入服务:提供各种应用接入接口服务,比如标准HTTP、EJB3.0;提供基于SOAP、REST协议webservice服务、JMS、FTP等传输协议;充当各种系统的代理和中间件;提供统一数据转换协议。

  5、消息服务:提供异步的发布/订阅;点对点消息服务;所有运行相关的各种事件等关键信息均作为消息发布在总线上。

  4、APP应用管理平台

  为政务移动应用业务服务总线提供信息安全、效能监控、性能监控、应用监控、服务治理、任务调度等功能。(各项效能、性能、应用监控提供预警功能,能够监控和分析展现每项服务的健康状况,为移动应用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保

  障。)

  5.1.9微信管理

  微信管理为智慧XX综合服务官方微信号提供微信管理的平台,可实现对微信服务号栏目设置、内容采编、应用对接、粉丝管理、运营分析等的统一管理。以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多方接入的管理服务为主线,提供个性化的微信管理平台。政务微信以手机和智能终端等新载体为公众提供更快的服务,扩大了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拓展了政务服务渠道,为公众提供最有用、最快捷、最方便的政府服务。这种能够放在口袋里的门户网站,能够实现对政府门户网站的真正随时、随地、随身访问,堪称公众随身携带的政府服务手册。

  构建一套微信公众平台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微信公众平台基础内容管理、交互管理、应用管理、统计分析管理等,主要提供如网上调查、智能问答、咨询投诉、办事指南、办事进度等通用的应用服务,为智慧XX综合服务官方微信号提供一站式建设、运营管理自有微信公众平台。

  构建一套平台运营支撑管理系统:实现安全可靠的安全审计系统、黑名单、白名单管理、关键字过滤管理,内容审计管理、消息日志归档管理。方便对运营规范化的管理,给领导决策提供数据分析依据。

  篇二: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具有智能感知、系统协同、智慧处理、机制先进、服务优质等特征,但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认识、技术、实践上还达不到“智慧”要求,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

  智慧城市三种建设类型

  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总体而言,主要有三种建设类型:

  端一体化的智慧。以智慧交通为例,交通数据是由云存储并由云计算提供智慧处理、指挥的;管网是具有智慧的数据感知与数据传输智能的;智慧终端是具有智慧执行能力的。其次,具有市民主体(客户)、城市公共服务力量、依法监管力量等人、机、物的系统协同服务能力。比如智慧交通,实际上就是在人、车、路、场关系中进行人与车、车与路、车与停车场等方面开展有机协同。第三,不仅具有基础标准与应用业务标准相统一的标准规范,也有能解决“一揽子”问题的云服务工程公司进行建设运维,还具备技术手段与法律手段、管理制度相协调的网络权益、秩序与安全的保障能力。

  其中第三种智慧城市建设类型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智慧城市应该具备智能感知(能实现实时、全面与立体感知)、系统协同(能够实现一卡通、一链通、一令通)、智慧处理(建立在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业务建模和智能分析等服务之上)、机制先进(投资运营机制高效、权益保障追溯完善、监管体制管用等)、服务优质等特征。只有具备上述功能,才能称之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遭遇难题

  还达不到“智慧”要求。认识上,很多人把智慧城市等同于数字城市,其实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是信息化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智慧城市基于数字城市,但高于数字城市;技术上,没能开发“一揽子”解决问题的业务操作系统软件,不能“一卡通”;实践上,缺乏安全可靠、管理严格、服务一流的云服务业务工程公司,承担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司缺乏成功案例与经验。

  信息孤岛、网断联难仍存在。智慧城市实际上是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其障碍主要有三方面:其一,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小数据中心建设,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其二,标准建设相对滞后,标准不统一,业务操作系统软件难以模块

  化开发。比如人车路等基本的数据单元,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管理部门各搞一套,基础数据单元标准不一。其三,业务传感与应用装备建设,各部门各搞各的,甚至一个部门内部也各搞各的,造成“有网无联”。比如,治安一套探头、城管的一套探头、交警的一套探头,不光不相容,而且同样低水平,还各成各的网。

  体制难以突破。概括起来说,主要是投资、建设、运维、使用、监管的机制不健全。在投资和建设方面,由财政拨款投资,各部门各搞各的建设,导致重复建设多、业务专用网建设水平低、高效处理能力弱等问题;在运维方面,技术类、事务类等业务没有剥离,仍由政府部门内设机构直接负责,导致运维效果差、效率低;在新的商务模式创新方面,政府购买云服务的采购方式、政策保障、业务监管等尚未建立健全。

  网络权益与安全保障举措失配、错配。缺乏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工程手段协同配套的统一设计,各种手段运用能力建设不足;安全的执法、司法力量较弱,无法很好地保障网络权益;云服务公司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不到位,缺乏责任追溯体系;网络实名制等基本制度建设推开不足;网络的安全技术、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投入不足。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泛在、互联、高效、优质、廉价、便利的网络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而现实是:泛在网建设进展慢、覆盖水平低;各类网络自成体系,相容性低,传输速度、质量不高;网络收费偏高,制约了各类业务物联网的使用与发展;业务专用网(传感网、专用物联网)建设落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网络的“最后一公里”重复建设大,小区入户重复率高,不利于家庭、社区物联网的与骨干网的分别建设、有机对接、业务开发。

  智慧城市破题对策

  我们建设智慧城市,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市民提供更便捷、更低碳、更有品质、更有尊严的生活与工作服务,给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手段、打开新的发展空间,给公共服务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技术与网络的支撑,给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新的技术工具、网络支持、制造方式、商业模式。因此,要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追求,研究破解难题的对策举措。

  主攻云服务技术,加强云、管、端“一体化”的技术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保智慧产业技术创新优先安排。第一,加快大数据、云计算、智慧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尤其是云存储、云计算等云服务产业的技术创新。第二,加快开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安居等)业务操作系统软件与智能终端,以形成技术、业务、管理三结合的智慧能力为重点,加强覆盖云、管、端一体化业务操作系统软件的开发。同时,加强数据综合传输技术的创新,并抓好智能终端装备的开发。第三,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工程安全技术的创新,培育具备“一揽子”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性、高水准的云服务公司。

  以政府购买云服务作为突破口,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购买云服务,是一种网络产业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式、分配方式的大变革,包括个人、企业、单位、政府等业主。建议率先推广公共服务的购买,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也有利于移动互联网、智慧物联网等网络产业经营体制创新,还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的体制僵局,从而激发网络经济发展的市场活力。但前提是必须营造有利于云服务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通过加快培育安全可靠、服务高效、技术水平一流的云服务公司,设立购买公共服务的专

  项资金,出台扶持政策,加强权益保护,最终形成全社会的购买云服务的共识与氛围。

  以统一基础标准与打通各类业务标准体系为重点,防治信息孤岛

  要着重解决两大问题:数据基础标准,要在“统一”二字上下功夫,相当于统一度量衡的“车同轨”;各类业务标准体系的对接,要在“打通”两个字上做文章,相当于各条高速公路之间的“连连通”。具体而言,可通过协调来消除基础标准“统一”的问题,通过补充来解决业务标准体系之间的“断头路”问题,通过联合试点试行来解决标准体系规范中的“互让”问题,通过“采风整理”来解决标准体系的实用性不强问题,通过“共同协议”来解决标准体系建设各搞一套的问题。

  加强配合,确保智慧城市网络权益、秩序与安全

  法律方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隐私、保护权益;体制方面,要明确规定购买云服务,云服务公司要建立责任追溯制度;制度方面,要推行实名制、风险评估、等级保护等制度;监管方面,要对网络进行依法专项整治、依法监管,加强对网络企业的依法管理;技术方面,要统一技术标准,加强工程建设,确保网络安全。

  以共建共享为原则,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有线、无线网、北斗网的利用,系统推进泛在网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快4G网络发展,它投资小,对泛在网建设贡献大,建设成本低但网速快、传输质量好。同时,按照“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多家共用”的原则,解决网络建设“最后一公里”扰民问题和骨干网与社区网、家庭网的服务对接问题。还需加强业务专用物联网(传感与应用装置的业务专网)的建设。各个城市如要建设智慧

  城市,就必须加大对城市物联网的投入。

  篇三: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概述及规划

  人类已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我们赖以生存的整个社会正面临着新经济时代所带来的种种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工作、商务的模式,更开始全面地改变人们生活的观念和方式,在我们熟悉的物质城市的身边已经迅速形成一个信息化、虚拟化或者说是数字化得“新城市”。在这个“新城市”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购物、远程医疗;可以在电脑前学习课程;人们将生活在“数字家庭”、“数字社区”、“数字城市”之中。

  智慧小区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小区的物联系统和服务、家庭中的智慧家居系统整合在一起,使小区管理者、用户和各种智慧系统形成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以达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数字化”生活体验。

  智慧小区的组成

  智慧小区系统基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建立一个沟通住户与住户、住户与小区的综合服务中心、住户与外部社会的多媒体的综合信息交互系统。该系统以社区中心机房为枢纽,有机的将小区数字化服务、物业数字化管理、社区智能化管理和住户智慧家居系统结合起来,真正的实现

  (1)住户与住户之间的信息联通

  (2)小区物业智慧管理。

  (3)周界、视频监控、一卡通等子系统联动工作。

  (4)小区网上社区提供缴费管理、网上保修、电子购物、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

  建设目标

  为开发商提升楼盘品质、赋予楼盘新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开发商在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水平;

  为物业公司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的和业主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提升物业公司信誉;

  为业主提供舒适、安全、高品位、方便的生活环境。

  智慧社区系统功能提要

  (1)使每户居民都能够享受智能家居带来的安全、舒适、健康和便捷;

  (2)为每户居民住宅节约能源;

  (3)联网报警管理,为每户居民提供安全服务;

  (4)社区商务服务,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购物和支付;

  (5)社区信息服务,包括发布社区管理信息和用户查询信息;

  (6)社区医护服务,为每户居民提供上门救助和护理服务;

  建筑内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等通信设施必须与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光纤入户的建设,不仅仅是响应国家的政策,更重要的是:

  光纤的成本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应用范围的扩大,呈现出单缆所含芯数越来越多、单位造价逐步走低的趋势,为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传输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将智慧小区各系统电信号通过光电转发设备变为光信号传输,可利用上述光缆特性,减少线缆施工量,美化小区环境。

  雷电对光缆没有任何影响,可以避免电缆传输遭受雷击而致小区系统瘫痪

  光纤入户为高速上网、网络视频、电子商务等应用提供了保障,增强了住户对智慧小区系统投资的满意度。

  无线覆盖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快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伴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无线应用。小区无线全覆盖可将住户的智慧生活从户内延伸到户外,提高小区住户的体验感。

  核心机房

  小区信息量高密度转发,高速度处理以及海量住户及物管信息保存管理,对核心机房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

  (1)应按照可管理、可维护的理念去搭建网络交换系统。网络拓扑一般采用星形结构,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架构。设备的选型上要选择带网管功能的交换机,通过交换机不同策略配置,实现对网络灵活、弹性、安全地管理。比如可

  以通过VLAN的划分,将联在一台交换机上的摄像头、门禁设备分别划分到不同的虚拟网段,两种信息传输互不干扰。

  (2)应按安全、稳定的理念去搭建数据中心,通过采购专业服务器,合理选用RAID级别,必要时添置专业的存储阵列实现数据的存储备份。做到不因系统宕机、硬盘损坏丢失数据。

  (3)

  在机房装修方面,防静电地板、UPS供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可根据实际条件及建设预算酌情投入。

  智慧小区子系统

  设备自动监控子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IO控制,实现如:照明、通风等。本系统主要针对小区公共设施的智能化监控。

  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子系统在主要出入口(小区主入口、小区主要通道、车库出入口、单元出入口、电梯轿厢等)、周界监控和一些重要区域(如停车区域、小区内主要通道)等处设置摄像机,使得保安人员能直接掌握小区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避免发生突发性的恶性事件,加强小区内部管理。

  视频监控采用中间件模式,兼容海康、大华两家网络、板卡设备。

  主要功能:

  视频监控

  提供多画面形式实时监控。

  录像回放

  搜索存储计划中的录像,按条件查询不同类型录像,放录像并提供录像控制(快

  放,慢放,单帧播放,局部放大等)。

  可下载查询的录像,保存到本地。

  报警管理

  提供视频移动侦测、IO采集的多种警实时监控;

  按条件查询报警事件;

  设置报警联动,报警时弹出视频窗播放视频或其他动作。

  事件检测与行为分析

  对视频进行周界监测与异常行为分析,用于检测、分类、跟踪和记录行人、车辆及其它可疑物体,能够判断是否有行人及车辆在禁区内发生长时间徘徊、停留、打斗等异常行为。

  流媒体

  客户端用流媒体访问。

  设备配置

  设置系统中的视频监控设备信息及配置信息。对视频进行分组管理。

  周界防范

  应用红外探测、电子围栏等技术,防止非法侵入、抢劫、盗窃和蓄意破坏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事件第一时间联动相关系统,提醒相关人员紧急处理。

  采集监控设备通断信号,做监控,采集的方式:

  通过集成视频设备,监控IO口;

  集成安防报警设备。

  主要功能:

  周界设备管理

  管理周界设备信息。

  事件联动

  设置设备报警时的声光、弹出视频等联动。

  周界列表监控

  实时监视周界的状态,如有报警等事件产生,则提示小区管理人员。小区管理人员可以控制周界设备的布防和撤防。

  事件历史

  查询历史事件。

  安保巡更管理

  在小区内设置电子巡更系统,让保安人员定时定路线对小区内进行巡视,以弥补其他技防手段的不足,及时发现可疑情况,防患于未然。

  主要功能:

  巡更设备管理

  管理巡更设备,上传/下载巡更设备的数据。

  数据维护

  管理巡更人员信息及分组、巡更地点和巡更线路的信息。

  巡更计划管理

  设置巡更计划。正常情况下,巡更人员每天按照巡更计划执行巡更任务。

  巡更任务记录

  巡更人员执行完巡更任务后,记录下此次巡更的情况和发生的事件。

  巡更报表

  对巡更任务执行情况进行查询与统计。

  家居安防系统

  本系统与楼宇对讲室内分机进行对接,将住户家中的非法侵入、火灾、煤气报警、紧急呼叫等实时连接到智慧小区管理系统中,实现住户家居的安全监控。

  报警及联动功能。通过安装门磁、窗磁,防止非法入侵,小区警卫可通过安装在住户室内的报警控制器在小区管理中心得到信号从而快速接警处理。同时,报警联动控制可在室内发生报警时,系统向外发出报警信息的同时,可自动打开室内的照明灯光、启动警号等。

  紧急求助功能,安装在室内的报警控制器具有紧急呼叫功能,小区管理中心可对住户的紧急求助信号做出回应和救助。

  报警管理显示功能。住户离开家时,设防进入离家模式即防盗报警状态,为有效防止非法入侵,小区物业中心的管理系统可实时接收报警信号,自动显示报警住户号和报警类型,并自动进行系统信息存档。

  设/撤防联动控制:主人外出前启动安全防范系统的同时,系统可以联动切断某些家用电器的电源,例如:关掉所有的灯光,切断电熨斗、电水壶、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插座电源等;主人回家时可调整为正常,进入在家撤防模式,部分照明灯自动打开,门磁和窗磁离线,而室内烟感探测器和厨房的可燃气体探测器仍在报警模式。

  预设报警功能。智慧安防系统可预设报警电话,如110,120,119等进行不同的报警,并与小区实现联网。另外,可通过预设发警报到住户的手机或指定电话上。

  门禁管理

  对小区的出入口、楼宇出入口进行监视与控制,小区住户与物业管理人员及保安人员配备RFID卡(ID、IC、UHF、2.4G、RF-SIM等各类RFID卡)、腕带、挂牌,对小区住户出入小区进行身份鉴别、确认、及出入信息登记,提供住户出入小区信息的登记与查询功能。

  主要功能:

  门禁设备管理与设置;

  通行权限管理;

  门禁监控;

  通行记录查询;

  查询人员通行记录。

  车辆管理

  对于进入车辆,系统可以对车辆RFID卡进行自动识别,如匹配成功,车库门禁将自动放行,并能据此自动生成提示或欢迎信息,显示在入口处的LED屏幕上(或音响播报语音)。

  对于外来车辆,摄像自动识别记录车牌号码外,还需人工登记访客身份并领取来访智能身份卡片,系统方可放行出入。

  对外来车辆做收费管理。收费逻辑,包含:临时(按次、分时段计时)、按天(按天或月)、次数等,具体参照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结合项目实际需求。

  主要功能包括:

  系统配置

  包括车辆控制器管理、视频管理等。

  车辆发卡

  给车辆发通行卡,包括临时卡、收费卡等。

  通道管理

  管理车辆的进出通道。通过视频实时查看通道情况。有车辆进出时进行拍照存档。并且能手动控制道闸的开关。

  收费管理

  多进出车辆进行收费管理,提供收费标准的自定义设置。

  通行记录

  查看车辆的通行记录。可以看到在什么时间什么车辆通行。

  梯控子系统

  业主出行前,在家可呼叫电梯到业主所在楼层。

  业主为访客开门,电梯自动降到一楼。

  业主单元楼刷卡开门,电梯自动降到一楼。

  可视对讲子系统

  实现小区管理中心或来访者与用户直接通话的快捷功能。

  完成呼叫监控、报警监控、推送信息等功能。

  数字物管平台

  实现小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达到物业无纸化办公,同时系统智慧地管理、指挥、调度物业及保安人员工作。

  定位子系统

  本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实现对车辆、外来人员的定位跟踪。

  人员定位,采用电子标签,利用RFID远距离读写技术实现。该标签体积小,与

  普通PVC卡相似,便于携带。

  实际使用时,外来人员在小区门卫出说明来意,在系统中录入姓名,来访目的,物业发卡,该人员进入小区后,在小区隐蔽处安装的读卡器就可检测到该卡的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智能定位系统可根据不同读卡器检测到该卡的时间,在系统中自动将该人员活动轨迹显示出来。该系统还可用于小孩在小区范围内活动的监控。

  (2)车辆监控,在车辆隐蔽处安装一传感器,通过该传感器,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或手机通信基站定位技术)实现位置坐标确认,用户可在综合管理平台的智能定位系统的界面上看到相关信息。

  人员管理子系统

  统一管理小区内人员信息,并且对IC卡进行发放、回收与挂失等操作。

  主要功能包括:

  人员信息管理

  所住楼栋、楼层、房号管理

  管理IC卡的发放、回收与挂失。

  会员积分管理;

  通行等权限管理。

  多媒体综合管理子系统

  对小区中的LED屏、广告机统一管理,满足小区广告及展示的需求。

  公共广播子系统

  公共广播与背景音乐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平时具有播放背景音乐、分区广播、紧急广播的功能,发生特殊情况时作为紧急广播,指导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综合监控

  列表监控

  通过列表形式分层次展现需要监控的设备。

  图形化监控

  采用图形化宫格列表形式显示设备状态,报警状态,并可对设备进行操作。

  电子地图子系统

  利用电子地图(二维)技术及上述的其他子系统的基础数据,直观显示小区布局情况,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系统的可视化管理。

  短信应用子系统

  应用短信实现用户与系统的互动。

  主要功能包括:

  通过系统向住户、管理员发送各类信息、通知。如催交物业费、催交水电费、停电停水通告、公共设备维修停用等。

  根据系统事件联动向住户、管理员发送信息。

  微信应用子系统

  应用微信实现用户与系统的互动。

  与短信平台类似,比短信多一些多媒体信息,如:查询视频监控快照。

  移动应用子系统

  利用移动终端(Android手机、平板电脑),小区住户可以查询小区的公共信息,物业管理人员可以对小区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管理。

  功能相对PC版本简化,只提供主要管理功能,视频监控一次只看单个视频。

  手机功能形式:

  内网提供视频监控

  外网只提供视频快照

  其他功能相同(涉及安全的除外)。

  电动车充电子系统

  该子系统实现小区电动车充电的管理。

  可以集中安装(电动车库),也可以分散安装。

  每次充电时间,按照设定费率,到时间断电,保护电动车电瓶,防止过充,也避免电能浪费。

  具有IC卡计费功能,无需人工收费,避免现金支付。

  物业可以采用经营模式,投资后,短期即可回本,后期长久盈利。

  采用预付费模式,必须充值后才可以使用,不需要催缴收费。

  性能优良,计量精确,性能稳定,灵敏度高,防窃电。

  信息门户子系统

  建立信息门户网站,实现物业管理公司与住户的交互,为住户提供服务。信息门户子系统主要包含:

  社区介绍:小区的图文介绍。

  小区公告:发布小区公告信息。

  费用查询:查询各类费用。

  投诉报修:在线投诉保修。

  商圈:发布周边商场及小区内商店信息、商品信息。

  互帮互助:业主发布求助信息或提供的帮助信息,为业主之间的互帮互助架起信息桥梁。

  业主论坛。

  生活服务:各类服务网站链接。

  会所设施预定:在线预订小区的会所设置。

  后台管理:后台管理小区设置。

  智慧综合管理平台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平台是是集RFID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为一体的产品,能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建筑物(主要是指住宅小区)按照统筹的方法分别对其功能进行智能化,资源充分共享,统一管理,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并尽可能的提高性价比指标。

  小区智慧综合平台以各个子系统为基础,协调各个子系统,将各个子系统等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并实现智能化管理。

  将所有设备、对象的监控属性、监控数据、记录、操作命令、消息事件,在平台中统一管理,根据智慧地策略,联动控制应用,另外提供数据挖掘策略配置。

  如:设备断联自动通知、门禁打开超过指定时间发出报警等,各种联动策略都在本平台模块中实现

  系统主要的功能有:

  统一用户认证(单点登录);

  统一系统入口;

  统一数据存储;

  可视化策略配置;

  联动控制服务;

  客户端显示联动;

  综合数据报表。

篇四: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规范

  山东省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规范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智慧城市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构建一个高感知度的城市基础环境,实现城市高效的政府管理、便捷的民生服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智慧城市是城镇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高度,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发展智慧城市,对于破解我省城市发展难题,提高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完美融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

  因地制宜,科学有序。智慧城市的建设要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化基础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在综合条件较好的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市场为主,协同创新。智慧城市的建设要积极探索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采用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国有软硬件产品确保安全可控。

  三、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一)城市的信息基础建设

  智慧城市的核心驱动力是通过深度的城市信息化来满足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需求,其基本内涵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城市新兴业态活力为宗旨,通过智慧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政府行政效能、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推进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从而使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

  1、宽带

  打造城市光网。统一采用“综合业务接入点+主干光缆+配线光缆+末端光缆+驻地网”的模式进行规划和建设。

  加快智慧城市光网和光纤到户的发展。加速宽带发展,向政府、企业客户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高质量、高速率的接入,向金融、教育、医疗等各类行业用户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宽带接入解决方案;使市民进入智慧宽带的时代,满足家庭和个人的互联网、IPTV、高清电视、VOIP、视频监控等高带宽服务,实现全城的光网络覆盖,全部家庭的光纤接入。

  2、移动

  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业务的应用,构建综合业务平台,适应新的数据业务、新型产业链和业务模式发展的要求;积极研究和适时应用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超宽带无线接入、移动IPv6等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接入多元化、网络一体化、应用综合化的宽带无线网络;进一步完善现有的4G网络覆盖,并对现有网络优化,提高用户容量,增加上下行带宽,建成多层次、立体化、高带宽、全覆盖的无线基础网络。逐步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教育、远程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等信息系统等便民服务中应用数字无线技术,形成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城市信息网络空间。

  3、感知网

  采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构建泛在的物联网,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城市物件或事件,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4、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作为未来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存储设备、网络设施、数据库和软件等物理资源。信息中心利用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将大量相同类型的资源构成同构或接近同构的资源池。

  采取“服务商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由专业云服务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基础环境、计算、存储和灾备中心等资源,搭建适应“省市平台、多级应用”的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架构。

  5、公共基础数据平台

  城市的数据资源包括城市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信息资源、应用领域信息资源和各相关行业部门根据各自需求建立的相关数据库。

  (1)基础信息资源:

  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的基本信息,内容涵盖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四库”在内的基础数据。

  (2)共享交换信息资源:

  是需要跨部门和系统进行共享的信息资源,利用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规范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次的综合信息共享,同时提供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以及对共享数据的更新和维护机制,实现对共享数据的及时更新。

  (3)应用领域信息资源:

  是业务专用信息资源,将同一应用领域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规范、整合,形成该应用领域的数据资源体系,并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支持

  综合分析和判断,实现全方位管理城市的目标。

  (二)政府管理

  1平安城市

  平安城市是一个特大型、综合性非常强的管理系统,不仅需要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而且还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报警、门禁等配套系统的集成以及与广播系统的联动。

  平安城市主要包括:人脸卡口、交通事件检测、智能检索、道路违法抓拍、车辆稽查布控、非现场执法、事件分析研判、交通事态监控、指挥调度功能、勤务管理、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智能应用管理等。

  2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主要包括:交通信息采集、管理与共享,交通综合管理、公共交通管理、车辆控制管理、货运管理、电子收费、紧急救援、停车管理等。

  3智慧市政

  围绕城市市政管理中“安全、服务、管理”三个核心,以城市供水、排水、节水、燃气、供热、防汛、垃圾分类与处理、照明、道桥、地下管线等市政行业的基础设施动态监控和辅助决策为主旨,利用智慧化技术手段,构建城市市政基础资源管理体系、运行运营监测体系和综合监督指挥决策体系,实现市政公用地上、地下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安全和服务质量的在线监控,切实提高市政公用工作面向公众的服务效能,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公用事业管理水平。

  智慧市政主要包括:市政信息综合决策分析、市政资产管理、户

  外广告管理、防汛调度、工程管理、GPS车辆定位、地下管网管理、路灯管理、道路管理、井盖管理桥梁管理、排水管理等。

  4数字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简称“数字城管”)是综合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以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划分为基础,集成基础地理、地理编码、市政及社区服务部件事件的多种数据资源,以城市监管员和市民服务热线为信息收集渠道,创建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综合指挥系统,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构建起沟通快捷、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监督和处置新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数字城管主要包括:城市管理智能分析、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监管、城市街面秩序管理、面向民众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

  5规划建设

  充分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和PSS等新技术,不断地创新规划管理理念与方法,通过多知识融合与挖掘,实现城市规划领域更透彻的信息感控,实现规划管理不同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以及职能和功能尺度上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同时实现城市规划研究、规划编制管理和规划实施管理中更深入的智能决策。

  规划建设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审批管理、建设单位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等。

  6安全生产

  智慧安监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计算、空间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资源,建立安全生产电子政务、日常监管、应急救援等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监管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安全生产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及预案、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事故管理、环境危险源管理、危险特种作业管理、职业健康管理、消防管理、安全规章制度等。

  7食品安全

  利用条码、二维码、RFID、NFC、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联网系统。从食品生产到销售过程进行编码,形成一个以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相关监管部门可以随时通过食品回溯系统查到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的详细信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能快速识别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使得食品生产公开透明,有效监督企业提升食品卫生的质量。

  食品安全主要包括: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库、食品安全监管平台(面向执法者)、食品供货销售管理平台、大众食品安全监督平台(面向市民)、移动执法平台。

  8智慧环保

  智慧环保是互联网技术与环境信息化相结合的概念。“智慧环保”是“数字环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

  智慧环保主要包括:环境监控规划、环境信息发布、环境告警管理、环境信息综合挖局分析等。

  9应急指挥

  应急指挥系统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指挥系统可以全面的提供如:现场图像、声音、位置等具体信息。

  应急指挥主要包括:视频监控、GIS地理信息、应急通信、应急预案、监控指挥调度、视频会议、语音调度、移动应急指挥等。

  10其他:工商、税务、计生、司法

  (1)工商

  智慧工商以满足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相统一的要求,促进工商信息化迈上统一

  规范发展新阶段,满足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目标需要,全面支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责,加快推进工商信息化“整合、融合、一体化”步伐,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能,有效提升市场监管、服务科学发展、消费维权和公共服务能力。

  智慧工商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如网上登记、网上年检等)、登记许可(如企业登记管理、个体登记管理、食品流通许可、广告许可管理等)、市场监管(如信息监管、企业年检、食品安全监管、12315投诉等)、行政执法(如案源管理、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

  (2)税务

  综合治税系统构建以强化税源控管为核心,以涉税信息网络平台为载体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使税务部门更加有效地摸清税基、控管税源,实现税收征管由注重征收管理向税源控管和征收管理并举,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的转变。

  智慧税务主要包括:涉税信息网络平台、涉税信息交换平台、税务数据处理平台、税务工作平台、税务服务门户等。

  (3)计生

  智慧计生平台以“两网化(人在网格中,事在网络办)”为建设理念,以“信息共享”、“技术革新”、“环境架构”、“业务电子化”为切入点,以“全员人口信息平台”、“人口和计生村级信息化应用平台”为支柱,以“人口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为创新点,着力打造“网络全方位、业务全纳入、人群全覆盖”的信息化工作格局,不断提高人口宏观管理、辅助决策水平,努力提升人口计生系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智慧计生主要包括:人口数据库、人口信息搜集平台、人口分析预警等。

  (4)司法

  智慧司法以司法业务的共享和集成为要求,跨越时间、空间和部门的限制,借助信息技术帮助政府更好的向社会提供高效、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司法管理和服务。智慧司法以司法行政工作为出发点,为司法业务工作者、街道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提供工作过程中的信息

  支撑,解决工作者的工作难题,同时使决策层

  领导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进展情况有一个总体客观的、科学的认识。

  智慧司法主要包括:律师管理、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公证管理、司法鉴定管理、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帮教安置管理等。

  (三)民生服务

  1.医疗健康

  智慧医疗卫生领域的建设目标是:构建智慧医疗卫生框架体系,为城市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行政监管等方面提供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打造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大智慧、大医疗、大卫生、大发展”的宏伟目标。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智慧医疗卫生专网、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医疗服务类、公共卫生类、医疗保障类、用药监管类、综合管理类业务应用系统。

  2.文化教育

  智慧文化教育的建设目标是要构建一个以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为支撑,以校园为单位、教育管理部门为汇聚,以教师、学生、家长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化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校园网络的建设、校园安全监控系统、视频服务应用平台、教育互动系统、教育资源信息数据库、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

  3.居家养老

  智慧养老的建设目标是要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建设内容包括居家养老系统、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虚拟养老院等,可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

  4.社保就业

  社保就业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业务处理与记载,实现劳动保障全部业务的信息化处理,记载处理轨迹,积累业务信息,规范业务操作;信息采集与提取,实现对下、对上、横向、本级各种信息的采集、提取、分析与交换;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经办机构与服务机构以及

  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跨层级的信息交换;信息发布与服务,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信息,满足公众对有关劳动保障信息的查询和咨询要求;宏观决策与分析,在对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管理体制、经办成本、激励机制等宏观制度层面的决策分析,提供各种优化的决策方案;基金监督与控制,实现基金监督与控制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最新动态,准确地掌握基金运行情况,对基金的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持。

  5.生活服务

  智慧城市的生活服务包括:为全体市民办理公共服务事项的统一民生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生活服务和管理保障的智慧社区系统、确保农牧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的食品溯源系统、全面掌控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以及市民出行的智慧交通等系统的建设。

  6.市民综合服务卡

  统一规划、建设市民综合服务卡体系,逐步整合现有各类卡,分步骤整合、新建政府公共服务、公共事业服务以及电子商务服务三大类卡应用;在统一发卡体系的前提下,整合政府自身和社会资源,将基于市民卡的“便民、利民”服务延伸到政府自身组成部门与下属事业单位的机构与网点,同时延伸到商业机构的服务网点,并基于这些机构和网点,分阶段、分步骤提供市民卡的政府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等四大类应用。

  (泰华电讯)

  (四)产业

  1.产业规划(产业资源管理、产业规划引导)

  以“产业地图”为核心,围绕“多规融合”、“一张图”核心思想,打造服务于城市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沙盘”和“产业空间智能平台”。通过对企业信息的海量收集以及对产业链的完整阐述,建立城市产业资源管理、集成和常态化更新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对分类产业格局和核心产业布局进行全面、准确、动态地展示和管理,为政府相关部门的经济要素统计、管理、查询、规划提

  供平台。同时,用精确的产业数据与衍生指标和智能化的数据搜索及报表系统,对城市产业现状、产业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为产业规划引导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最终为政府决策、行业研究、企业发展、区域产业对接和便民利民提供便捷的渠道。

  2.产业提升

  以促进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为目标,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及产业发展策略,从政府、企业、公众等不同角度,融合“云服务”、“互联网+”概念和技术,对产业服务与监管、产业要素聚集、产业增长等方面采取有效智慧化措施或智慧化应用,同时政府牵头制订相应引导和鼓励政策,更有效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华戎)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健全智慧城市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以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为主体的智慧城市组织保障体系,强化市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突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综合协调作用,健全各单位信息化组织管理机构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机制。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并设立专人负责本单位的信

  息化建设工作,配合智慧城市主管部门参与规划和指导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全面落实信息安全责任体系

  加强对政府网络资源和信息系统安全的重点防护,建立各单位的信息安全责任人制度,健全和落实包括机房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在内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建立涵盖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等在内的信息安全设备防护体系和漏洞扫描、风险评估在内的预防体系,形成制度健全、专人负责、设备防护的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加强信息安全演练,提升对于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实施智慧城市人才保障工程

  制订智慧城市人才保障政策和人才发展规划,健全智慧城市建设

  人才引进、储备、培训和考核制度,建立完整的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和保留人才的人才保障机制,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采取政策倾斜、待遇从优、配套齐全等措施,吸引重点行业急需的高端复合型智慧城市专业人才。强化各单位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提升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四、健全和规范IT服务管理体系

  建立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在内的IT服务管理制度,制订智慧城市设备和软件采购、使用、维护、更新、报废流程,加强软件资产管理,推进智慧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引导有实力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根据政府部门的需求,建立服务机构,制订服务策略,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体系,解决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维护的后顾之忧。

篇五: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1.1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概括“1425”体系,即为1个中心,4大建设领域,25个重点项目,“1425”体系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促进业务协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1个中心即大数据中心,包括大数据中心硬件基础设施、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中间件能力平台、城市基础数据库、数据挖掘分析系统和两个门户,智慧城市信息服务门户、智慧城市运营决策门户和智慧决策管理中心。

  4个建设工程涵盖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

  25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地理信息云平台4个项目;城市管理包括智慧政务、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智慧安监、智慧警务、智慧管网、智慧水务、信用平台、智慧城管8个项目;民生服务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教

  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人社、智慧环保、市民一卡通7个项目;产业发展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创新云服务平台6个项目。

  1.2重点项目规划

  1.2.1基础设施

  1.2.1.1网络基础设施

  以实施城市百兆光纤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推进光网城市和农村贫困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大幅提高网络速率,到2020年实现城区光纤入户覆盖率100%,城区家庭用户带宽50M以上,农村用户带宽12M以上,企业用户带宽达到1000M以上。

  提高无线宽带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在公共场所向公众提供无线宽带基本接入服务,实现市区无线宽带全覆盖,打造“无线城市”。

  实施“三网融合”工程,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升级改造,着力开展宽带电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共享共建及业务应用融合。深入推进“通信村村通”,实现所有行政村“三网”全覆盖。

  建设政务专网和无线政务网,将为移动政务、平安城市、智慧交通、WiFi惠民等服务提供网络支撑,满足各业务单位的业务承载需要,包括满足视频监控点量大、流量大、时延低的要求。

  1.2.1.2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将服务各委办局及企业,为其提供集中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应用等服务,并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智能化、立体化、可视化的查看和调度,提升决策的智能性、时效性;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力与其他城市在交通、物流、医疗、文化、产业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使大数据成为

  “智慧引擎”,支撑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发展。

  1.2.1.3信息安全建设

  智慧城市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安全服务运营平台建设,打造“一个中心,三大体系”(“一个中心”指信息安全可视化中心;“三大体系”指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服务体系),实现IT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运行维护和安全运营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为智慧城市各领域的数据和应用保驾护航。

  1.2.1.4地理信息云平台

  基于城市统一的云支撑环境,实现向智慧城市地理基准、地理信息大数据和地理信息云平台的提升,建成智慧城市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并开发5个以上专项智慧专题系统。地理信息云平台通过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带动个人消费、企业应用、行业应用和公共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应用创新,为智慧物流、智慧交通、城市安全等各种智慧城市专业领域提供基础信息服务,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信息载体。

  1.2.2城市管理

  1.2.2.1智慧政务

  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形成全市统一的智慧政务建设和管理体系。依据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支撑、统一数据归集、统一应用发布、统一安全管理的建设原则,整合升级电子政务内外网、政务基础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立电子证照库,基于大数据平台构建政务交换共享和信息服务平台,建成统一网上认证体系,实现智慧决策支撑、智慧协同办公、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监管等,开创具有政府决策创新、公共服务创新的政务智慧化新格局。

  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一号一窗一网”目标,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智慧政务建设将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目标,进一步探索深化改革的经验,提供信息化支持和技术保障。

  1.2.2.2城市运营指挥中心

  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是以信息等技术为支撑,通过健全、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通畅、广泛、安全的信息共享,有效、规范、科学的信息利用,为城市规划、运营管理、民生及城市经济主体的健康、有

  序、良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与保障服务。

  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可作为整个城市管理的核心监测和控制中心,是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中的重点任务和关键要素。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依托城市大数据中心(公共信息平台),运营管理平台将进一步采集整理政务信息资源,统筹包括互联网、行业专网等各类网络环境中业务信息资源,汇聚包括经济、气象、环保、公安、交管、地理信息,通过各类数据分析和挖掘,并构建完成不同主题和方向的分析模型体系,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城市状态进行运行监测、分析预警和辅助决策,使政府决策高效化、精确化和科学化。

  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所建立的应用平台是将各类单独规划、单独分类、单独管理的平台,是通过统一端口的定义,将城市中现有的政府信息系统接入到智慧中心,打破原来各个管理平台系统之前互不相通而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打破各部门信息传递的“竖井”现象,使政府的应用管理得到畅通,互通有无,从而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横向到纵向达到信息畅通,能够给政府一个可视化管理的模式,告别传统的机制性的信息传达和管理方式。并在平台上可以建立各类新的应用,各类有关城市管理的应用都可以接入到智慧中心,智慧中心从信息的采集、分析、到最终的决策制定帮助政府进行智能化的城市管理。让城市管理信息化真正的迈进智慧化。

  1.2.2.3智慧安监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湖北省安监局关于安监信息化的要求,依托

  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打造统一协调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反应迅速、运转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符合市情的智慧安监平台。大幅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对事故应急响应、救援指挥决策水平,及时了解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最新动态,实现对安全生产形势的预测、评估和综合分析,为各级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2.2.4智慧警务

  通过整合公安现有基础设施及系统,形成建设集约化、应用平台化、数据集群化和服务整体化的信息化新格局,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警务整体水平提升,公安信息化与公安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现代经济和社会条件下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提高办公效率和执法能力目标。

  整合现有城市报警与监控资源为基础,以大情报系统为龙头,以地理信息为平台、警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以公安大数据平台等业务系统为支撑,打造可视化智慧警务大平台,实现公安信息化建设新格局。

  1.2.2.5智慧水务

  智慧水务是指把新兴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城市水务综合管理,把传感器嵌入到自然水和社会水循环系统中,并通过普遍连接形成“感知物联网”;然后通过计算机和云计算将“水务物联网”整合起

  来,实现数字城市水务设施与物理城市水务设施的无缝集成。依托机制创新,整合共享气象水文、水务环境、市容绿化、建设交通等涉水领域的信息,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数据中心构建水利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防汛、防洪指挥系统与智慧城市应急指挥互联互通,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升级改造水资源监控系统,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优化配置。

  1.2.2.6智慧管网

  按照“应用主导、统一平台、逐级建设、协同共享、保障安全”建设原则,抓住城镇化发展的契机,采取密切协作、部门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方法,遵照技术规范、数据精准、资料翔实的标准,建立地下管网动态更新机制和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实施并完成城市规划区地下管网普查工作,准确、完整、系统掌握地下管网数据;参考国家推进海绵城市的相关意见,统筹规划和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目标;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地下管网系统平台,面向政府决策层、管网主管部门、权属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服务、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和管控服务。使城市地下管网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真正能起到基础性的保障和服务作用,最终实现城市地下管网政府监管、有序建设和方便管理,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

  1.2.2.信用平台

  以打造“诚信城市”为主题,以开展政府关联事项信息公开和资信收集为切入点,以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为核心,“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培育市场,完善法规、严格监管,有序开放、维护安全”,重点建设政府诚信体系、社会组织诚信体系和公民诚信体系,形成

  “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诚信体系。通过大数据中心和创新云服务平台的通利协作,创建信用可靠的市场环境。

  1.2.2.智慧城管

  智慧城管以整合市政设施管理资源、优化管理机制、理顺管理流程、提高市政管理效率、降低市政管理成本和增强公众满意度为目标,集合网络通信技术、工作流技术、实时监控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移动GIS技术、全球定位技术,通过

  “一中心、一张图、一平台、两类库、两大标准体系、多种专业应用”建设,结合“过程管理”新模式,摸清排水、路灯、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等“家底”信息,实现市政资产精确定位、动态监管、科学评价和辅助决策,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城市市政综合管理机制,并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互动参与管理,使市政管理逐步走上资产管理精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应急处理智能化、决策判断科学化管理的轨道,为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全方位支撑,真正

  实现市政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城市市政管理水平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

  1.2.3民生服务

  1.2.3.1智慧交通

  建设以公共出行和车辆综合交通管理为重心,以缓解交通拥堵、保障道路安全、提供人性化的公众出行服务为目标,兼顾提供交通执法和规范行车秩序能力,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现状的智能交通系统。

  通过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减少交通管理设施以及人员的投入,增强道路交通运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有利于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其它多个行业的发展;建立以人为核心,人、车、路、环境协调运行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体系,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提高。从而能够最终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1.2.3.2智慧环保

  坚持绿色发展,提升转型新水平,以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为优先导向,实施“蓝天碧水”工程。通过整合现有环保信息资源,构建多元化、智慧型的环保感知网络,围绕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监测管理、生态保护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等核心业务,将物联网、大数据、移动

  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到环保系统建设中,提供数据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信息共享等服务,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环境预测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通过智慧环保体系建设,统筹集约,加强监测数据采集、共享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是促进集约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1.2.3.3智慧社区

  统筹推进各部门应用平台向社区延伸和扩展,构建社区统一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民政、就业、社会保障、综治、卫计、文化、培训等公共管理和服务信息资源,促进政务信息和公共设施资源共享,实现社区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构筑社区管理、便民服务及互动交流为一体的统一应用平台和通道,全面共享和利用社区信息资源,实现各种便民信息的“一站式服务”,以及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站式到达”。

  1.2.3.4智慧医疗

  建设完善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市人口信息三大数据库的全覆盖;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卫生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全面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实现一人一卡;确立初步的智慧医疗服务和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1.2.3.5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遵循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指南,切实结合教育行政管理实际、城乡优质资源共享需求、师生教学教研需求、家校互动需求,提高校园的网络化覆盖和无差别化接入,构建从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到区域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综合一体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鼓励互联网企业与教育机构合作,提供网络互动教学、移动学习、个性化辅导、远程研讨等在线服务,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培训,探索职业教育、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

  1.2.3.6智慧人社

  “十三五”期间人社信息化要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继续开展社保卡综合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加强线上线下两个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人社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支撑改革发展,推进系统开发建设,保障业务经办效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业务系统和服务渠道的统一接入,实施线上、线下咨询服务信息一体化建设;逐步稳妥推进信息系统集中,着力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2.3.市民一卡通

  统筹和整合现有社保、居民健康卡(含新农合居民健康卡)、城市交通、智慧社区、金融IC卡小额支付、公共事业代收费、电子政务、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信息系统,构建全市统一制卡平台、信息交换平台和资金清算平台,实现“多卡合一、一卡多用”,避免一事一卡。集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服务、商业金融服务于一体,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协同服务机制,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实现健康医疗、公交刷卡、银行金融服务、旅游、支付等各类功能便捷普惠,并逐步拓展到养老优抚、水电气、公共停车场、出租车、图书馆等应用领域,真正给市民带来“一卡在手、畅行无忧”的生活体验。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市民卡系统积累的数据,辅助政府民生工程建设的科学决策,提高政府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与市民卡融合的商业服务发展,促进城市产业发展,提振区域经济。

  1.2.4产业发展

  1.2.4.1智能制造

  根据县市区工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工业基础的特点,充分发挥软通动力自身的IT产业龙头与智能制造业务突出优势,规划落地工业云。工业云将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搭建的云端产业服务环境,主要面向广义工业、区域制造业及相关行业,提供以互联网方式运营的诸多信息化服务与应用。

  工业云线上功能划分主要分为:在线工业应用、在线工业咨询、在线资源共享和大数据;同时,为了配合形成对工业产业的完整服务能力,工业云的实施与运营过程中,建议与线下实体相配合的服务架构。。1.2.4.2智慧旅游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应急保障、行业监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将智能化、自动化等信息技术与旅游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带动旅游基础设施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旅游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将我市建设成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动态智能、旅游行政服务管理主动响应、智慧旅游行业系统整合应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协同的智慧旅游城市,提升我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1.2.4.3创新云服务平台

  线上线下融合。建设企业云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云应用和服务平台,同时服务于各企业双创服务,汇集仪器设备、科技文献、扶持资金、专业服务等资源,提供线上线下的“O2O”创业服务,支持鼓励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

  优势资源整合。建设企业云服务平台,建立政府、企业、行业之间互联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整合管理、金融、咨询、信息化等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融资、法律援助、人才培养、信息化、人力资源、财务、研发工具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提升本地企业和创业团队竞争力;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培育和孵化具有良

  好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可以通过平台获取企业真实信息和具体需求,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为政府制订扶持引导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政府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加快本地产业集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辐射周边地市乃至全省。

  1.2.4.4智慧农业

  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增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通过物联网应用实现对温室作物和大田作物的精准控制和精细管理,提供远程查看环境和操控现场设施功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收集大田环境数据实现大田种植信息智能化综合分析和决策,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农业机械位置实时监控实现农机设备自动化定位和调度管理;整合农产品供需、农业科技等涉农信息资源,发展精准农业。将农产品质量追溯、禽畜疫病防治监控纳入全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中,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托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推广优质特色农副产品,打造农副产品名优品牌。

  1.2.4.5智慧园区

  打造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面向周边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商业组织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一大批专注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发展的优秀企业落户,为推进

  “互联网+”经济、智能制造、信息惠民等战略任务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有利要素,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同时也可以借助其在“互联网+”方面的优势,与当地传统产业融合,形成智慧城市“生态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2.4.6智慧物流

  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行业产业链资源、共享产业链信息,实现仓储、运输、监管、追溯与防伪等物流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物品配送效率,降低物品库存成本和物流运输成本,全面掌握物流运输在途状态信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增加政府对区域物流行业的监督和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推荐访问: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城市建设 智慧 内容

版权所有:中环文档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中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中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70056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