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环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1000字以内

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1000字以内

时间:2022-07-01 10:30: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1000字以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1000字以内

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1000字以内5篇

第一篇: 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1000字以内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贡献

党课,让我收获了不少有关政党的知识,也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印象。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所知道的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国最艰苦也是中国人民最需要的年代—1921年。中共成立之初,中国正处在军阀割据、列强入侵之时,中共可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是,老一辈的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先后两次进行了国共合作。第一次大革命亦即国共第一次合作虽以失败告终,但我们的先辈善于总结经验,最终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并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取得了成功,雪洗了中国百年来列强入侵所带来的各种耻辱。人民解放战争中我英勇的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推翻了腐朽的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建设祖国的道路。虽然期间出现了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这些错误,但在此期间在某些领域如军事和科研上我国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两弹一星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能不断纠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各种错误,并大胆地实行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大开国门,使我国在短短的三十年间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起来了;
在政治上同样取得了不可磨灭的骄人成绩:实行了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使民主真正落实到了每一个中国人民。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作出的贡献不是区区几百字就能说得完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奋斗了整整九十年,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党的恩情!

第二篇: 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1000字以内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基本经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8日 02版)

  95年前,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从那个时候起,中华民族开始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最光明的前途迈进。95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忠于信仰,牢记使命,顽强奋斗,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积累了实现民族复兴、推进社会进步的宝贵经验。

  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之中。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最终都抱憾终天。

  近代以来,在追求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最伟大的历史事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引领,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95年来党领导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二、铸造了具有先进性纯洁性,能够经受任何考验的坚强领导核心

  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选择和培育指导自己前进的力量。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哪种政治力量能够承担起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领导力量。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历史和人民早已给出了答案,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归根结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的。95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危机和艰难险阻,我们党都能够领导人民战胜它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党之所以有这样的伟力,就是因为我们党是坚持为真理而斗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力量,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法宝,也是我们党能够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法宝。我们党的这些优势包括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些优势,保证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起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保证了我们党坚持远大理想与具体历史阶段奋斗纲领相统一,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
保证了我们党能够集中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集中全国各个领域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出他们在人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保证了我们党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和铁的纪律,形成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基础上的坚强团结统一,因而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正是这些优势的全面形成和坚持发挥,使我们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篇章;
也正是这些优势的充分展现和广泛影响,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要完成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领导。

    三、中国共产党的顽强奋斗蕴含了深刻启示,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气势磅礴而又绚丽多彩,蕴涵了极其深刻的历史启示,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95年来,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关键在于探索形成了正确的道路。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很不容易。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革命和建设理论。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就不能成功。只有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本国国情、正确判断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通向胜利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是这样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这样形成的。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要由人民来裁判。沿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家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变成现实。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中国人民将沿着这条正确道路继续阔步前进。

  顺应世界大势,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把握时代发展潮流,是一切进步事业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成为时代潮流的大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并迅速走在那个时代的前列,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凯歌行进,亚非拉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环境中诞生的,并迅速荡涤了旧中国留下的污泥浊水,建设了生机勃勃的新社会。之后,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对世界大势的判断和把握中,我们党也曾经经历了失误和曲折,错失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是,也正是在重新端正对中国和世界关系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抓住并成功运用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由于对世界大势作出了新的准确判断,我们党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为改革开放的兴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95年来,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党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党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极大地调动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推动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进和发展。历史表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消除脱离群众这个最大危险,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
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95年来,我们党始终把自身建设牢牢抓在手中。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时,就把党的建设作为三大法宝之一。全国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执政党建设探索上,我们党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我们党把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着力加以解决。全党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场斗争复杂而艰巨、神圣而崇高。历史启示未来,中国共产党终将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终将在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丰碑上写下更大光荣。

第三篇: 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1000字以内

中国共产党地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地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地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全面认识党地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年地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地大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地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从此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苦难深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面对地两大历史任务.

  历史是人民地事业.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不屈不挠地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苦苦探索救国救民地道路,但一次次都失败了.严酷地现实表明,需要新地社会力量来寻找先进理论、开辟前进道路.年,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地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地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地历史使命.经过年艰苦卓绝地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地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地国家政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地崭新时代;
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地局面,实现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地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地胜利和新中国地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前提,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地历史新纪元.

  在全国执政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地基础上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地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地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地正确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地必然结果.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地历史征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地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并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地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地新地伟大革命.多年来,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地伟大成就,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大大向前推进.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地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地光明前景.中国地发展和进步是全方位地,其中具有决定性、根本性意义地,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个方面.

  人民民主专政地国家政权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生命力.政权问题是中国革命地根本问题,也是民族复兴地根本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在不断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地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地基础上,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地根本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同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建立强大地现代化地人民军队和巩固地国防,维护中华民族地最高利益和核心利益;
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地巩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地发展与完善,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政治和法制根基.

  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极大增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与人民地愿望和期待根本背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地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地办法解决前进中地问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加强经济建设,使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极大增强.新中国成立时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地状况彻底改变.到年,中国地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地增强,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地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地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民族复兴必然包括民族文化地复兴.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人类文明先进成果,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地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国人民地百年梦想,展现了走向复兴地东方大国地崭新精神风貌.社会主义文化地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地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民族复兴地根本目地是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地同时,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地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大力发展经济地同时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人民收入大幅增长,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生活显著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不断提升,覆盖城乡地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地巨大变化.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地不懈奋斗、取得地辉煌成就和作出地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地面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地历史性跨越,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地历史性跨越,从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动力地历史性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地前途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地主人,永远告别了饥寒交迫地悲惨生活,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地广阔道路,多年来对于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生活富裕和社会和谐地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开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地勃兴、曲折和发展,是世纪以来具有深远意义地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地进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地革命道路,赢得了人民地支持和革命地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地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占世界人口地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地飞跃,同时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世纪中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地巨大优越性.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地运动发展,改革成为继续发展社会主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地客观要求.但是,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否则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世纪年代末年代初,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否定、取消党地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相继走上改旗易帜地不归之路,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

  与其形成鲜明对照地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历史新时期.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地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地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地巨大成功.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潮、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地复杂局势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顶住压力,砥柱中流、岿然不动,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稳住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地阵脚,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地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地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地必然趋势,鼓舞和坚定了人们地信心信念;
进一步揭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符合客观规律和各自国情地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地基本规律;
进一步赋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以新内涵,深刻改变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地振兴.

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地崇高事业

  过去一个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不寻常地世纪.经过血与火地洗礼、光明与黑暗地搏击,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人民地普遍期待.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把中国地前途命运同人类社会地发展进步联系起来,在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地同时推动人类正义事业地前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成为抗日战争地民族先锋和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地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地胜利和新中国地成立,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力推动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地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地和平外交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外交往.中国共产党倡导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国际关系准则地一个创造性贡献,已写入中国与多个国家地建交公报.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决抗击各种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国家地安全和独立,并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成为稳定国际社会地重要力量.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地时代主题,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争取和平地国际环境以大力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地发展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地贡献率和拉动力日益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剧烈波动地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地复苏和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中国人民地利益同各国人民地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独立自主地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地开放战略,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地和谐世界,日益发挥着负责任大国地重要建设性作用.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人类和平与发展地崇高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地道路,在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协调发展中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大国血与火地崛起之路根本不同,开创了世界历史之先河,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地理论与实践经验;
坚持以自己地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地重要支撑和强大引擎,并将继续给世界带来更多地发展机遇、更加广阔地市场和不竭地发展动力;
倡导构建和谐世界地政治理念,超越了传统地国家关系和国际秩序理论,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揭示了新地方向,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地理解赞同,必将在实现人类美好理想中发挥越来越大地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地党

  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地发展成就和社会进步,之所以能够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如此卓著地贡献,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地党.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地党.坚持从中国地国情出发,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地真谛.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地正确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地指导下,党坚定不移地立足中国国情走独立自主道路,在不同时期制定正确地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地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密切联系群众、完全彻底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地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广大人民群众地利益,没有自己地特殊利益,党地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地根本利益.坚持党地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地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地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地出发点和归宿,从人民群众地智慧和创造中汲取不断前进地动力,这是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全力支持和衷心拥护地根本原因,是党能够长期执政地力量源泉和牢固基石.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地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地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地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地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地根本利益.党以自己地远见卓识、巨大牺牲和全部工作展示了先进性,广大党员以自己对人民地无限忠诚、牺牲精神和英雄业绩实践了党地先进性.坚持不懈地把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保证了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焕发出巨大地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地党.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地源泉.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地过程中,形成了富有中国风格地马克思主义重要成果,开辟了富有中国特色地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创建了富有中国气派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提出了富有中国文化内涵地国际关系原则和理念.坚持站在时代高度,以宽广地世界眼光观察事物,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创新理论、创新实践,保证了党在风云变幻中从容应对复杂形势,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自觉地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地党.党通过实施党地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把党建设成为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地、用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地、具有严明纪律和强大战斗力地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党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地坚强领导核心.

  (孙英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第四篇: 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1000字以内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内部:
1、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社会的基础。
2、外国列强的入侵,使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经济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存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3、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4、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日益贫困化以至于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外部:
1、帝国主义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力量。
2、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离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的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表现:垂成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必须要有新的阶级来领导,必须要有科学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指导,这个新的阶级就是工人阶级,这个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以这个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
于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了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
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因软弱和妥协而饮恨京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因自身局限而望袁兴叹。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
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因自身的局限而功败

文学革命运动,这就是新文化运运动。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接着,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为广泛的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俄共远东局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
上海共产党发起组于1920.8正式建立毛泽东、何叔衡在湖南进行了建党活动。
1920年秋,董必武、陈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成立武汉共产党。同年冬,王烬美、邓恩铭等建立山东共产党小组。1921年春,广州建立共产党小组。
1921年3、4月间,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中也建立了旅欧共产党巴黎小组。日本留学生中也建立了共产党小组,成员有施存统、周佛海两人。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
首先是加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如1920年9月,《新青年》杂志成为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群报》等宣传阵地相继成立。
其次是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论战,如梁启超挑起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再次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创办了一系列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和各种形式的学校。
最后就是建立了共青团组织,1920年8月,上海党组织派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

负责组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1921.7.23-8.3;
(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3出席代表:12人,上海李达、李汉俊;
北京张国焘、刘仁静;
长沙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王烬美、邓恩铭;
广州陈公博,日本东京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53位党员。
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全文十五条目,吸取了(上海党小组北京党支部,和陈独秀在广州起草案上海征求党内的同志意见和李汉俊起草寄予广州陈独秀的四个纲领)国内四个党纲和参考俄、英、美共的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还通过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有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自此我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开端,她的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了。
其次,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纲领。有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再次,有了发动群众的好方法。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联合一切革命人民的战略和策略。
最后,有了新的道路和前途。通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2.7.16-23地点:上海
出席代表:陈独秀、李达、张国焘、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
罗章龙等,代表党员195人。
中心议题——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还指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历史意义:党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并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十三个月,罢工斗争达187次之多,参加罢工人数30万人以上,在这期间,各地先后建立100多个工会。
但工人运动受到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勾结镇压,尤其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林祥谦、施洋烈士宁死不屈慷慨就义,工人运动也从此转入了低潮。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杭州西湖召开的特别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的问题。
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正确地分析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以及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党的“三大”关于实行国共合作的政策是正确的。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促进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的高潮,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党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12日在广州开幕。共产党人
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等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成为革命高涨的起点。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高潮
广东海陆丰农民大发展并组织了农民自卫军。湘区党委派人在湖南衡山、毛泽东在湖南韶山也开展了农民运动。这一切都预示着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概况1925.1.11—22,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代表党员994人。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大会总结了一年来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积极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大会选出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总书记。党的“四大”为革命斗争的新高涨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国民大革命
革命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王朝代替另一个王朝(如唐代替隋,清代替明)不算是革命,因为封建王朝的阶级属性没有改变。
国民革命,也称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全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在南方,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统一广东的战争,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大小军阀势力,成立了国民政府,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在北方,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与此同时,1925年5月爆发的全国规模的五卅爱国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

高潮。高潮:
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夏,国共两党决定实行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根据敌众我寡和军阀内部貌合神离的情况,北伐军采纳了苏联顾问的建议,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转折点: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蒋介石提出的排斥共产党的《整理党务决议案》。失败标志:
戴季陶主义的出现,西山会议派的出现,蒋介石在广州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都预示着国共统一战线开始遭到破坏。
在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公然背叛革命,这也标志着国共合作因此正是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
国民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一)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及的领导权,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和坚决依靠广大的农民作为自己的主要同盟军;

(三)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革命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
通过南昌起义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八七会议
地点:汉口。
内容: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

央的统治,撤销了陈独秀总书记的职务,选举了临时中央政治局;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的任务。
意义: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现在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
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并批评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党的六大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大会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等问题认识不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在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重大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从1930年底到1931年秋,毛泽东、朱德以灵活的作战方针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发展和伟大历史转折陈绍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1931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支持下,取得了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政策。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主要表现在:1.对革命性质、形势和阶级关系作出了错误的分析。2.对革命道路问题和城市斗争的方针问题提出了错误的政策。3.在土地

问题上推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极“左”政策。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
1933年9月,蒋介石在德、意、美等国军事顾问帮助下,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军事围剿。红军在博古、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的错误指挥下,先是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继而又犯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的错误。中央红军作战几年,节节失利。
到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向红二、六军所在的湘西进军,开始长征。这时,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这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主力军在会宁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土地沦失,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之际,1936年经过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外因: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决定着统一战线的发展。
内因: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捐弃前嫌,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停止了内战,对推动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创造了条件,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
洛川会议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必须坚持抗日战争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并规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关于持久战的理论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于1938年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全面地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以及敌我双方的基本特点,提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的全部发展过程,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
强调指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规定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这两篇著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是指导抗日战争的理论纲领。
党坚持团结、抗战、进步、反对分裂投降的斗争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共方针,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党在1939年7月,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反对国民党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
1939年冬至1940年初,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和在反对顽固派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在1941年1月,面对第二次反共高潮,我们党争锋相对,坚持在斗争中求团结,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党领导解放区克服严重困难的斗争
党制定了关于坚持敌后抗战、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1.对敌斗争2.精兵简政3.统一领导4.拥政爱民5.发展生产6.整顿三风7.审查干部8.时事教育9.三三制政权10.减租减息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总结了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通过了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党的“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实现了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的基础上的团结,为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

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敌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熟时期,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大发展,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国的抗战,促进了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斗争经验。
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而进行的战争,也是二十世纪中叶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中国共产党军队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的内战之一。
战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争序幕:1945年8月—1946年6月

第二阶段:全面内战:1946年6月—1950年6月
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而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则迁往台湾。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
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2)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问题,主要是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存在有两面性,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因此,和他们结成统一战线,就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3)党的建设,就是要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来增强党的战斗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新中国的成立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选举产生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源、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以及由五十六人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同日,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此,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党肃清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土匪,反革命势力,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国民经济恢复以后,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从1956年到1966年,新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道路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是建国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党和国家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国家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同时,还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八大”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大会。她的路线是正确的,她的历史功绩在于正确地分析了形势,适时地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革命转移到建设上来,制定了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以及经济上的一系列正确方针,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任务。“八大”的重要文献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针,它的基本内容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新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虽然遭受挫折,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民在中共的领导下,坚持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局面的形成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开展,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此外,中国也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强调指出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成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贡献了新的重要论点,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强调全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大会强调全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007年,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满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是我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

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
随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研究了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实雄辩的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竞争日趋激烈。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党领导人民在过去的九十多年里写下光辉篇章,我们坚信也一定能够在新的世纪继续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第五篇: 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1000字以内


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
8、试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参考答案];
(1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3在同资产阶级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9、试述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
[参考答案];
(1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
导革命取得胜利,关键就在

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是以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主要目标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前几个时期的统一战线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这个统一战线规模广大,包括了全体中国人民在内;
二是这个统一战线非常巩固,具备了战胜任何敌人和克服任何困难的坚强的意志和源源不竭的能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基本的政治条件。
8、试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参考答案]
(1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统一战线之所以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首先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无产阶级要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要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要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要带领同盟者进行坚决的对敌斗争并取得胜利,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同时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中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阶级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农民是土地革命的主力军,革命战争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就

无法进行。要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必须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对农民进行教育引导。
(3在同资产阶级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意义重大。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同他们结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对他们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进行必要的斗争。在大资产阶级推行两面政策时,也应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试述曰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9、试述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参考答案]
(1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处在中间地位的阶级、阶层,往往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无产阶级能否领
导革命取得胜利,关键就在于能,否处理好与这些阶级、阶层的关系,能否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其次,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决定了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由于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不但有帝国主义列强和顽固的封建势力,而且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与人民为敌的大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
(2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因为: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近代

世界矛盾的焦点。中国社会存在着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不断发生转化和变迁。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其次,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因而,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完全可能的。
10、试述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参考答案]
(1中国80%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主要压榨和掠夺的对象,因而具有很强的革命要求,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这一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领导和广泛地发动农民群众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2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来源于中国农民。不同时期的人民武装力量——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其兵源绝大多数是农民,人民军队实际上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3中国革命进行的长期武装斗争,主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广大的农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阶级凭借其强大的武装力量,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想取得胜利,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在敌人统治
力量薄弱的农村积蓄和发展力量,发动和依靠农民,创建先进的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最终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1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有哪些?主要矛盾是什么?[参考答案]
(1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索,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
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2我们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是:①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
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
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③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④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
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是统治中国的太上皇。⑤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⑥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固化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少见的。
(3由此可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二者相互勾结以压迫中国人民,而以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压迫,它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和社会发展的最主要

障碍。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矛盾。
12、试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参考答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为了完成这两大任务,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曾经进行过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英勇奋斗14年,曾建立一个统辖中国广大区域的相对稳定的农民政权;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20OO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后又进行了多次奋斗。但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从客观上看,是由于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的力量远远大于革命的力量。太平天国、辛亥革命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从主观上看,农民小生产者及资产阶级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还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小生产者的地位导致他们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理论的指导,难以制定出正确的纲领、政策和斗争策略。中国资产阶级因其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夹缝中脆弱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它在革命斗争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他们最后失败是必然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已走入死胡同。
随着时代发展,先进的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中国革命开始了历史新篇章。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迅速发展壮大,人数已达200多万人,工人运动也有了新的发展,开始由分散的斗争发展到有组织的斗争,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社会力量。这表明中国革命将有新的领导者,即中国工人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来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与此同时,1917年俄国十

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并逐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这表明中国人民有了新的思想武器,即马克思主义代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由于中国社会已经有了新的阶级力量和指导思想,所以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使中国革命开始发生新的变化,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证明,在先进的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综上所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论述 贡献 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1000字以内 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1000字以内 党的历史概述1000字

版权所有:中环文档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中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中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70056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