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环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5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5篇

时间:2022-08-12 14:0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5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篇1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XXX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篇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篇3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篇4

  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我就举个例子吧: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差,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

  在学习中,经常遇见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或者不理解题目的要求,在作业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汉族同学来帮忙了。各种习题汉族同学都会热心解答,让少数民族同学能渐渐熟悉汉语、理解汉语。使这些少数民族同学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啊,少数民族真是离不开汉族。假如你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不妨让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朋友们来教教你吧:像冬不拉、民族舞等很多种民族乐器和舞蹈,每一种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那可真美啊,我们真象一个大家庭啊!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篇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战略,多次谈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下面,围绕本次研讨主题,简要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增进政治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的就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流砥柱,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切实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要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增进国家认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要持续深化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人们的心灵深处。同时,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以民族大义为念、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重,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发展繁荣。

  三是要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中增进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增进各民族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要坚持交流互鉴、兼收并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动力。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之成为促进各民族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的桥梁。

  四是要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情感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感情越培养越深厚,在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情感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彼此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民族工作要顺应这种新形势,进一步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来做,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推荐访问:共同体 中华民族 研讨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讨发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记录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发言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提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小组研讨发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发言稿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发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发言稿

版权所有:中环文档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中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中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7005676号-1